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驴生记

2019-10-08道非

满族文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屯子

道非

屯里有两头驴,分属于屯东屯西两个小队。

我们小队的是公驴。屯东小队的驴,不知道是公驴母驴了。那时年龄小,对人或牲畜的性别没啥好奇心。初次见外来的驴,不认得那家伙是驴,当成了没长大的灰色小马驹。听屯里的大人唠嗑,才弄清队上买来的牲口叫驴。

一头含蓄的驴,尿一般撒在圈里,习惯了在看不见的槽后头,做完邋遢事再出来。要不走很长的路,不会狗一样随便,斜抬着后胯到处撒尿做标记。屯里老人讲,人闲话多,狗闲尿多,驴闲屁多,这话也许有点儿道理。不过,驴忙着,活儿安排满满的,身后鞭子晃动着,即或万不得已,屁也不能停下来潇洒地放,只能边转磨拉车边放一串“走屁”。有尿了更要憋上一阵子,没闲工夫肆意喷薄,得等卸了套,才能酣畅淋漓挥洒一番。

当然,屯里的两头驴,始终各忙各的,成年到辈难得一见,若不是人为制造了隔离的环境,它们可能还有谋面的机会。如果是两头公驴,互相嬉闹一会儿,尥尥蹶子蹭蹭屁股,像儿马似的,说点儿青春期的驴言驴语;如果是两头母驴,彼此碰碰鼻尖,小声讲些成熟期的羞涩羞恼;赶巧一公一母的话,没准弄出几簇爱情的火花,生个一驴半驴的。母驴即可“母仪”驴崽,公驴可大声咆哮一回,来证明它的快活事儿,不只图乐呵那么狭隘,而是为了造就后代的千秋大业。

人没给驴留下单独厮守的机会,驴有这个心思,也是白搭。落到人堆里的驴,无论怎么说,生活前景是不确定的。动物的智商和心机,没有达到可蓄意或预谋的程度,与惯于处心积虑的人打交道,再强悍庞大的动物也是弱势弱智群体。人驴共存的生态中,人的意志是驴行为习惯的准则。驴必须把实现人的意愿,当作远大理想和最高境界。若一味追求驴的本能,是素质低的愚蠢表现,不会被认同或容忍的。

驴有没有爱情,不是驴说了算,而是人说了算。准确说,是队长、饲养员或豆腐匠说了算。驴,必须把人的需要,当做驴的行动指南;人,绝不会把驴的想法,当作人的行为准则。即或驴有千思万恋,得无奈地忍着,做低头干活的闷声驴,把心动情牵放回肠子里,不为人知。没有了耳鬓厮磨、日久生情的机会,就没了彼此牵挂、“心猿意驴”的情绪波澜,屯里的驴,无异是那个时代走得正、行得端的驴。一头正派的驴,是不需要饲养员操心的,不会因“眉来眼去”的杂念,被多事的人说东道西,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驴。

驴没有不良恶习,不稀罕招猫逗狗。穷其一生唯一的偏好,是扯着嗓门子一声嚎了。我们屯特别小,驴一叫,声音立刻飘飞着、跳跃着、滚动着,塞进了屯子的角角落落,仿佛各家的院子里、草房中、灶台内、炕席上,凌乱地摆满了各种颜色和形状的驴声。在驴叫的铺天盖地里,屯子显得愈加的小,震荡得要蹦起来似的。

屯子有时是寂寞的。安静的地方,对声音的反应和关注来得格外敏感。通常的人声鸟语外,最嘹亮的声音,除了队上的广播喇叭外,就只有桀骜不驯的驴声了。“驴一鸣虎大骇”没见过,把月科小孩儿吓哭倒是真有的事。驴的叫声不是最美的,却是具有传统特色的,除了来得突兀外,不用有任何担惊受怕的忧虑。听驴叫,是隔三差五才有的节目,不像大队部唔哩哇啦的大喇叭,每天有说不完的杂乱事。

两头驴蒙在鼓里,不知道对方在,不明白自己是造成另一头驴不幸的根源。人的攀比嫉妒心重,凡事要争出个高下来,烦恼苦难便产生了。人之间斗气,根本不干驴的事,驴却被牵扯到纷争里来。哪头驴干得出色了,人是眼珠溜圆地看在眼里,不仅品头论足,还要想尽办法惩罚另一头驴,好像它丢了人的脸面。所谓的懒驴,并不晓得,自己拼命干活,已被认为怠惰,殃祸避之不及了。很少照面的驴,各自孤独着,互相被动伤害着,没有哪怕一点点的呼應。偶然听到对方的叫声,绝想不到是另一头驴,会误以为梦魇或幻听。我一直觉得:屯里的两头驴是个奇迹,抱定独身主义的牺牲态度,在吃苦耐劳、脚踏磨道田垄之余,始终哼唱着不变的咏叹调:嗯——啊——嗯——啊——嗯——啊……

