APP下载

是什么降低了青少年心理抵抗力?

2019-10-09陈荟芳

中国德育 2019年14期
关键词:价值观心理健康青少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国家的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离不开心理健康。对青少年而言,心理健康是其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学校的关注,但是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研究结果,在青少年阶段,心理健康指数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初一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初二、初三学生次之,高中最低。有机构对上海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上海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为什么中小学生心理这么脆弱呢?

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看,社会变革和多元文化难免产生冲击与交互影响。马克思曾说过:“既然人天生就是社会的生物,那他就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的真正的天性。”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变革的快速发展期,伴随着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矛盾和突发状况日益冲击着青少年,新生事物和旧有事物在开放和多元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不断对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新的冲击,给他们在如何认识世界和如何改变世界这两个方面带来新的压力和困惑。很多青少年无法承受社会压力,陷入苦恼之中,变得很脆弱。

从个体成长的客观规律看,青春期成人感与幼稚性的双重作用会带来冲突与矛盾。青春期是生命个体由童年期过渡和转化至成人期的特殊时期,是生命个体身心发生质变且最为活跃的阶段。青少年在幼稚与成熟、依赖与独立的矛盾中徘徊,一方面他们渴求独立自主、不受支配、不被控制,另一方面他们又易受外部世界的干扰和影响,经常表现得偏执敏感,有时会反应过激。尤其很多独生子女在娇惯和溺爱中长大,一切事务都被包办,几乎没有经历风浪和积攒社会经验的机会,大部分人都存在个体价值感偏低、抗挫力较差和情绪自控力较弱的问题。进入青春期后,他们又渐渐闭锁起自己的内心,沉迷于网络世界,在虚拟的世界里体验真实感,在感到孤单寂寞的同时,又渴望被理解和接纳。一旦未能实现个人理想或遇到挫折时,他们就很容易出现心理焦虑、抑郁,更甚者还会质疑自己存在的意义,做出冲动的事情。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应试教育的余威与死亡教育的缺失加剧了问题的爆发。一方面,应试教育的余威不断冲击着青少年的“心理阈限”。在应试教育余威下,竞争被过度强调,分数、升学率等经常作为衡量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第一指标,也经常作为考核中小学教师的第一指标。所谓的“学习”不但没有让学习者拥有知识、增长才干、提升智慧,反而炮制出一大批只會刷题考试的“知识文盲”。个体成长变得片面且单薄,再加上缺乏正确疏导,日积月累,随便一件小事就可以成为压垮青少年的最后一根稻草。另一方面,青少年缺乏正当合理的渠道接受死亡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一向避讳谈死亡,在一个忌讳死亡的环境中,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在对青少年解释死亡时,总是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或者干脆避而不谈。学校也没有系统开展关于死亡或者生命教育的课程,青少年对生与死缺乏基本认知和思考。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现代家庭教育缺失与功能失调的双重作用引起连锁反应。现今中国社会的单亲家庭、重组家庭与日俱增,家长对子女的身心发展逐渐由无暇问津变为无人问津。现今,青少年学业压力很大,这是显性压力,而隐性的压力则在于他们整天与充满焦虑的成年人待在一起:在学校里老师不停强调要好好学习、好好考试,在家里父母同样不停唠叨要好好学习、好好考试,青少年身上承载着的压力空前巨大。此外,家长在宠溺孩子和锻炼孩子之间,常常难以把握明确界限,难以收起爱子心切的玻璃心。种种因素加在一起,友善、和睦、包容和融洽的家庭气氛难以形成,很多家长在不自觉中将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导致他们在进行价值选择的时候,往往倾向于选择金钱、名利和社会地位等,忽略了道德和精神的意义。

教育家怀特提出:“教育不是为了教人谋生,而是教人创造生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青少年心理抵抗力下降问题。

首先,要抓好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将其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内化为青少年的行为习惯。其次,要塑造青少年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这需要依靠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温馨、健康的环境。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为青少年树立正面的榜样示范作用,对青少年进行生命认知、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引导教育。学校可通过开设系统的生命教育课程,对青少年在生命起源、生理结构、青春期教育、两性关系和生命发展等方面进行指导,让其人格获得健全的发展。再次,要创造有利于青少年自主学习的多样化机制。在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突飞猛进的时代,培养人才更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应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根据国家发展需求,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建立起多维立体评价模式,从“唯分数论”转向多元评价,遏制愈演愈烈的过度单一的学校教育评价模式。最后,要提高青少年的“逆商”指数。“逆商”指的是我们在面对逆境时的处理能力。要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使他们体会苦难对自身成长的价值,学会独立主动地承担责任;同时要提升和优化青少年的情绪控制力,让其学会冷静面对挫折。

【陈荟芳,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谷 月

读者热线:010-62027830

投稿邮箱:zgdy_guancha@163.com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心理健康青少年
我的价值观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