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及信息化案例分析

2019-09-16李雨薇

财会月刊 2019年17期
关键词:课题事业单位单位

李雨薇

一、研究背景

内部控制,是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鉴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相关部门查处了一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涉贪涉渎案件,鲜活的事实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无论是国家还是单位,若想拥有更稳健、更持久的发展,抓好内部控制建设势在必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党和国家对于科技和创新的重视,给科研单位提出了高要求,描绘了新蓝图,带来了新机遇。目前,我国科研机构有一部分已经转制为企业,受《企业会计准则》和已执行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余下的行政类科研机构受制于公务员法,相关的规章制度较为完善、成熟,而占比较大的事业类科研机构仍处于监管空白区,管理较松散,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有较大的发展和完善空间。

二、理论基础

(一)文献综述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建设。唐大鹏等[1]指出,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是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控制对象应从经济活动拓展到权力运行,控制手段应在已有基础上补充信息技术,其风险管理要与绩效、战略相结合,具体控制要素可细化为“制度建设—业务运行—评价监督—信息系统”。蒋崴[2]指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控制度面临的误区有:只重视形式,忽视实际,过分强调国际趋同;内容过于宽泛,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制度比较空洞,无法提供实质性技术支援。上述问题只有通过合理区分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目标,恰当使用内部牵制机制使其服务于内部控制制度,正确对待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素,才能推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化进程。李虹等[3]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从协同视角提出了“组织+文化+网络+制度”四位一体的高校廉政风险防控体系,通过组织间协调,以网络、制度为手段,以廉政文化浸润为保障,从个人和单位两个层面分别遏制腐败动机和腐败的产生,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2.国内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践。肖冰[4]分析了新形势下中科院S研究所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案例,指出在厘清科研体系中的责任和产权问题、加强科研体制的法制化进程之后,完善从上而下的内部控制制度顶层架构设计,从而充分释放科研体系的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赵小刚[5]详细分析了北京市平谷区农业局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从教育、卫生、民政、交通、政法、乡镇等不同行业部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0家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综合评价,构建了区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全面动态循环评价模型—定性定量相结合指标体系—基于财政专网的评价信息化系统”一体化管理模式。程平等[6]从重庆海事局的内部控制现状出发,建立基于COSO 框架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并设计财务云平台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将信息系统的使用与内部控制相结合,进而推动更加有效的风险管理。

(二)政策支持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制度的探索始于财政部在2012 年11 月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旨在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全面构建以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六个模块为基础的内部控制制度框架。随后,财政部于2015年12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单位在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于2016年年底建立完善可行的内部控制体系。具体来说,要求各单位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和定期轮岗,以加强内部权力制衡,规范内部运行;将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作为部门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内容,建立内部控制报告制度,促进内部控制信息公开。

2016年6月,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定于2016年下半年在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使各单位明确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并且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帮助各单位围绕重点工作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2017 年1 月,财政部发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每年度终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编制的能够综合反映本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总结性文件,以帮助各单位发现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制度,提高执行力,完善监督措施,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2.我国在面临国内国际形势时的外部需求。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就曾强调:“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好比车之两轮,“双轮驱动”方能行稳致远。2014 年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方案的改革》,明确提出:“规范项目预算编制,完善科研信用管理,建立统一的评估和监管机制,加强对所属单位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内部制度的审查,强化对财政科技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查处。”2016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研究所内部科研、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共享的信息平台,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和便利化程度”的指导意见。

综上可知,我国自1997年开始逐步引入西方国家关于内部控制的理念,但直到2012年才首次发布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规范性文件,可见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实践发展都相对滞后。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复兴的决定性力量,合理的科研单位制度设计能够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一套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力地支撑科研管理工作,提升科研事业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案例分析

本文以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一类科研事业单位A为例进行分析,该单位有本级预算单位一个,职能定位是社会科学类综合性专门研究机构,下设11个科研所室,6 个职能部门和2 个科辅部门,拥有员工210 名,其中专职科研人员150 名。A 科研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除了财政拨款,还有科研人员承接课题的事业收入,以及银行存款利息等其他收入。