农耕为主的时代,陕西山西甘肃一带的驴,过的是真正的驴日子。那里的坡塬,那里的土道,那里的窑口,那里的气候,是驴的祖祖辈辈与人类一起物竞天择、磨合适应的自然生态。驴,不算喜水动物,那里正好水源不过于丰沛;松软的泥土路,是适合小蹄子“嘚嘚”踩下去的天然地毯;温度近乎冬不冷夏不热,驴不长不短的毛皮外套,是天衣无缝的匹配。那里的驴是群居的,有在塬上吃草、呆望、散闲和互相追逐的天伦乐趣,享受着该有的悠然自在。当然,那里的驴也得干活,但不像这里的驴,遭遇霜浸雪覆,钉坚硬的铁掌,走硌蹄的石子路,守一世的寂寞。

我们小队的驴,从牵来的那天开始,注定独自过活。驴不知道自己是孤独的,或许知道了不说出来。从千里之外的塬上被选中那刻,它的状况和未来,与那些成群结队的驴,已截然不同。驴爱不爱自己不重要,但必须爱这个屯子,人们才会更爱惜它。驴学会了不四处张望,不关心屯子外的事情,这个扎扎实实的角落,是它今生最亲的故乡,最美的家园。

作为屯里见世面最多的动物,驴是应该骄傲自豪的。它懂得合作,把人的需要,当作它的幸福,不奢求人把它的歌唱,当作屯子的经典。一屯子人需要的,是它拉磨做的豆腐,是赶路程坐着它拉的车,至于吃草嚼料或晨昏颠倒,是饲养员和豆腐匠的事。驴不懂得高尚,但是有理智,不管蒙不蒙上眼,有过阅历的驴,都不会贪吃磨盘的豆沫。它领教过鞭子犀利的说教,熟悉延续了几百年的磨坊原则。这也是驴生真谛:与磨盘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与人保持不亲不疏的关系。距磨盘近了,有被误以为偷嘴的风险,是拙舌笨腮的驴永不能犯的错误;离磨盘远了,容易产生懈怠耍滑的看法,这是驴的生存大忌。要真的永久卸了磨,驴的未来就无所事事了。作为老道而清醒的驴,鞭子是生存内涵的焦点。它的格言和信条惊人一致:在举鞭子之前用力,在卸磨之前用心。世上每种动物,都是在严苛的规则下,种群才获得延续下来的,没有谁会随随便便成功。驴干该干的活,吃该吃的草料,这是稳妥照料生命,活得有意思的实际办法。

驴有点儿孩子性,偶尔耍下小脾气。要没有点儿性子,也不是驴了。驴的秉性不很暴烈,不过蹬几下腿做个姿态,让人知道它的不快罢了。人有时反复无常,驴必须把握这个底线,它不像儿马那样不知深浅,因而不会遭受严厉的训斥。千万别把驴的长叫,当作抵触情绪,那是对驴的恶意揣测,会伤害憨厚的驴心,冤枉死驴的。每次驴吊嗓子,队长看见了,不让拿鞭子抽它。他半严肃半玩笑地说,别打驴,它干活够累了,嚎两嗓子解解闷儿。这家伙天赋差了些,不那么顺耳,但毕竟是拉磨后的释放调侃。给驴点抒发情感的方式,让它畅快叫两声,过得像个驴日子了,以后会更卖力气。我觉得队长把驴当人看,比饲养员和我父亲懂驴。

驴是乖顺的,舍得身上的劲,天生懂得干活换草料的硬理儿,这是驴祖驴父遗传下来的美德。这种品质的驴,是勤快的畜力,参与了队上及各家各户的很多劳动。除碾磨、种地、走街串巷卖豆腐外,还要被套上本该人手推的小车(我们管驴驾辕的小车叫“驴吉普”)。驴吉普拉着各家的病人去乡里,或更远些的镇医院,要拉死去的人,去荒无人烟的山坳。这头驴的见识和遭遇,不是塬上颐指气使地吃着嫩草,带着傲慢与偏见在窑外起腻的小姐阔少驴,可与之同日而语的。

