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鼓乐文化打造特色校园

2019-09-17宣广莲

江苏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

【摘 要】鼓乐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枚瑰宝。如今的龙都娃娃鼓则是通过把鼓乐的表演过程加工、改编、定型为十三个步骤,从而适合儿童玩耍,成了龙都人的至爱。南京市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进一步分析学校所处区域特有的文化优势,逐渐将鼓乐文化融于学校的育人理念之中,提出了“传承鼓乐文化精髓,打造艺术特色校园”的发展思路,将传统鼓乐文化作为龙都小学校园文化的一块奠基石。

【关键词】鼓乐文化;民族文化;鼓乐强校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2-0049-02

【作者简介】宣广莲,南京市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南京,211126)副校长,一级教师。

明代龙都万安圩区流行着一种“三人鼓”“麻雀蹦”的鼓乐表演,人们农闲、走庙会玩耍时,这种鼓乐表演都是整场娱乐活动的压轴戏。后来,民间艺人看到娃娃们打鼓更加生动有趣,于是就把鼓乐的表演过程加工改编为前奏、单抄双放、转鼓、嬉戏、逗乐等十三个步骤,以适合儿童玩耍,取名为“娃娃鼓”。南京市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进一步分析学校所处区域特有的文化优势,逐渐将鼓乐文化融于学校的育人理念之中,提出了“传承鼓乐文化精髓,打造艺术特色校园”的发展思路,将传统鼓乐文化作为龙都小学校园文化的一块奠基石。

一、鼓乐传承为学生健康发展护航

1.营造鼓乐文化氛围。

学校大门上方镌刻着八个大字“鼓乐龙腾、鼓出精彩”,格外醒目。走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鼓乐广场。广场采用多种呈现方式,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鼓乐文化、娃娃鼓发展历程和学生们在各种场合中潇洒灵动地击鼓画面。

学校不仅充分利用楼道、文化长廊、班级文化墙等整片的宣传“主阵地”,还特别注意那些散落校园各处不太起眼的墙壁和角落,从细微处精心设计,让环境和鼓乐文化融为一体,让草坪上的标牌说话,让墙壁上的历史人物说话,让广场上的雕塑说话。

2.开展鼓乐特色活动。

鼓乐的育人、健体等功能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学校有一支人数众多的娃娃鼓团队,但远远不能满足全校学生对学习打娃娃鼓的渴望。为了更好地体现“关爱每一个”的教育理念,学校决定以娃娃鼓精品项目为核心,进一步增设了手鼓、盘鼓、腰鼓等鼓乐课程,拓宽了鼓乐文化建设的渠道。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击鼓的机会,学校专门组织教师精心编排了室外和室内两套鼓棒操以及形式多样的鼓棒游戏,作为学生大课间活动每天必练的运动项目和室内体育课的必修课程。

整齐划一的鼓棒操、趣味横生的鼓棒游戏,学生玩于其中、乐于其中,鼓乐文化就这样一天一天在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中生根發芽。

学校除了每周通过手鼓、盘鼓、腰鼓、大鼓等鼓乐社团让学生学习鼓乐文化外,每学期还会举行丰富多彩的鼓乐比赛,来进一步点燃学生学鼓乐的热情。

3.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校园里,鼓声隆、活力射、人心和、灵气生,充满了勃勃生机和进取氛围。学生“学打鼓,扬精气,开睿智,塑健体”,促进了多元发展和个性发展。经过鼓乐文化的洗礼,教师和家长惊喜地发现:原来体能差的学生变强壮了,小胖子变苗条了;以前做事懒洋洋的,也变得精神振奋能吃苦耐劳了。一位娃娃鼓指导教师在训练总结中写道:听到鼓乐训练通知时,学生欢呼雀跃着;做训练准备时,学生相互帮忙着;教师要求休息时,学生还偷偷练习着。一次次敲击,一滴滴汗水,练就了一个个“小虎妞”“小壮娃”。

二、鼓乐齐鸣为学校教育发展扬帆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注重特色发展与学科教育的整合,才能有效发挥育人的作用。因此,学校从创建鼓乐队伊始就注重鼓乐课程的开发,并在鼓文化向学科渗透和鼓乐课题研究方面进行尝试和创新。

1.开发鼓乐校本课程,让特色教育走进课堂。

学校在原先《龙都娃娃鼓训练手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特点,编写了一套《鼓乐龙腾》校本教材,其中包含手鼓篇、盘鼓篇、大鼓篇、腰鼓篇、棒操篇等分册。这套教材图文并茂,既注重鼓乐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实践的操练,深受学生喜爱。通过此套校本教材,学生可以一边学习悠久的传统鼓乐文化,一边又可以在打鼓的节奏练习和训练中锻炼身体。

2.学科教学渗透鼓乐文化,让鼓乐文化拓展延伸。

在学校的倡导下,教师对学科教学中与鼓文化相关的内容进行收集与整理,以年级为单位,形成比较统一的教学方案。如在语文教学中,可结合识字教学,了解与鼓相关的字词或通过研究性学习了解鼓的发展历史;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安排鼓的节奏训练环节以及通过鼓的打击来表现歌曲;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进行鼓的作品和小报的创作;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进行各种鼓点的敲击训练。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地方课程、大课间和社团活动时间,专题推进“鼓乐龙腾”校本课程,使鼓文化的传承真正落到实处。

3.以课题研究为基石,提升鼓乐特色教育品位。

为了将鼓乐特色教育推向深入,学校以“基于‘龙都娃娃鼓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为课题,以科研方法、理性思维为学校鼓乐特色教育与体育艺术教育的有机融合寻找到最佳契合点。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学校敞开校门,广邀专家、学者为教师指点迷津。2012年6月,该课题作为南京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已经顺利结题。目前学校正充分利用课题研究的成果来充实鼓乐特色教育的内涵,实现学校鼓乐特色教育的雅俗共赏。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
昭通苗族花山节浅析
浅论民族文化对紫砂壶艺的发展与影响
从《大鱼海棠》看国产动画电影的文化回归
数字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世界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