(一)内部控制风险点

1.预算准确编制、严格执行难度大。随着新预算法的实行,预算编制口径要求涵盖单位的全部收支业务。财政拨款部分的预算金额受限于财政厅下达的预算控制数,需要财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充分有效地沟通之后方能确定各个细目,而以科研为重的业务部门对于精准预算编制往往不够重视,依旧秉持“多要多得”的老思想,导致年中预算追加调整频繁,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仍然突出,从而降低了预算的严肃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力。另外,科研事业收入的预算金额与科研人员申报课题的中标率和中标金额息息相关,A 单位的行政科辅人员同样也有申报课题的机会,而社科类课题来款一般是在课题立项和结项时分两笔转入,不同的课题立项和结项之间的时间差异很大。由于A 单位年度科研收入的金额是所有不确定的科研行为收入总和,该部分的预算编制难以找到足够的依据进行详细预测,导致预算编制草率、粗糙,随意性大。

在预算的执行和绩效评价方面,有关规定要求科研项目的预算执行应与项目进度一致,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科研活动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见的特点,A 单位的财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信息不对称,职责分工不明确,导致项目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适时跟踪、过程监督和反馈预警存在管理缺失。目前,我国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对社科类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量化评价,因此拨款部门还没完全将科研课题的评价结果与预算指标的下达结合起来,特别是在保障单位一般运转的公用经费方面超支不罚、节约不奖,导致绩效评价的反馈结果对于A 单位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激励约束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2.隐瞒相关收入、支出业务。

(1)收入方面。第一,A 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置收益、国有资产出租收益等非税收入应当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直接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正是由于这种业务的收益和风险较高,单位可能会存在截留、挪用和私分应缴财政的收入和私设“小金库”的行为。同样地,A 单位收到的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其他收入也存在不入账或者设立账外账,造成资金体外循环的风险。第二,A单位收到的科研事业收入除提取少量的课题管理费后归本单位公用之外,大部分情况下资金的使用是由课题负责人全权决定,究其本质,这部分来款属于代管资金,虽然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要求将这部分资金确认为单位收入,但是单位仍有将这部分资金计入往来款项以避免存在过高的“华而不实”的课题收入从而影响财政拨款收入的倾向。

(2)支出方面。第一,A 单位承担的社科类课题金额虽小但数量较多,一个课题经常要分许多次才能报完账,与课题相关的财务工作约占70%,导致与同级别行政机关相同数量配置的财务人员存在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因此会计不相容岗位未能完全分离,难以杜绝支付错误和财务舞弊。第二,课题报账有相应的审批程序,由于A 单位有课题的人数较多,找领导签字审批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一旦遇到领导出差便会影响报账进度,科研人员很容易怨声载道。另外,随着经济业务的动态发展,从常见的用假发票套取科研资金,再到最近出现的电子发票重复报销的问题,支出的合法合规若仅靠人工检查,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三,财经制度不断在更新,如课题经费是从以前要求的刷公务卡进行结算,到科研资金购买电脑等必须走政府采购程序,再到差旅费等相关文件的支出标准,A 单位若不能将新规传达到每个干部、职工,个人在经费使用时没有及时掌握并自觉遵守,在报账时很容易产生错误、引起误会。

3.政府采购业务执行与计划有差距、监督制衡机制不完善。第一,政府采购是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具有流程复杂,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和金额大、风险高的特点。A单位重视发展科研业务,人员编制紧张,采购岗位和验收岗位未能有效分离,缺乏监督和制衡机制,可能导致舞弊行为。第二,有的科研人员政府采购的意识薄弱,在使用财政性课题资金购买电脑、打印机等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货物时,未经过政府采购程序而是直接购买,财务部门若不给他们报账还常被误以为是故意刁难他们。还有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规避政府采购、在招投标过程中存在近亲现象等不规范甚至违法的行为,均损害了政府采购的权威性和可靠性。第三,A单位的采购部门没有准确详细地弄清本单位对于相关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实际需求和配备标准,导致年底实际执行与预算目标比对时,要么为了追上年初目标突击购买,盲目浪费,要么就是年中就已远超预算,让人质疑政府采购计划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4.货币资金使用随意性大、实物资产未能完全账实相符。以A单位的业务运行情况来看,其资产的主要组成形式是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与一般的行政单位不同,A单位除了基本的零余额账户,还有一个特设账户,用来记录无法打进零余额账户的往来收支,由于特设账户的支付方式较国库集中支付灵活得多,因此存在较大的廉洁风险。其次,进入特设账户的资金主要是在国家社科规划办等立项的课题经费,以及科研人员为本地非同级或者外地行政部门做规划类课题获得的资助,追根溯源,在特设账户的资金绝大多数是通过当地财政部门拨出,然而一旦换了一种存在形式,就容易让人觉得这不是财政资金,不应该受到严格监管。另外,现有的科研制度已经逐步放开课题经费对于科研人员的智力补偿标准,以往课题报销重发票、轻劳务的现象得到了相应改善。

