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系统化健康教育对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效果的影响

2019-09-24苏振凤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健康教育控制血糖

苏振凤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系统化健康教育对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6月在该社区建立健康档案的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推行社区系统化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 结果 经6个月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为(7.18±0.75)mmol/L,餐后2 h血糖为(8.55±1.24)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为(8.14±0.96)mmol/L,餐后2 h血糖為(9.62±1.38)mmol/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系统化健康教育有助于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今后应加以推广。

[关键词] 社区;健康教育;糖尿病;血糖;控制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6(a)-0192-02

近年来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1]。临床研究显示,患者随着并发症的发生,生活质量下降,预后不佳。而且不少患者日常并未严格执行治疗方案,血糖控制效果不甚理想。因此,积极开展以社区为单位的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将2018年1—6月该社区对糖尿病患者推行系统化健康教育的工作进行回顾。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社区建立健康档案的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34例,年龄为41~72岁,平均年龄(58.63±5.29)岁,病程为1~12年,平均病程(6.37±1.58)年。对照组中男36例,女29例,年龄为40~74岁,平均年龄(59.16±4.87)岁,病程为1~13年,平均病程(6.41±1.6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年版)》[2]中的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接受降糖药或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年龄为40~80岁;语言表达能力正常。同时排除I型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患者,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严重不足患者,意识障碍患者等。所有患者均已了解社区推行的系统化健康教育方案,并签署同意书,自愿参加。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管理,包括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日常按时门诊随访,定期检查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社区系统化健康教育管理。两组均连续干预6个月。

①集中培训。社区医护人员组成专业培训团队,由家庭医生、护士、营养师等共同收集整理本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根据疾病特点、治疗方案、患者病情等,制定系统的健康教育培训方案,对患者进行集中培训,讲述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用药方案、饮食注意事项、运动计划等,告知患者日常应坚持按时用药,重视监测血糖指标,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并与患者展开沟通交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②定期随访。社区医护人员定期对患者随访,通过面谈或电话交流的方式,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评估患者用药、饮食、锻炼情况,并认真记录随访结果,解答患者疑问,增强患者健康管理意识。③诊疗服务。社区医院应和上级医院保持沟通,由上级医院定期到基层社区,实施诊疗服务,巡视社区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时发现病情控制不力的患者,加强治疗指导,必要时应转入上级医院治疗。④专题讲座。社区医院应定期组织健康讲座活动,向患者介绍药物治疗方法,强调持续用药的重要性,以及日常应保持的饮食、运动习惯。同时医护人员还可设计趣味问答活动,与患者互动交流,使患者加深对疾病的认知。⑤心理指导。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尊重和理解患者,立足患者角度,给予其鼓励和支持,向患者讲述疾病相关知识,引导患者重视自身的健康管理。同时医护人员还应向患者家属讲述血糖测量方法,鼓励家属一起配合,使患者病情获得有效控制。

1.4  观察指标

①血糖控制效果。两组均连续干预6个月,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取患者静脉血5 mL进行测量。②服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评分越高,服药依从性越好,大于8分为完全依从,小于6分为依从性差,6~8分之间为部分依从。以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计算服药依从性。

1.5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方差±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效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服药依从性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糖尿病患者与日俱增。健康教育被公认为是糖尿病治疗是否成功的关键[3]。糖尿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并且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患者由于症状不典型,往往容易忽视按时服药、监测血糖、科学锻炼。各种不规范的治疗将会增加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所以对于血糖的控制需要患者提升自身的健康素养。以往研究也证实,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越高,血糖控制效果越好[4]。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努力改善预后。

目前以社区为单位的健康教育管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社区医院通过收集患者资料,开展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深入讲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有助于填補患者的知识空白,使患者明确按时用药、控制饮食、积极锻炼的重要性,进而规范治疗过程,提升自觉性,实现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5]。为此,社区医护人员应结合本区域患者的实际,设计系统的健康教育方案,深入推进培训、定期随访、诊疗服务、专题讲座、心理指导等工作。其中培训以集中宣教的方式,能够显著激发患者的健康意识;定期随访可以发挥对患者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增强患者的自觉性,同时也便于医护人员解答患者的疑问;诊疗服务借助基层社区与上级医院的沟通,可以实现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进一步指导;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利于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不断提升患者的健康素养;另外心理指导也是对患者不可或缺的支持。

该研究中对社区13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建档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同时观察组推行社区系统化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医护人员组成培训团队,集中为患者开展专业宣教培训,按时随访,与上级医院展开沟通协作,并定期组织专题讲座,给予患者心理指导。经6个月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控制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社区系统化健康教育对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具有重要作用,今后社区应深化专业健康教育服务,增强患者健康管理意识,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军,单金英.社区人群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分析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5(27):68-69.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10):893-942.

[3]  宋彦李青,王竹影,李国.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meta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1):35-38,42.

[4]  孙玉秀.强化社区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5):145-146.

[5]  朱小柔,张幸,沈莹,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糖尿病相关健康素养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8,34(10):873-878.

(收稿日期:2019-03-15)

猜你喜欢

健康教育控制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