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

2019-09-24程智君李丽霞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1期
关键词:护理对策糖尿病肾病血透

程智君 李丽霞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纳入此次研究工作,均接受血透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有50例患者。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则结合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特点落实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 结果 研究组的透析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005 1,P<0.05);研究组的透析0 h收缩压下降值为(3.41±0.84)KPa,透析1 h收缩压下降值为(4.25±0.78)KPa,透析2 h收缩压下降值为(6.31±1.11)KPa,透析3 h收缩压下降值为(9.75±2.31)KP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9.086 7,8.214 9,10.205 7,9.344 1,P<0.05);研究組的护理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891 3,P<0.05)。 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特点,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从而有效保障血透效果,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血透;血压变化特点;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6(a)-0119-02

糖尿病肾病为临床常见糖尿病并发症,且病情严重,对患者身心健康均造成严重威胁。目前临床结合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疾病特点、身体状况,以采取血液透析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该治疗效果良好[1-2]。但是,在给予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其血压变化较大,且容易发生低血压现象,影响血透效果。故此,临床需加强护理干预,以有效保障血透效果,改善预后[3]。该次研究以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特点及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纳入此次研究工作,均接受血透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有50例患者。研究组:性别:男性33例(占66.00%,33/50),女性17例(占34.00%,17/50);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为(66.35±1.25)岁。对照组:性别:男性31例(占62.00%,31/50),女性19例(占38.00%,19/50);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为(66.20±1.30)岁。两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一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糖尿病肾病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糖尿病肾病患者则结合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特点落实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4],具体操作如下:①低血压护理干预。在血透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其血压变化,每1 h即给予血压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在血透过程中应保持血液温度35℃左右,以保证血液正常回流,以利于提高茶酚胺数量,从而助于血压升高;同时,嘱咐患者去平卧位为主要体位。②高血压护理干预。在血透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患者的水摄入量、钠摄入量、钾摄入量等,开展低钠透析方案,并给予患者定期监测其血压变化。③血糖护理干预。在血透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定期给予无糖透析,一旦发生低血糖现象,应及时给予含糖食物,实施针对性饮食干预措施,并给予葡萄糖处理(葡萄糖总量<250 mL)。④)出血护理干预。在血透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切口,一旦发生皮肤瘀斑、呕血、黑便等状况,则属于疑似出血,因此,在开展血透前,护理人员应加强了解患者的疾病病史,并严密监测其出血情况、血压情况等。⑤穿刺护理干预。在血透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及时消毒处理穿刺部位、导管等,并给予专用辅料作伤口保护。⑥合理控制血容量。护理人员应加强处理超滤速度、超滤量,并考虑患者的体质量,严格限制钠水摄入量等,以有效保证在整个血透过程中,患者体重增加<3 kg。⑦加强健康教育干预。由于疾病原因以及血透治疗原因,患者均存在一定困扰,而且低血压容易造成一定恐惧心理,从而导致患者的血透依从性降低,故此,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耐心沟通交流,告知疾病相关知识,血透治疗优势及血透治疗相关注意事项等,以指导患者主动接受治疗,主动配合治疗,从而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血透治疗依从性。⑧饮食护理干预。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大多数糖尿病肾病患者多合并机体营养不良状态,进而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导致其伤口愈合困难;因此,临床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的疾病情况、饮食情况,并制定综合性营养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及其家属以选择高蛋白质食物为主,饮食清淡为主,从而有效保障机体营养均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的透析效果、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特点以及护理满意度。

1.4  判断标准

结合该次研究工作内容,给予两组患者的透析效果进行疗效判定,可划分为三度,及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显效为: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其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且在血透过程中未发生低血压现象;有效为: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其临床症状均有缓解,且在血透过程中血压指标基本正常;无效为: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其临床症状无缓解,且在血透过程中发生低血压。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方法处理分析所得的两组数据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透析效果的比较

研究组的透析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的透析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的透析总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1。

2.2  两组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特点的比较

研究组的基础收缩压与对照组的透析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透析0 h、透析1 h、透析2 h、透析3 h的收缩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肾脏疾病为临床常见糖尿病并发症,且具有多发性、常见性特点。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生活方式改变、人口老龄化等各种因素影响下,导致糖尿病肾病发生率呈逐渐上升发展趋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均造成严重威胁。糖尿病肾病为全身性病变类型,目前临床以采取血透治疗为主要手段,但由于该疾病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明显增加临床治疗难度,更降低其生存率。因此,临床在给予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血透治疗过程中,更需加强临床护理干预。

从该次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的透析总有效率为96.00%,研究组的透析0 h收缩压下降值为(3.41±0.84)KPa,透析1h收缩压下降值为(4.25±0.78)KPa,透析2 h收缩压下降值为(6.31±1.11)KPa,透析3 h收缩压下降值为(9.75±2.31)KPa,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00%,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临床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其血压变化特点,积极开展落实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确保其血压稳定,以减少低血压发生率,提高血透效果及护理满意度[5]。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糖尿病肾病特点以及血透治疗特点,在给予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血压变化特点的观察,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从而有效提高血透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特点及护理对策[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7):170-172.

[2]  衣凤.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特点及护理对策[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245-246.

[3]  刘庆梅.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的血压变化特点及护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3):140-141.

[4]  吴美清.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特点及护理措施评价[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22):118-119.

[5]  郑婉玉,魏玉意,林丽玲,等.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特点及护理措施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9):138-139.

(收稿日期:2019-03-09)

猜你喜欢

护理对策糖尿病肾病血透
超声对规律血透患者造瘘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病因分析
调节性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尿毒症血透患者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