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先验分析论研究

2019-09-17任毅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1期
关键词:判断范畴

摘  要:《纯粹理性批判》为康德形而上学体系提供了坚定可靠的基础,康德指出仅把涉及知识的先天的并排除掉经验对象的要素称为先验知识。先验分析论即真理的逻辑,详细阐述了知性的先天概念及其原理为自然科学知识的成立提供的可能、根据和条件。知性通过对判断的逻辑机能证明发现纯粹概念的范畴并进行演绎,顺利综合了内在感性提供的经验,随后指导建立出判断力用于范畴加于现象的法规。

关键词:纯粹理性;纯粹知性;先验逻辑;范畴;判断

作者简介:任毅(1995.1-),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伦理学。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1--02

著名学者安倍能成曾说:康德“在近代哲学上恰似一个处于贮水池地位的人。可以这样说,康德以前的哲学概皆流于康德,而康德以后的哲学又是从康德这里流出去的”。[1]《纯粹理性批判》作为康德最初著作,成功为其整个哲学体系构建出了逻辑脉络,本文将主要研究康德的先验分析论。

(一)知性能力的先天分解

哲学长期以来面临一个重要的困境即形而上学,康德通过对理性的彻底批判,力求达到最科学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自身的根本矛盾在于人类理性的自身与其能力之间的不匹配,康德注意到了两者的契合点就是经验,人类最初的理性原理由经验发掘,也应再次由经验来证明。康德指明“所谓的批判,并不是批判各种书籍和学说,而是着眼于理性有可能不依赖任何经验去追求的一切和知识,来批判一般理性能力,因而是判定一般形而上学是否可能,并确定其源泉、范围和界限——所有这些都是从原理出发的”。[2]很明显,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理性的自我批判,也就是自我认识,这是一种除去经验、逻辑在上的模式,为后期的理性提供了充足的先天要素,他为先天知识提供了一个判断自己、校正自己的尺度,保证自己永不会超出界限。

1、纯粹知性概念的追溯

康德认为哲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探求两个不同方面的普遍的必然的绝对知识和原理,一个是面临对象,比如上帝、自由、灵魂等,一个是自然科学,比如因果律。先验分析论是康德主要关于自然科学的知识理论,又称真理的逻辑。康德认为,他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的根本意义在于,“它证实了他关于‘不是知识依照对象,而是对象依照知识的假设,从而在认识领域中实现了一个哥白尼式的变革”。[3]通常我们可以判定知识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理性未发觉时期对面临事物的第一印象,也就是被动的接受 力,其次是在接受事物表象后再进一步认识某一项事物的能力,具有强烈的自发性,这里就已经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矛盾:概念和直观一起构成了我们的知识,但是概念和直观的前后关系直接派分为两个形式:純粹的或是经验的。纯粹直观单一强调了事物被直观的形式,纯粹概念也只包括对象的思维的一般模式。经验的一切形式仅仅是后天,即便康德致力于理性的能力,但是他更要求寻找到理性本身得以存在的可能性,就如概念在产生之前,就应先有可以代表概念存在的要素存在,这就是先验逻辑,康德的先验分析论就是建立在其对逻辑的先天推演下对知性概念的透彻解释。普遍逻辑由于抽掉了知识与客体的所有的关系,并只考察各知识彼此间的关系,也就意味着抽离出去了包含在内的经验性直观与思维,这点已经由康德先验感性论所证明。普遍逻辑将各职能纯粹分解后并为其设立了原则,我们称为分析论。纯粹知性分化后称为一种不可添加、自我满足的统一体,康德又另起一套完整的规则,称这才是能够给知识作检验 的试金石,并指出知性的作用就是用来判断,所以知性的原理也就是判断力的原理。前面我们提到普遍逻辑除去了知识的一切客体内容,所以势必要从他处重新找寻,康德为这个空白进行了填充。先验感性论给它遗留的先天感性杂多,杂多为其提供了素材,帮助它完成了内容的设定。康德也发现了人的感受性,没有感受的冲动无法激起概念的形成。同时他强调此类杂多并不应该是混乱的,否则会给知识的形成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随后将杂多的合理归纳成为综合,纯粹知性的概念随之建立:“赋予一个判断中的各种不同表象以统一性的那同一个机能,也赋予一个直观中各种不同表象的单纯综合以统一性,这种统一性用普遍的方式来表达,就叫作纯粹知性概念”。[4]