父亲在队上做豆腐那两年,我常住在豆腐坊的土炕上。父亲喝醉睡着了,磨坊只有我跟不出声的驴。漫漫长夜,我有了一遍遍看驴,与它打交道的机会。驴尿尿时,也引起了我的尿意。我推开门,冷风那么一吹,猛然发现,寂静围在磨坊的四周,黑暗看这儿很久了。我看看驴,驴瞄了外面一眼,没出声,我缩脖子退了回来,把夜的黑关在门外。

好几次的后半夜,驴走向磨盘时,我随驴尾巴顺着磨道转圈。用不了一会儿,驴没迷糊,我先迷糊了。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给驴戴眼罩了。没有尽头的路,转着圈走,连续几个小时在绕,容易产生枯燥、失望和眩晕感。眼睛蒙住了,弯道直道没啥区别,没其它情绪,没苦恼躁动,自然走得劲头十足、大步流星了。

有年夏天,父親去几里外水质好的屯子拉水,半途被叫去处理沙山上摔残的牛,我赶着拉水桶的“驴吉普”回屯。不急于赶路,又是重载,小车行进得晃悠悠的。公路是暗红土黄的沙石铺成的,蜿蜒在两侧漫无边际的青苗中。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一辆水声摇晃的小车,一头纯灰色的小毛驴,一路有节奏的“嘚嘚”驴蹄声,真是散漫极了。天蓝蓝的,漂浮着两片云。风轻轻的,柔润地抚摸着驴毛。它,眨巴着毛嘟嘟的大眼睛,气定神闲迈开四蹄儿,把一段坚硬、凹凸、狭窄的路,走得那么舒缓、稳当、平淡,如走进了民间风情浓郁的山水画。

四十多年后,我一直在想,那是驴最幸福的一天吧!

驴每晚半夜上套拉磨,这是豆腐坊的行规。白天歇着时,也不能确保真正得闲。即使停下来松口气,也死死拴在槽头,随时备着突发事件去赶场。早晨卸磨的片刻,补充草料前,看着派了其它活计的牲畜,三五成群,先后离开场院,驴的寂寞里,多了些生气和乐趣。牛是饮够了水,低头哞哞叫着,踱着步走出去的;马嚼过了最后一口草,咴咴几个响鼻,在车把式“得驾喔吁”的吆喝声中,气派地昂着头,驾着大车离开;什么活也不干的猪,无忧无虑哼着小调,争先恐后跑出圈门,凑进大帮的猪群,撒着欢儿,去了屯南的山坡,吃草、拱土、撒野、晒太阳。

见过了这些场面,驴眨巴着困乏的眼,磨道上绷紧的神经松弛下来,撒泡憋了后半夜的老尿,叉开的后腿没收回来呢,就迫不及待仰天长啸:“嗯——啊——嗯——啊”着好几声。

驴独来独往的苦恼,内部慢慢消解了。负面情绪过多的隐患,是显而易见的,不符合驴的一贯风格。在屯子里,能听得到各种动物的声音,该鸡叫时鸡叫,该狗汪时狗汪,该羊咩牛哞猪哼哼时,它们各发其声。作为牲畜,一头驴的圈内生活,必须歌唱着,与鸡鸣狗叫等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应和几下,小屯的日子才安稳、舒服、生动。这样的环境才是人气活泛的屯子。除了黑夜,屯子要是没有动物的声音,总给人很奇怪的不安感,似乎有什么危险或不祥,在暗地或远处埋伏着堆积着滋长着。

动物各有各的天性,不要指望把驴驯化成猪,驴没有猪的基因。当然,猪的祖辈也不具备把猪调教成驴的素质修养。人的鞭子亦无能为力。正如人学不来驴的单纯,驴也学不会人的复杂。动物和动物、动物和人,隔着不可逾越的交流障碍,没有跨界两栖发展的可能。驴,就是驴,哪怕再平庸的驴,幸福的活路,是安心过好每一天,不掺和任何极端的恩怨情绪,跟普通人家的平凡日子一样。它不跟狗畅所欲言。会摇尾巴的狗,遗传了祖上的多疑性格,要嗅出点儿不同来,转身“汪汪汪”疯狂咬一阵,讨好软耳根的主子;它不跟鸡鸭鹅信口开河,那些匍匐于地的家禽,一听驴张嘴,吓得满院子丢粪球。尤其腊月年关,各家的畜禽处于危机四伏状态,是死是活,全看人的欲念或性起。因贪吃养肥的鸡猪,总有挨刀时,没有本分、勤快的驴,活得那么心安、干净、踏实。

