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路径探析

2019-09-18刘志兵

学理论·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基层党支部建设路径高校

刘志兵

摘 要:基层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和联系广大师生的桥梁纽带。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坚持“找准切入点、突出着力点、把握关键点、打造闪光点”原则,多措并举,全面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指明方向。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8-0102-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和联系广大师生的桥梁纽带,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动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之际,作为党建工作的基石,高校应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加强统筹谋划,切实推进高校党建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强化功能,全面提升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需求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的十九大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持续加强党员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把每一个党支部都建成坚强的战斗堡垒。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毛细血管”。只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党支部延伸,才能有效解决高校党建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着力解决高校基层党建突出问题,教育部党组相继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两份文件,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高校基层延伸,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支部、落实到每名党员。

(二)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需要

高校基层党支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团结带领师生员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是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实施党支部战斗堡垒工程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举措。高校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体现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肩负着党的大政方针上传下达,密切联系广大师生,及时向学校党委反映广大师生的诉求、建议,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历史重任,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供重要支撑[1]。高校师生党员是高校教师和学生中的先进分子,要以点带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严格遵守党章与党纪党规,以上率下,上行下效,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定点联系基层党支部,倡导“四讲四有”,感召师生党员践行合格党员标准,切实发挥基层党支部在群众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坚持以学习为基础、以服务为目的、以创新为动力,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服务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助推器,建设有活力、有潜力的基层党支部,是激发创新精神、提高师生整体素质的保障,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内在生机活力被激发的有效途径,是确保师生党员在工作中处于饱满的精神状态的必要条件[2]。為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提升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先后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对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建设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

(四)推进高校综合改革、争创一流的需求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做出部署,明确提出高校要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全国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高校综合改革正处在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破解难题的智慧,统筹谋划,系统推进,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高校的“双一流”建设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坚持世界水平和中国特色,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高校在推进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发挥基层党支部对党员和群众的思想引领带动作用,激发高校基层党组织新的活力,为高校实现新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二、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面临的困境

高校基层党支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党委工作保持战斗力的基础。近年来,高校党委对基层党建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师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凝聚力弱化,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

目前高校师生员工都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任务以及巨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着“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如对教师的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的考核要求越来越高,且考核结果与其岗位聘任、职务晋升以及奖励直接挂钩,这就导致了部分教工党员会把主要精力放在业务工作上,而忽视政治理论的学习。部分学生党员面临巨大的学业、生活、就业等压力,认为政治理论学习对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帮助不大,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参与党内活动积极性不高等现象[3]。面对这种形势,部分高校对基层党建工作尤其是发挥党支部的思想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不到位,存在对党建工作责任制执行不力,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这造成了基层党支部在师生中威信不高,严重影响了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削弱了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影响力不广,组织设置覆盖面不到位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师生党员的构成和组织类型日趋多样,传统的基层党支部设置和管理方式逐渐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部分高校基层党支部设置没有按照“按需设置”,仍沿用传统的党支部设置方式,教工党支部一般按照系、教研室或学科设置,学生党支部一般按年级、专业或班级设置的模式。通过调查发现,在高校众多的教学团队、科研平台及科创园中,基本没有建立对应的党支部;有的党支部由多个系所、教研室、梯队联合组成,党员分布在多个校区而未设置党小组,有的在学生宿舍建立党支部,却没有加强管理,有的支部党员人数上百人仍然只设置一个党支部,对出国进修、访学师生党员的党组织设置尚未形成长效机制,造成党员管理的弱化、虚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基层党组织设置没有实现全覆盖,导致党员组织生活不能正常开展,党支部作用的不能充分发挥。

(三)创造力不够,党内组织生活不规范

新时代高校教育环境的变化,部分党建工作者缺乏创新探索的愿望与能力,工作方法陈旧不变,仍照搬沿用多年来习惯了的支部活动模式,致使组织生活对青年人为主体的高校师生党员失去吸引力,党支部的凝聚力不聚反消[4]。高校基层党支部的领导班子大都是兼职,精力有所分散,对业务工作抓得多,把党内组织生活看作“软”指标,责任心不够,存在走过场现象,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实效,有被动应付、“完任务”的心态。目前大部分的组织生活会形式,依旧还是以学习文件、听报告和看视频为主,形式简单,创新性不强,党支部的生机活力不足。在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党的主题教育活动中,个别党支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流于形式,蜻蜓点水,对少数党员身上存在的问题苗头未能及时指出并敦促整改,完全起不到“红红脸、出出汗”的目的,有悖了组织生活会的初衷。

(四)保障力不足,服务保障机制不完善

部分高校对建设服务型基层党支部的内涵还缺乏深入理解,党支部开展的服务活动不成规模,灵活性有余而制度化不足,导致活动开展不起来。调查显示,目前基层党支部普遍缺少活动经费和固定的活动场所,这是党内活动开展不起来的重要原因,也导致了自身建设和党员教育培训等工作难以开展,挫伤了党务工作者和党员组织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部分党员的身份意识不强,服务自觉性不够,把服务当任务来做,敷衍塞责,服务不用心,不能很好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目前基层党支部还存在着服务内容上形式比较单一,活动内容没有新意,服务方式走过场,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这与广大师生员工的迫切需求不一致,与学生党员的身心发展联系不密切,不能有效地调动师生党员的服务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服务热情。