A 单位的资产主要分为复印纸、硒鼓等日常耗用类存货,以及房屋、电脑、办公家具等固定资产。办公用品类存货是由所需部门自行组织的零星采购,尽管单笔金额较小,但累计金额偏高,同时,由于采购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不高,值得引起内控制度设计的特别重视。A 单位的固定资产大部分是使用公用经费配置,资产登记时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进而导致资产信息失真、账实不符的风险。而且在资产使用环节,因人员调动、保管不善或者操作不当均可能引起资产的被盗、毁损甚至发生事故,难以落实“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另外,由于历年资产累计金额较大,全面盘点费时费力、牵涉范围广,需要所有人的配合,因此A 单位尚未建立实物资产定期清查盘点的制度,资产的盘盈盘亏就是一笔糊涂账,责任难以划清,是亟须弥补的管理漏洞。除此之外,A 单位的固定资产还有一部分是用课题经费购买的,这部分资产归课题组成员私人使用,就更难于及时盘点、追踪维护了。

5.建设项目全程不够真实可靠、规范有序。建设项目一般规模大、周期长、工艺复杂、涉及环节多、所需资金量大、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是单位经济犯罪和腐败案件的“高危区”。A 单位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有:①建设项目立项时可行性分析不足、决策不当、盲目上马、超标准建设,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②设计方案不合理,低价中标致使概预算脱离实际,引起项目投资失控或竣工后运行成本过高,又或者质量存在隐患;③投标环节进行暗箱操作,存在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开标过程不够公开透明,损害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④现场控制不当,未按批复的投资计划推进项目建设,工程物资的采购、保管和使用管理混乱,拖累项目进度;⑤竣工验收不规范,虚列建设成本或者隐匿结余资金,导致竣工决算失真;⑥小型维修改造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不严,支付标准随意性大。

6.合同管理尚未做到有合同可依、有合同必依。A单位最常见的经济合同有物资采购合同、建设工程合同和科研课题合同。其中,物资采购合同一般是货到后一次性付款;建设工程合同则依据约定,按工程进度付款,实践中则会按工程总金额的一定比例扣下质保金,等待项目稳定运行后再支付;科研课题合同则是A单位在科研人员承担的课题在立项和结项时产生收款权利的证明。2018 年及之前,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只需要在经济活动实际收付款时进行会计处理。自2019 年起,全国有财政资金的行政事业单位都要执行“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双基础,合同自约定之日起产生收付款的权利义务,以及实际收支时解除的已确认过的收付款权利义务都要在会计账表上有所体现,这就对A 单位的合同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每年成百上千的合同面前,仅靠人脑记忆某项经济活动何时该收付款无异于蚍蜉撼树,A 单位必须转型于内部控制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二)优化设计

1.设计目标。结合A 科研事业单位的实际,本文将建立一套统筹规划、科学高效、实时获取、动态监管的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将财务与业务数据汇聚成综合的数据池并进行全方位、一体化、集中式管理,满足单位对预算指标分配、核算体系管控、执行结果追踪、疑点难点预警、决算自动匹配等管理要求,形成以项目核算为基础、以资金使用为主线、以资产管理为重点、以合同管理为依托的多位一体的财务内部控制及监管体系。这有利于控制资金流向及成本费用的支出,及时发现并制止不合理的经济行为,深度挖掘、分析和充分利用财务数据,提升财务综合服务能力,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和自动化。