我们小队的驴,适应了不打扰别人和不被别人打扰的独居方式。在我背着父亲,偷偷喂它磨豆腐的豆子时,会流露格外温顺的神态。我摸它的头,它用鼻孔或嘴唇贴紧我的手掌,来表达获得意外美餐的惊喜。我时而看看它,它时而看看我,它不会总激动,一会儿就平静了。春节前驴得连续拉磨,好多人家等着豆腐过年用,绳套在磨道紧盯着它的脖颈呢。

我们屯儿,有放猪、放马、放牛的,没有放驴的。没了散漫任性的时间,就没了搬弄是非的空间。驴的肚子里装满了孤独,是孤独的宿主。它是我们屯唯一不搞圈子和没有裙带关系的牲口,不屑拜猪的堂口,不谒狗的庙门,不像牛马那样成群而行,也不像家禽那样拉帮结伙。人有人格,狗有狗性,驴是有驴品的。过着素日子的驴,开心或不开心了,站在队上的场院,荡气回肠地长啸一声。驴最浪漫的事,是孤本绝版的一叫了,比队长的声音洪亮,比父亲和我卖豆腐的吆喝干脆。好的牲畜和出类拔萃的人一样,是有个性存在的。慢慢地,我听懂了驴的性情和品质,在默默劳动之外,驴的心思是引颈高歌,做纯粹的乐天派。

驴一开嗓,能听出与众不同来。最初的唱腔有点儿哀婉凄凉,似乎是低缓与高亢交错的哭。听的次数多了,才懂得那不是悲鸣,是疲倦后毫不畏惧的坚定。它在朝晖夕阴的岁月,学会了调整心态,叫着叫着,音调平和舒缓下来,松散的笑意在尾音里蹦出来,它与自己和解了。驴的唱腔,是去伪存真的天籁,有驴一族的种群传承,我对它的洒脱充满敬畏。讨好别人,不是驴处世的情商;愉悦自己,是生命不同凡响的报答。我不止一次学着叫,驴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着比它高一点儿的我,没赞许,没嘲笑,没生气,也许它觉得我有些无聊。

马是不怎么会叫的,恐惧或反抗时,“咴咴”着表达惊厥异议;即便烈性十足的儿马,尥蹶子发出的仍是“咴咴”或类似“哼哼”的怪笑。稳健低调的牛,低头或平伸着头,发窄韵的“哞哞”,执拗里透着些容忍、老实和倔强。骡子的叫声近似儿马,一看就知是不出“三服”的表兄弟。狗的叫声干脆果断,含着抓住不放的戒心敌视。公鸡的叫,敞亮而夸张,有种锋刃的锐利,一只鸡叫过,屯里便响成了片,黑咕隆咚的夜,一片片地被鸡叫削白了。母鸡实在,不谎报成绩,“咯咯哒”说的是“又下啦”。扁嘴鸭“嘎嘎嘎”地叫,琐碎而喋喋不休,像在传闲话。鹅的“咯——嘎”叫,愣头愣脑的,似有与狗一起看家护院的责任感在。猪是直截了当的,渴了饿了才叫,填满了肚皮拉倒,再不哼哼唧唧。猫的叫春,卡着半条嗓子,夜深人静时,带着幽灵般勾魂摄魄的鬼魅妖道,有点宫廷怨妇的凄婉哀绝,我不知是不是猫有九条命的灵异传说,给我这么个怪想法。

除了鳥鸣的声音,含着雨露的清脆透彻、弥散着朝阳的明亮温暖,婉转悠扬、行踪灵动之外,屯里的头牌,要数磨坊或场院的驴叫了。高级的幽默,是你有时看不见它的幽默。世上没几个人,能发现驴钙化成性情的冷幽默——凡事是唱出来的。驴是原生态歌手,没学过专业声乐,不会润色滑音,气声是老天给的,不会假唱,宁可破了音,也不走欺骗的套路。它嗓眼儿爬出来的音调,比嘴巴宽比脸长,音质没有丝毫的雕琢,雄壮、宽泛、粗砺、坦荡。它一张口,屯里所有的声音黯然失色,甚至自惭形秽,销声匿迹。