2、纯粹知性概念的演绎

知性的先天概念也是主观思维的范畴,这是范畴的先验演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对普遍必然的认识论的存在性会造成致命的打击。康德将概念能够先天与对象产生联系的各种方式称为该概念的先天演绎,并制定出它们必须被认作经验可能性的先天条件。对于先验演绎康德共出版了两个版本,主要涉及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先验演绎和范畴的先天性切合被康德认为这是唯一可行的道路,但是范畴只有知性的先天概念仍需要经验作为先天根据出现来进行推演证明范畴对一切经验对象的客观有效性,主观演绎的任务就是找出经验可能性的根据、确定范畴的客观有效性,这就是客观演绎的内容,两者的有机结合就是总任务。康德后期提出过经典的三分法:“(1)条件,(2)被制约的,(3)从被制约的和它的条件的结合里产生的概念”[5]就像是两个演绎的应用。主观演绎先从时间中杂多表象的经验意识作为出发点,杂多是人类受到刺激后都具有的反应方式,经验又是诸表象的全体,知性运用概念对杂多进行思维,使经验成为了 对象的经验,所以知性必然与感性相结合并证明出经验所以可能的条件。由于表象具有自发性,无法完整属于感性,康德称其为纯粹统觉,也就是自我意识,知性统一杂多在意识自身的自发性活动中意识到思维主体不仅是统一的对象,同时也意识到了自身的统一性,先验统觉不仅帮助思维主体先天成为意识对象,而且促进了自我意识的实现。康德将它视为最高的原理,也是一切知识的客观条件。客观演绎从这个原理出发,直接避开了经验,通过逻辑推演的方式论证直观杂多从属于范畴,两者的综合使得知性与对象一致的客观性有了充分的先天基础,继而又重回经验,论证了范畴的综合是感性对象的自然系统的先天基础,实现了对范畴客观有效性的证明。

(二)纯粹知性原理分析

1、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形建构

普通邏辑建立在知性、判断力和理性这三种高级认识能力之上,在广义的逻辑上分别对应概念、判断和推理。前面我们提到先验分析论已经抽离掉知识的内容,制定了不可更改的法规,由于理性的形式有自己的规范,这里就不再作特殊的考察了,因此原理分析论仅是对于判断力的法规,指导判断力把先天知性概念用于现象上。究竟何为判断力呢?康德解释道,判断力帮助分辨事物是否符合给定的规则,是一种特殊的才能,所谓天赋异禀,却能被反复练习加强,就像医生,尽管可以背诵出经典的各类病理,但是仍会犯错误,有自己不自知的地方,这是缺乏天生判断力的表现。康德曾说过:“判断力的缺失本是我们称之为愚笨的东西,这样一种缺陷是根本无法补救的”。纯粹知性的图形法就是讨论纯粹知性概念在指定的规则下才能运用的感性条件,具有基本的判断特征。范畴和现象是相反的两者,但是又必须达到统一,这时就需要一个连接点,同时从属于这两个部分,使得前者成为后者之上的可能,这个中介的表象兼容智性、感性,这样的表象就是先验的图形,知性对这些图型 的处理方式就是图型 法。想象力是图型 的“母体”,由于想象力是以感性作规定时的统一性为目的,所以和形象相区别。形象是经验的产物,感性概念的图型 是纯粹先天的想象力的产物,恪守范畴所表达的一般概念的规则指示下的纯综合。康德常见的图型有以下几种:实体的图型、因果性的图型、协同性的图型、可能性的图型 、现实性的图型、必然性的图型。我们直接能看出来外感官大小纯粹形象就是空间,内感官对象的纯粹形象就是时间,量是同一个单位的连续相加并概括的表象。知性的图型 法经过想象力的先天综合,实现了内外感官机能的统觉的 统一。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型 法为客体营造出了联系,范畴成功地实现了经验性的应用,由于先天的必然性根据使得各现象服从了普遍规则,借机完成了整部的经验性联接 。