2.总体思路。将A 科研事业单位建设好的内部控制手册中的流程及制度以标准化的形式嵌入进信息系统,严格按照组件化规划、分层次构建、开放式设计的总体思想,建设以资金、实物预算管控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型财务管理平台,对从指标生成、使用、执行控制,以及费用报销、凭证处理、报表编制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管,所有的预算数据、控制数据、执行数据在同一个平台流转,基于工作流和同一平台设计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预算、核算、决算一体化的业务流程控制。具体来说,该系统以项目库、指标库和资产库为基础,包括预算、核算到决算的全流程,涵盖内部控制制度的预算管理、收支管理、合同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和建设项目管理六大业务,从而做到业务流程标准化、审批工作规范化、过程管理精细化、科研服务智能化。总体思路如下图所示:

A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构建总体思路图

3.功能设计。

(1)预算编制时应充分沟通,使得预算执行强化绩效管理。A 科研事业单位新启用的整合了业务流与财务流的内部控制一体化系统中,每个工作人员都有对应的登录账号和使用权限。在计划下一年度预算编制时,财务部门下发通知,建议各业务处室负责人在认真考虑本部门实际情况后尽可能准确地上报下一年度部门基本支出和专项支出的用款计划和绩效目标,汇总分析后,财务部门通过“两上两下”过程中与财政部门和业务部门进行双向充分有效的沟通,在财政部门最终下达单位预算控制总数之后,将相关预算指标分解并细化至各部门及负责人。在课题收支预算编制时,为了提高编制的准确性,财务部门可以另行通知全单位有意愿在下一年度申报课题或者手上有在研课题的人员,登录内部控制一体化系统,并输入个人预计立项课题的类别、总金额、预计当年来款金额、年度开支金额、预期成果,在研课题的预计来款和支出金额,以及预计结项课题的来款和支出金额。所有的课题收支金额后面都需要项目负责人填写其发生的概率,从而有助于系统自动汇总计算出单位下一年度预算中事业收入和事业支出的准确期望值。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秉持项目“要想开支先有预算”和“谁申请资金、谁落实目标”的原则。由于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允许个人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后在年中调整预算。利用财务与业务共通的数据库即内部控制一体化系统共享项目变更、终止、收入、支付等信息,自动生成项目支付比例。项目负责人可以实时查询与跟进预算进度,财务部门对超预算或预算缓执行的部门进行控制和通报。由于预算指标已经归口到具体的部门或者个人,一开始做预算时就已要求各项目负责人将绩效目标从数量、质量、成本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细化,尽量进行定量表述或者可衡量性应定性表述。因此,当项目金额支付到50%和100%时,要求项目负责人提交相应的绩效成果或说明。

年终,如果项目预算执行比例过低(如低于70%),或者存在无法合理解释的年末最后两个月项目开支陡增的情况(如11 月、12 月支出占全年支出的50%以上),则在编制下一年预算时扣减该持续性项目的预算金额。通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2)收支管理应积极采用新技术、实行电子办公。设计内部控制一体化系统的目的之一是将财务人员从大量重复性、低效率、易出错的琐碎工作中解放出来,确保日常经济活动按流程办事,靠制度管理,对经济业务进行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问效,对有限的财务人员重新分工,集中精力把控业务关键环节。

首先,该信息系统一定要在醒目位置展示A 科研事业单位的制度库模块,包括国家、省级等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管理手册,以直观可视化的电子书形式方便使用者在线浏览、下载和检索规范性文件。通过公开透明的制度宣传给财务人员处理业务提供详尽的依据和提醒,在事前就为单位职工提供及时可靠的报账标准,严格按照制度办事。

其次,上线网上报销系统。报销人员通过扫描或拍照等方式将原始凭证上传到信息系统中,实现票据电子化管理,方便随时查账,电子发票要求输入发票编码,由系统在后台自动排查相同号码,能够有效杜绝票据重复报销的问题。对于财政重点关注和审查的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等可以启用事前审批模块,在事项发生之前,需要填写相关申请单和用款计划,审批通过后方允许报销。之后,财务人员在线审核“报销票据内容是否真实完整,使用是否准确,项目是否符合预算”。审核通过后,领导审批流程启用电子签批模块,顺应移动办公的时代要求,领导在手机上就可以翻看原始票据并使用电子签章,不会由于公出过久而耽误报账进度。在支付环节,A单位启用“银企直联”,关联自己的财务系统和银行系统,出纳通过财务系统的界面操作就可直接完成对银行账户资金的管理和调度,全程实现无现金报销,大大减轻工作量。支付完成后,信息系统能自动生成大部分凭证,会计只需要审核和补充,从而可以将重点放在财务分析和预警上。