驴叫的最大特色,不是修饰的甜润或悠扬,是带着蛮荒之力的野性嘹亮。这种叫的力,从驴后蹄和尾巴梢往上赶,沿着后腚和躯干往前堆积,直接攒送到驴的脖颈,铆足了全身筋腱肌肉的劲儿。从驴唇迸发而出的,是底蕴、气魄和自信的高亢,这是牛马没有的决然阵仗。乐观主义的驴,它歌唱的每一声都是发自肺腑的,沧桑的粗砺里透出未加雕琢的率直,豪放的歌唱家也没法跟驴飙高音。驴的浩荡长鸣,从屯东到屯西,从屯南到屯北,穿过青苗,盖过山梁,刺破暗夜,仿佛十里八屯,所有空旷的地方都灌满了驴声。这种叫能辟邪念,即或黑瘆瘆的夜,瞬间变得干干净净,使家的感觉近了。不管走多远的路,周围多黑暗,那庞大的驴声,会照亮脚下的每寸泥土,把你顺顺当当牵回屯子里来。

屯子的秩序是人定的,永远人说了算。这是不可改变的世道准则。群居性的动物,得有一定的规矩,这是物种进化和延续的必然选择。不管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洞里钻的,大到大象、狮子、老虎,小到蜜蜂、蚂蚁等等,要遵循种群内部分工的生存秩序,才有与环境及天敌的竞争力。如同生产小队由队长派活计、保管员看仓库、饲养员喂牲口,马拉车,牛耕地、驴拉磨,以及男人干力气活、女人薅草间苗,小孩子和小动物玩乐着成长一样,算是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小屯因此而融洽、安宁,不会弄得鸡飞狗跳。

独居的毛驴按人的意志,在屯子里活着,没有狗的那种心态。狗曾以半个主人身份,来管理屯子的动静,在人的注意力间隙或睡眠里,追踪或监管僻静宅院或小巷深处可疑的形迹,但狗不是主导屯子的关键。它们自以为是屯子的主宰,甚至是屯子存亡的根本,实际上只是参与者,这一点驴看得很清楚。驴知道,自己不是屯子的掌控者,狗不是,甚至人也不是。人是管理者,狗是参与者。准确说,从屯子诞生那刻起,曾驾驭过这个屯子的人,最终变成了屯子的过客,一波波来来去去生生灭灭,剩下屯子和后人,以及后人的后人一直在。人们为自己活着,也是为子孙后代做事。作为一头驴,坚持用力气求生存,不论走进哪个屯,靠体魄挣草料,体力耗尽那刻,是平凡安静的终老时。

我对驴有特殊的好感,把它和屯里的老榆树,当作了我的兄弟、朋友或长辈。这大概与我跟驴接触较多有关,也跟驴勤劳、务实的品性有关。我小时候的玩伴儿,谁招惹了,会耍一通鲁蛮,上来那股劲儿,踢蹬着腿闹。我们逗着对方说是毛驴儿,没谁不高兴,觉得这称呼是可爱的。喜怒形于色,这种性子的人是豪放的,与这种脾气打交道是福分,不像狗那样暗地下口,你随时得瞻前顾后、顾虑重重的。

分田到户后,电磨取代了石磨,生产队的磨坊关门了。三轮车四轮车出现后,“驴吉普”也消失了。几乎转瞬之间,屯里屯外没了驴的踪影。马车威风凛凛的时代,也终结了。跟着,草房变成了砖瓦房,沙石路变成了水泥路,土井变成了自来水,人力畜力变成了机械化自动化,小屯走进了与城市没啥差别的时代。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年代,驴是屯子安逸生活的一部分。近些年来,我脑里晃悠着跟在驴腚后转圈的情景,有时会出现错觉,以为自己曾是在时间和日子的轨迹内,不停转着或偶尔叫着,守着屯子好好干活的小毛驴。我想保留点儿畅快、通达的禀赋,不高兴了倔一把,洒脱利落,不藏不掖,了无牵挂,也算得性情中驴了。

驴去了哪里,我没有问起过,也没人提及。我再回来时,听不到“嗯——啊——嗯——啊”的驴叫了。

小屯的岔道口,除了我,已无驴!

〔特约责任编辑 王雪茜〕

猜你喜欢

屯子
实胜寺 [外二首]
故乡的秋天
屯子里的印记
更远的屯子叫啥名
夜道儿
奔跑的树
阿丁是只鸟
泥土里的声音
“沈屯子故事”
剩下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