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的基本需求问题探究

2019-09-18王席席

学理论·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乡村振兴战略

王席席

摘 要:农民有农业生产、就业扶持、金融理财、医疗文卫、环境设施、村务管理六个方面的服务需求,这六点需求均是以往乡村建设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新时代农民对这六点需求又有了新期待。分析并解决农民的基本需求,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民需求;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8-0011-0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作为乡村建设的总要求。农民是乡村的主人公,农民需求问题是乡村建设永远避不开的话题,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党和国家建设好美丽乡村的目的。同时,紧密结合中国乡村发展的实际,密切关心农民的需求,制定出因地制宜的方案,是探索乡村振兴建设的科学方法。所以,农民的需求是乡村振兴过程中所必须要重视和满足的。

一、在乡村振兴中农民的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2]这些需求是我国人民所共同追求的,当然也包括以乡村为根基的广大农民。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生活水平相对低下,相比于城市居民来说,农民的这些需求往往表现得异常强烈。

(一)农民农业生产服务的需求

在传统农村生产方式中农业生产是主要部分,是农民生产发展的第一要务,农活劳动、农业生产是农民的“天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市场需求复杂,因此农民的就业选择也变得更加多样化,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第一就业选择——务农。然而,近年来出现大量农村青年返乡务农现象,他们通过承包土地,发展中小型集约化、科技化农业,进行农业创业。农业生产在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下以及过程里“复活”。所以说农业生产服务的需求不仅依旧存在而且还会呈现增长趋势。

(二)农民对就业服务的需求

以往“就业服务是村民对新农村建设最大的需求,它涉及生产发展和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农村的经济基础,也是实现最大多数农民心目中新农村的标准——富裕,同时也是农民富裕的最主要方式。”[3]同样,就业服务也是乡村振興中农民最需要的,随着城镇化发展,工厂和市场逐渐向郊区、乡镇转移,乡村经济开始活跃起来,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多。但是乡村仍然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农民自身局限性所造成的,如:文化程度低、缺乏技能、缺少创业资金、乡土情结重等。但农民在认识自身条件不足的同时也寄希望于社会与政府,希望能得到工作技能培训、资金借贷支持、提供就业岗位等一系列社会保障。

(三)农民的金融服务需求

在原本的乡村社会生产、生活中,农业的产业特性使得农民基本不具备储蓄能力,同样农民对金融产品了解也比较少,对金融机构的融资政策理解能力也有限,所以农民很难成为商业银行的融资对象。然而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乡镇经济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了,乡村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长,农民就业范围被拓宽,收入渠道变得更加广泛,经济收入日益增多,“闲钱”也多了。据我国2017年国家统计数据发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432元,比上年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1 969元,增长7.4%”[4]。因此想要投资创业的农民增多,摆脱贫穷和发家致富的渴望高涨,对于资金借贷的需求强烈。同时,近年来民间借贷混乱、高利贷猖獗,非法融资、风险投资和货币诈骗变得异常躁动,乡户资金账户欠缺安全以及不科学储蓄等问题突出,农民的切身利益受到威胁,所以农民急需一个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

(四)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服务的需求

随着乡村社会事业不断被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服务得到补充与提升,但与农民所期望的和日常生活所需求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条件还有一定差距,仍需进一步完善。现状表明:整体上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卫生设施落后且需补充,医疗水平较低,专业性医师人员缺乏,优质药品短缺且价格虚高。农民对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在文化教育方面,首先是乡村教育问题,城乡教育资源整体上差距大,师资缺口大、教学环境差等传统性农村教育问题依旧存在,还有新的情况不断发生。近年来乡村教育资源流失现象加重,优秀教师跳槽,有“入不敷出”之势;学生流失现象严重,学习成绩和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学生,或主动转学或被挑走。其次是农民自身对文化服务的需求,他们也需要继续教育,也有精神娱乐等层次的需求,如:技能性劳动的学习、农业知识培训、闲时娱乐活动、党和国家政策文件解读、法律学习等。

(五)乡村公共环境、基础设施的需求

乡村的基础设施“包括公益性基础设施、公益性服务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和防灾减害设施等”[5],这些设施都是面向人们的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公用设施,是乡村“美丽”的基础和关键。这些基础设施需求大致分为四类:一是公益性基础设施,如:乡村道路硬化、绿化需求,安全饮用水及供水设施完备的需求,线路畅通安全、乡村互联网等基础通信设施建设完善的需求。二是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如:文体、休闲、健身场所等。这些设施乡村不仅要有,而且要科学合理地运作起来。三是防灾减灾设施,如:应完善防洪设施,建设防洪堤、截洪沟等防洪设施,设立防火场、消防栓等防火设施,以及防旱深水井、消雪盐等。四是环保设施,包括农民的日常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牲畜垃圾处理,乡村工业、产业污染净化,村庄绿化,乡村道路绿化、净化,配备垃圾箱等环保设施。美丽乡村之所以美丽,其必定包含了农民对乡村环境美丽的需求,包括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备、街巷整齐卫生、庭院整洁美丽,以及山清水秀、空气洁净的良好生态。

