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助跑技术对跳远运动成绩的影响

2019-09-25于淼

报刊精萃 2019年3期
关键词:步频节奏距离

于淼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四中学,内蒙古巴彦淖尔 014400

前言:近代跳远起源于英国。1800 年苏格兰运动会上已有跳远比赛。1851 年,跳远被列为英国牛津大学的田径比赛项目,1874 年爱尔兰人雷恩跳出7.045m 的成绩。现代跳远运动的发展是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发展而兴盛起来的,在100 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跳远的运动形式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跳远的技术、成绩、场地设施以及训练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影响跳远成绩的所有因素中,助跑速度所起的作用达到70%—80%,助跑速度是决定条远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这一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为此,本人就跳远整个技术环节中的助跑部分对运动成绩的影响进行探讨。

1.助跑技术的组成

1.1 助跑的启动

助跑的起动方式直接影响助跑的稳定性与准确性。助跑的起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从静止状态开始;另一种是走几步或走跳步结合踩上第一个标志点,行进间开始的起动。第一种方法,前几步的步幅和速度变化较小,节奏稳定,有利于提高助跑的准确性,缺点是加速距离长,运动员体力消耗大,第二种方法助跑比较自然,动作比较放松,运动员容易发挥跑速,体力消耗小。但是由于动态启动,不易踩上标志,对准确踏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助跑的加速方式

助跑的加速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积极加速,一种是逐渐加速。积极加速方式是从助跑一开始就积极加速,上体前倾较大,步频较快,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加到最大的速度,助跑距离相对较短,这种助跑方式适合于绝对速度较快的运动员。缺点是助跑动作比较紧张。逐渐加速方式一般是在加大步长或保持步长的基础上提高步频。这种方式加速时间较长,助跑距离相对较长,但加速过程比较平稳。因此跑的动作比较轻松、自然。

1.3 助跑距离

跳远助跑距离的长短,应以保证助跑任务的顺利完成为依据。助跑过长或过短,都不利于助跑速度的发挥与利用,影响起跳的效果。一般来说,运动员的加速能力和加速方式是决定助跑距离长短的主要因素,30 米和100 米跑的成绩可作为确定运动员助跑距离的指标

1.4 起跳前最后几步的助跑技术

跳远起跳前最后几步(6-8 步)助跑是整个助跑技术的关键。在最后几步助跑中,既要保持高速度,又要做好起跳准备,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技术环节,因此,运动员的技术风格和特点,往往体现在这一阶段。

6-8 步的助跑技术。主要表现为两种技术特征,一种是在起跳前十米处达到最高速度,最后几步助跑保持最高速度,以稳定的节奏快速进入起跳;另一种是在步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加快步频,形成积极快速上板的技术特征。

2.影响助跑技术发挥的因素

2.1 注意力过分集中与指向起跳速度技术,精神负担和压力太大。当这一刺激反馈到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后,引起支配助跑运动员的原动肌僵硬,机体肩带上部与髋关节的柔韧性不协调,从而影响后程助跑的速度。

2.2 助跑距离不合理

合理准确的助跑距离是依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状况及技术特征而定。否则,都可能影响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发挥。例如,助跑距离过长,维持全程快速助跑(特别是接近起跳板前的后程助跑)比较困难;助跑距离过短,则不易发挥运动员的最快速度。

2.3 助跑节奏紊乱。

跳远助跑的全程距离较长,因此,运动员必须科学地制定出每一段落的助跑节奏(跑速分配)。但一些缺乏大赛经验的年轻运动员,一到比赛现场,易被大赛气氛所干扰,不善于控制自己的生理及心理状态,心理压力加重,不敢充分施展自己的助跑速度,后程助跑的速度明显放慢,助跑节奏不鲜明。

2.4 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过大引起的机体不适(疲劳)尚未完全恢复,原先合理的助跑节奏被打乱,结果屡次上板起跳失误。教练员及运动员为了在比赛中提高运动成绩,平时训练中不断加大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有些教练员实施训练计划时,缺乏系统性、周期性、合理性,以及打乱正常的训练周期,结果致使有些运动员参加比赛时,身体机能尚未恢复到最佳竞技状态,发挥不出高水平。另外,是运动员平时进行的助跑训练,多半是在疲劳状态或疲劳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进行的,其助跑速度发挥不到最佳水平。于是,一到正式比赛,运动员的机体就会产生“内抑制”,重复往日的“定势动作”。影响真实成绩的发挥。

结论:

提高绝对速度即是提高平跑的最高速度,跳远中的助跑速度则是指运动员在跳远助跑中发挥出的最高速度,这也正是取得跳远成绩的基础。由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自控能力和起跳能力有限,因此在速度训练中,必须把在有控制能力的情况下发挥自身最大速度的训练放在首位。跳远助跑的准确性对踏板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成绩的发挥,因此运动员在练习中必须反复进行助跑技术等方面的训练,建立牢固的动力定型,加强练习者的身体素质,提高绝对速度。要确定正确合理的起跑姿势,固定习惯的加速方法,不仅要有良好的全程助跑的节奏感,还要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猜你喜欢

步频节奏距离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苏炳添与世界优秀男子60 m跑运动员步频节奏对比分析
谢震业与世界优秀100m运动员步频节奏比较研究
算距离
博尔特百米全程节奏的跟踪研究
距离美
轻快漫舞
耦合振荡子与生物同步理论对现代百米技战术的影响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