(五)信服力不强,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且党建工作主要成效和特色亮点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对基层党建工作缺乏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机制。从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考核评价标准来看,很多高校设置的考核评价指标不够科学,缺乏合理性,考核内容大多为“虚”“软”的抽象指标,可考核性不强;再有就是考核评价标准的两极分化,要么考核内容太少,评价指标量级不够,要么考核条例设置过于纷繁复杂,评价体系重叠,这些都导致考核评价结果失真[5]。很多高校对基层党组织的考核评价作为年终总结的一部分,没有把它作为一项日常性的考察工作,单独作为专项开展,在考核评价结果的奖惩措施上也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对实际奖惩措施缺乏统一的尺度,难免出现搞平衡兼顾的现象,使考核结果的运用缺乏针对性,导致考核评价工作流于形式,达不到考核评价的真正目的。

三、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抓政治、强服务,找准切入点

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必须要找准切入点,准确把握好基层党支部的功能定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引领,不断强化党支部的政治功能,落实党支部的服务功能,努力实现其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的有机统一, 真正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政治属性作为基层党组织之“魂”,在基层党支部建设中,要突出政治属性,强化政治引领、严格组织生活,真正使基层党支部发挥应有作用、履行应尽职责。高校应注重发挥党委的核心作用,以提升师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切入点,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全面從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夯实基层党支部建设“基石”,将全面从严治党汇聚为推动学校融合发展、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服务功能作为基层党组织之“根”,是基层党支部发挥作用的强大保障,高校要深入开展公益性社会服务、义务劳动、结对帮扶等活动,利用专业优势开展决策咨询、技术支持、成果转化、志愿服务等实践服务,提高党员服务改革发展、服务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大众的水平。同时,还要大胆探索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之路,以“党建+”为切入点,采取“党建+人才培养”“党建+科研工作”“党建+学科建设”等办法,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

(二)抓队伍、强活力,突出着力点

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是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力抓手,首先,要加强选人用人,努力把党性强、威信高、作风正、业务精、组织管理能力突出、热心党务工作的正式党员选任到支部书记岗位,同时加强对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定期开展理论知识培训或开展工作研讨和经验交流。目前全国高校正大力实施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把有条件的支部书记培养成学术带头人,把行政系统主要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培养成党支部书记,全面提高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整体素质,更好地发挥教师党支部在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双促进双提高。其次,要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推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定期组织党员采取党课、报告会和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并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方法,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实践、专题调研,开辟微信、QQ、微博等网上学习阵地,调动党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激发党员新活力。再次,要规范党员的发展,严格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工作,加强动态化管理,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为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活力,促进党员队伍的建设。

(三)抓制度,强管理,把握关键点

制度是規范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石和保障,因此要保障基层党支部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必须持续不断地完善基层党支部的各项制度,大力推进党支部的标准化建设,努力夯实制度基础,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支部的制度建设,提升管理能力,需把握好四个“关键点”:一是要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党支部要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支委会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党内谈心谈话、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二是要落实条件保障制度,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创造条件,打造党员活动室、党员实践基地等党支部活动阵地,不断改善党支部工作条件;加大基层党支部活动经费的投入力度,积极创设基层党支部建设的研究课题,并逐步落实党支部书记有关待遇政策,将教职工担任支部书记计入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三是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制度,实行动态管理,科学评价,坚持形式与内容相统一,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坚持制度建设与落实并重,力争做到考评科学客观公正,能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管理水平。四是要落实党员纪实管理制度,对党员日常表现进行过程管理,把其作为民主评议、评先评优、处置不合格党员的重要依据,作为了解党员思想状况、现实表现以及党支部工作的重要途径。

(四)抓活动、强特色,打造闪光点

党支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学校中心工作,以重大节庆日、纪念日、重要活动为契机,开展特色鲜明、贴近实际、内容充实、形式新颖的主题教育活动,为党员接受教育、发挥作用提供载体和平台,增强党员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为确保特色主题活动的有效开展,高校基层党组织应成立党政负责人挂帅的工作组,指派专人参与活动全过程,充分发挥党员在各项党建主题实践活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一个典型带动一个群体”,积极引导广大师生踊跃参加,提高活动的覆盖面、参与度和影响力。笔者所在学校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教师党员“先锋计划”、学生党员“星火计划”、行政后勤党员“聚力计划”,学校党委、二级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党员四位一体的党建工作体系基本建成并不断完善,先后获得了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和一批省级荣誉称号,打造出南工大党建工作的“闪光点”。同时,学校还设立了党员“固定活动日”,分类立项个性化“主题党日活动”和“党建工作创新计划项目”、最佳党日活动评选以及党建活动品牌评选等特色工作。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高校而言,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对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三型”党支部建设以及高校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层党支部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程,这就需要高校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制度,在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勇于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通过“找准切入点、突出着力点、把握关键点、打造闪光点”,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增强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和凝聚力,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为高校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

参考文献:

[1]黄晨,金冶.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力建设路径探析[J].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0): 14-18.

[2]孙平,孙艳杰. 深化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策略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3): 29-30.

[3]温胜利. 新形势下高校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39-42.

[4]陈荣武.增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创新活力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8(1):108-111.

[5]林明. 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 办公室业务, 2017(8):28-29.

猜你喜欢

基层党支部建设路径高校
浅论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如何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基层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