2、纯粹知性原理体系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了先验判断力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将纯粹知性概念运用至综合判断上,现在需要将这种连接显示出来,范畴无可厚非。康德认为不管支撑的条件如何,本质就是不能相互矛盾,某物不能同时既存在又不存在,否则便什么都不是,所以他主张改变矛盾律的时间关系,使得表达式跟矛盾律的本意不矛盾,指明了当我们把先天的条件与想象力的综合以及必然性、一般可能的经验知识发生联系时,并且一般经验的可能性条件又是经验对象的可能条件情况下,就能判定该先天综合判断具有客观性,先天综合判断随即实现可能性。现在我们来扩展一下纯粹知性一切综合原理的系统,一切事物都需要服从规则才能收获相应对象的知识。康德完美将数学原理融入先天综合原理中,纯粹知性原理包括数学原理和力学原理,数学原理包含直观的公理、知觉的预测;力学原理容纳经验的类比和一般经验性思维的公设。一切现象都以时空共存构成先天基础,在同一个量中,我们习惯于根据部分表象推测整体,所以一切直观都是时空的外延;知觉是经验性意识,内含感觉,现象除了包括直观外,还包含承载客体需要的质料,就是我们能确切感受到的实在物质,当我们受到外在刺激反应下能迅速将两者联系,由于感觉对象是逐渐叠加关系,量也即度就作为外延的数量关系;经验性知识以经验为主,只有通过知觉对客体知识进行规定才使得经验成为可能。一般经验性思维的公设囊括前三者的内容并系统化:规定与经验形式条件一致时即为可能;与经验质料关联就是现实的;凡是与现实相关联按照经验性条件规定就是必然的。

(三)概述

康德指出:“分析法的意思仅仅是说:我们追求一个东西,把这个东西当成既定的,由此上升到使这个东西得以成为可能的唯一条件”。[6]知性原则不仅是先天真实的,也是真理的来源,知性先天只能对可能经验的形式作预测,且只有在感性中对象才能被赋予。范畴演绎解决了知性的先天概念,为经验和可能经验的客观有效性提供解决方式,更是直接解决了“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这个三部曲中核心问题。整个体系规模是空前的,康德首次将人们习以为常的经验加以系统化、逻辑化,并对构成我们知识的机制作出详细剖析,但是并不是完全的顺利,康德仍无法避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在强调主动能动性 时,将客观物质现象本身从根本上排除在外,康德的唯心主义不同于以往,另辟蹊径地从主动能动性 上发掘客观事实,颠覆了前期的思维方式,为形而上学的科学性增添了重要的发展路径。很多读者均因其文章言辞晦涩难懂止步,殊不知康德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第一人对整个欧洲哲学发展贡献了难以磨灭的贡献,我们今后仍当以谦虚谨慎态度来仔细研读学习。

参考文献:

[1]安倍能成:《康德的实践哲学》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第3页.

[2]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Axii  参见韦卓民译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3]《康德黑尔格哲学研究》杨祖陶著 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第181页.

[4]《纯粹理性批判》[德]康德著 邓晓芒译 杨祖陶校 人民出版社2017年3月、第55页.

[5]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 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36页.

[6]康德 2013年《未来形而上学导论》李秋零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判断范畴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余模范畴中的余倾斜预包络和余倾斜挠类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渎职犯罪因果关系判断
根据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进行定性判断
对窃电行为疑点的分析、判断及处理
论医疗过失的判断标准
试论配电检修中危险点的判断及控制方法
河中石兽究竟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