(六)农民对乡村事务民主管理的需求

乡村振兴不应只包含外在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应该包含制度层面的建设,也要进一步关注、满足农民对乡村事务民主管理的需求。农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主体”身份决定着建设美丽乡村必须要符合农民的需求与意愿,做到民主化的美丽乡村建设;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农民的政治素养不断提高,对乡村事务的参与和管理积极性不断增强;同时,乡村事务的管理还有待提高,农民的民主管理权利必须得到有效保障。

二、可行性建议措施

(一)满足农民农业生产服务的需求

农民在日常农业生产各环节中面临多种风险,传统的“靠天吃饭”特点已经不是主要风险。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农产品如何规模化生产、如何向市场流通,是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农用资料供应过程中,政府要规范市场秩序,制定相关扶持优惠政策,降低农业生产投资成本,获取尽可能多的农业收入;在农业投资生产过程中给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与科研机构密切联系,尽快将科研成果用于农业生产,帮助农民实现高效、科学的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与亩产量;在农产品的销售环节,要实行低价保护政策,避免“谷贱伤农”,积极给农民营造一个宽阔的市场空间和稳定的市场环境,引进市民感兴趣的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规避市场风险,避免恶性竞争,减免价格波动所造成的亏损。

(二)满足农民对就业服务的需求

政府应充分考虑农民实际,根据当地特色工业手工业设立技能培训班,提升农民技能,使其能够顺利进入当地工厂工作,或者进行个体特色产品营业。还可以在村支部开设文化课补习班,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开设计算机、市场营销课程,提高村民适应市场的能力,让村民与外界沟通,使农村土特产品被城市熟知,能走出去,扩大销售面。政府也要注意完善公共设施,因地制宜开发旅游业,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引领市郊地区农家乐、偏远山区的原始风光,形成现代田园综合体项目。保护自然环境,修缮文物古迹,构建乡村生态文明。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增加第三产业的农村就业人口,用第三产业拉动当地内需,让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满足农民的金融服务需求

政府必须密切关注农民融资难、融资乱现象。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政府要监督金融机构对国家政策的履行,对于农民融资要积极接待,划分地区责任制,让金融机构义务对农民进行融资知识普及教育,让农民敢于融资。其次,政府对于乡镇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出台相应倾斜政策,拓宽信贷渠道,鼓励乡镇企业进行扩大生产,减免利息,放活还款时限等。针对高利贷、非法融资等违法行为,政府要加强监管,用法律手段解決,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政府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向农民普及融资安全常识,了解金融犯罪惯用手段,提高辨别违法金融的能力,并且积极举报违法融资行为,与政府联手维护金融融资的安全,共同保护农民的资金安全。

(四)满足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服务的需求

我国乡村现状虽然有很大改变,但是与城市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就医疗卫生方面而言,关于医疗人才,政府一方面要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增加乡村医生的福利,留住乡村医疗事业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安排优秀城市医生在乡村轮值,城市医院对乡村进行分区管理,划分责任范围。对于医疗设备,政府应给予财政补贴,在一个县城内有齐全的医疗设备,避免因设备问题而耽误农民看病。文化教育方面,要提高乡村学校的教育水平,必须抓住教师这一关键因素,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在减少人才外流的同时也要引进优质师资;教学设备也要齐全,多媒体设备尽量百分百覆盖,使落后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网络公开课。学生外流现象基本上是由于父母对乡村学校的不信任以及父母的工作岗位决定的。政府要规范对乡村学校的管理,完善考核制度,增加竞争机制。学校要严格要求教师,严肃处理消极懈怠的教师,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最后还要注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素质型学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

(五)满足乡村公共环境、基础设施的需求

实施乡村绿化计划,提高乡村绿化面积,改善农村绿化环境,保护农村原生性绿植,减少树木的盲目砍伐,保护耕地,严禁焚烧秸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设宁静、和谐、美丽的新农村。改善乡村交通,“要想富,先修路”。完善公路运输网,加强对道路的监管,保证路况良好,铁路的运行也是交通的重点,科学规划铁路网,推进城际铁路建设,拉近乡村与城市的距离,更好地发挥城市的辐射效应。增设公益性服务设施,比如建设乡村公园、文化长廊、健身广场等,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污染长效治理,培养农民垃圾分类处理能力,做好垃圾回收工作,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增加沼气池的利用。为农民提供环保、方便、低廉的能源。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养成环保节约的习惯。

(六)满足农民对乡村事务民主管理的需求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和发挥好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构建科学的基层权力运行体系,给农民更多的自治权,让村民自己决定本村事务,提倡村民民主议事,建立农民民主参与机制,提高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的民主化程度与村民的参与度。同时,乡政府还要积极进行政务公开,积极接受农民的监督,拓宽检举渠道,提高检举的保密程度,让村民知道如何检举、敢于检举。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6]。乡村振兴必须要着眼于农民利益的现实,必须要着力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必须要尊重农民的意愿,要更加发挥好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只有紧密结合中国乡村发展的实际,密切关心农民的需求,才能制定出因地制宜的方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G]//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白南生.农民的需求与新农村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8.

[5]董忠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纲[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6]习近平.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G]//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乡村振兴战略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路径分析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