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嫉妒心理的纠正

2019-09-20刘西兰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9年8期
关键词:纠正初中数学课堂

刘西兰

[摘 要] 嫉妒是很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会影响到自己学习时的情绪。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就发现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嫉妒心理,如何克服学生的嫉妒心理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嫉妒心理;纠正

初中数学课堂上,一部分学生出现嫉妒心理,不但分散了学习时的注意力,还无形中给自己造成一种压力,学习质量得不到提高,加上初中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还未成形,教师更要正视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克服嫉妒心理。

一、嫉妒心理问题

数学学习中,很多人觉得学生的嫉妒是因为上进,其实上进和嫉妒完全是两码事,学生有上进心是好事,但是嫉妒并不代表真的会上进。学生如果不能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因别人的成功或进步猜忌别人、诋毁别人,不但会影响同学间的友谊,还会形成自私、孤僻、多疑等性格。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多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引导学生将嫉妒的感情内化成上进的动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才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

一般来说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嫉妒表现,如有些优秀的学生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关注的焦点,一旦教师上课没怎么喊他们回答问题,或是班上的后进生学习上有了进步,他们的嫉妒心理就会作祟,会担心是不是有人要超过自己,自己学习上退步了会不会被同学嘲笑。有些学习一直很努力,但是却没有什么起色,有时就会嫉妒那些平日不怎么用功,却同样能学得较好的学生。其实有些嫉妒心理与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有关,如教师普遍觉得优秀的学生都会遵守纪律,每当出现扰乱课堂纪律的现象,教师可能都不仔细询问原因,就批评平时那些“调皮分子”。而且有时即使是优秀学生犯的错,教师也不会多加批评,这些做法都会让其他学生觉得教师对人不对事,同样会让学生产生嫉妒心理。

二、嫉妒心理纠正

1.树立对嫉妒心理的正确认识

初中生的心智发展不成熟,认识事物有局限性,而且学习中,教师、家长不自觉地会将不同学生进行对比,产生嫉妒心理很正常。当发现学生有嫉妒心理时,教师不能置之不理,如果初中生的嫉妒心理得不到妥善引导,对成人后的性格会有很大影响。因此教师要留心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习惯,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主动跟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和学习上的困难,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事物,让学生知道成绩的好坏并不是用来判定人能力的唯一标准。此外教师还应多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在校和在家的情况,让学生感受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学生得到的关爱越多,自然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看课外书,增加自己的见识,提高自身的修养,从而能够自我克服嫉妒心理。

2.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初中生活泼好动,除了课堂学习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与数学有关的课外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拥有积极乐观的情绪。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能发现自己擅长的地方,增加自信心,而且还能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如在教如何购买最省钱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同样总额的钱去买东西,看看谁能用一样多的錢买更多的东西。学生会自己比对价格,然后再去计算哪些商品大概买多少,有的学生计算能力差,还可以跟同学讨论,这一过程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相互帮忙的意识,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3.进行学习上的友好竞争

当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时,学生要承认能力的差异,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有的学生看别人不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觉得自己也可以不学习就能考高分,但事实表明这样是不行的,学生应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基于初中生理解能力差,缺乏自我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反思学习中的不良习惯,让他们知道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其实也很努力。如教师让学生每天回去坚持做两道数学大题,题目需要自己从课外书上找,但是不告诉学生具体检查的时间。等到教师突击检查时,会发现有的学生没有完成基本的任务,但有的学生每天做不止两道题,还认真做了笔记并且订正了。教师这么做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知道学习不是比聪明,而是比勤奋刻苦,让学生知道表面上看着不认真的学生,私下里做出了多少努力。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有嫉妒心理并不可耻,但是要能够正视它、克服它,并将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王雪花.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构建[J].才智,2018(27):97.

[2]颜双荣.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心理渗透[J].学周刊,2018(22):102-103.

(责任编辑:文宝)

猜你喜欢

纠正初中数学课堂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纠正
如何构建快乐的初中数学课堂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如何充分发挥留守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与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