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创造性叛逆与文学小说翻译

2019-09-16徐甜甜

校园英语·上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译者翻译

【摘要】因职业特点,译者常居幕后。译者的地位和价值,更是与其付出无法成正比。但近年来,我们听到了越来越多译者的声音。译者一改从前“百分之百”忠实于原作和原作者,拥有了自己的“主体性”。翻译不必“死忠实”,更不应被枷锁束缚,因此需要译者适度地“叛逆”。“创造性叛逆”这一翻译手段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学界广泛地关注,众多译者受到启发,译者要有自己的风格,译者要有自己的声音。文学小说是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了能与读者产生更多地共鸣,译者就需要移除两种语言间地障碍,适度叛逆。译者也有权在译文中融入自己的风格,要戴着“镣铐”,也要“尽情舞蹈”。本文以《老人与海》的两个中译本为例,讨论文学小说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

【关键词】译者;“创造性叛逆”;文学小说;翻译

【作者简介】徐甜甜,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法国著名文论家罗伯特·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曾说:“说翻译是叛逆,那是因为它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系里(指语言);说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次崭新的文学交流;还因为它不仅延长了作品的生命,而且又赋予了它第二次生命。”中国著名学者,译介学创始人谢天振教授最早将“创造性叛逆”这一理论引入中国,该理论一经引入便受到学界广泛关注。

二、创造性叛逆的定义

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的特点不止于“变形”,它最根本的特点是:它把原作引入了一个原作者原先所没有预料到的接受环境,并且改变了原作者原先赋予作品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叛逆的主体是译者、接受者和接受环境。孙致礼教授将翻译定义为,“背叛原文的语言文字从而达到对其意义、艺术及精神的忠实”。翻译的创造性叛逆是近年来国内翻译界探讨与争议较多的一个话题。随着人们对翻译的认识从对静态文本的关注到对作者——译者——读者之间动态关系过程的重视,尤其是对译者作为翻译主体地位逐步得到认可与强调,翻译已不再被视为对原文的简单机械的模仿,而是一种凝聚着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再创造。

三、《老人与海》两个汉译本及作者简介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所著的《老人与海》一书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的文笔简练但充满力量,《老人与海》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最为经典的著作之一,也成为中国中小学生的必读书目之一。小说中主人公的“硬汉”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老人与海》在中国共有40多种译本,本文作者共找到了六本《老人与海》的中译本,译者分别是:张爱玲、吴劳、张炽恒、方华文、赵少伟,张白桦,本文选取译者吴劳与译者张白桦的汉译本为例进行研究。吴劳,1923年生于中国上海,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195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张白桦,生于1963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理事,上海翻译家协会、内蒙古作家学会会员,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方向为译介学。对比两个译本发现,张白桦的译文风格更加符合青少年的阅读口味,这也是译者的大胆创新。

四、创造性叛逆分类

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主体有译者、接受者和接受环境,本文主要研究译者的“叛逆”。譯者的创造性叛逆主要分为三大类:有意识型、无意识型和特殊型。有意识型叛逆又分为:个性化翻译,节译与编译;无意识型叛逆分为:误译与漏译。特殊型叛逆分为转译与改编。下文中,笔者将就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五、翻译实例

1.个性化翻译。例1:And there was a norther and he was very cold. (Hemingway,2013).

译文1:凄厉的北风吹过,他感到透心凉。译文2:正在刮北风,他感到很冷。分析:吴劳的译文更加中规中矩,达到了“三美”论中的“信”和“达”原则;而张白桦译文中的“死了都要斗”、“透心凉”分别借用了流行乐团信乐团大火的歌曲名和雪碧的广告词,这就很好地抓住了青少年读者的兴趣点,读过之后,总能留下一些记忆深刻的东西。

2.误译与漏译。例2:One sheet. Thats two dollars and a half. Who can we borrow that from? (Hemingway,2013)

译文1: “那就订一张。一张两块五,我们跟谁借这笔钱呢?”译文2:订一张。这要两块半。我们向谁去借这笔钱呢?

分析:例3就涉及中英文之间度量衡的翻译问题。“dollars”在英文中指“美元”,而两位译者译为中国货币中的“块”,看上去是误译,实则是中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读者内心早就明晰货币间的价值关系,不必过分拘泥于字面意思。

3.省译和增译。例 3:There was no cast net and the boy remembered when they had sold it (Hemingway, 2013).

译文1:其实已经没有渔网了,孩子还记得他们是什么时候卖掉的。译文2:实在并没有渔网,孩子还记得他们是什么时候把它卖掉的。分析:例4中,译文1中译者将“it”省略了,译文2则保留了“it”,译为“它”,笔者认为,是否省译“it”对译文影响不大。

六、结论

“创造性叛逆”这一翻译手段传入中国后,支持声音较多,但也不乏批评的言论。有学者认为,叛逆就是不忠,违背了翻译的原则。笔者认为,该方法在指导文学翻译方面,的确有其可取之处。我们不能完全照搬,更不能全盘否定。

参考文献:

[1]谢天振.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J].外国语,1992.

[2]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译者翻译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