(3)将政府采购嵌入内部控制一体化系统,实施全流程监控。完整的政府采购内部控制流程主要包括采购计划、采购执行、采购验收、采购支付、采购评价等环节[7]。A 科研事业单位启用的内部控制一体化系统中的政府采购模块能够集采购预算编报、采购方式确定、采购验收、采购支付、统计分析等功能于一体,对每项采购业务实行全流程的有效控制。按照先预算、后计划、再采购的流程,每年年初的集中采购预算应当与部门预算同步编制,采购需求部门提出需求文件,明确描述采购需求内容,对属于集中采购范围的支出项目应编尽编,执行过程要依照计划,年底比对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的差异,并直接影响下一年度采购计划编制。

采购方式管理包括政府集中采购、协议供货、自行采购及其他采购方式,不同的采购方式对应具体详实、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流程,采购过程一定要合法合规,严格履行各项手续。另外,采购验收和组织采购分离成两个岗位,验收岗位主要使用资产模块,及时录入新增资产的采购方式、购置资金、规格型号、数量、单价等信息,录入完成后提醒业务部门向财务部门提出采购合同款项支付申请。通过内部控制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采购业务全流程产生的关键数据都会被系统自动记录,以实现对采购业务的综合分析和专项评价。

(4)资产管理既要公开透明,也应与关联信息匹配。货币资金具有流动性强、控制风险高的特点。A单位上线内部控制一体化系统之后,财政资金全部通过国库一体化系统支付,银行存款全部运用“银企直联”进行网上支付,业务双方不再直接接触现金,所有的资金流动都一目了然,货币资金的安全风险、短缺风险和使用效率风险都大大降低。当然,对于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最重要的还是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即货币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保管与会计核算等应由不同的工作人员负责,严禁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并且会计和出纳需要定期轮岗,使监督常在。

在实物资产的管理中,内部控制一体化系统可以关联职员信息,在准确录入期初数的前提下,每个部门有多少员工,每年购买了多少办公用品,已配置的固定资产情况,当年资产的变动情况,都应清晰可查。提取内部控制一体化系统的数据,可以横向比较同年度各部门办公用品消耗情况和固定资产配置情况,纵向比较历年同部门办公用品消耗情况和固定资产配置情况,这有助于决策者进行财务分析,以判断其合理性和真实性。同时,财务部门提供的这些数据也能帮助资产部门对有明确配备要求的资产严格按照标准服务于各业务部门,没有相关标准的可从实际需要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备,能够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重新购置。在资产的使用环节,关键在于落实使用保管责任,每当职员信息提示有变更时,资产部门可以联系职员变更的部门负责人,将其对应的固定资产进行回收或调拨。自2019 年起,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对固定资产按期提折旧,因此,所有资产初录系统时,就要确定折旧时间,之后信息系统可以自动按月算出固定资产折旧额。年底,资产部门可以提前准备、借调人手,务必保证定期清查盘点整个单位的固定资产,定期对账,从而做到固定资产的账、卡、实相符。

(5)建设项目管理充分利用数据共享,实现全程跟踪。A 科研事业单位建设项目信息化模块为基建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部门提供了信息交互平台,信息需求者可以通过项目收入、项目支出、项目状态、报表查询等功能了解项目概预算信息、项目进度情况,实现财务报销、统计和分析功能,并能对项目建设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动态监控、全方位决策支持,有效防范建设项目的风险。除了常规功能,建设项目模块特别设置了涵盖建设项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技术资料以及经验数据等知识库,能够对单项工程动态监控的同时,对多项工程进行对比分析,并另行建立诚信数据库,通过以往的工程表现记录对承包商和组织实施单位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依托于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技术实现数据共享,能够将投资计划、概预算、合同结算、文档归档等相互关联[8]。

(6)以项目为主线对合同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合同管理模块可以实现A科研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以项目为主线对合同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支持合同与预算、报销有机结合,具备合同录入、合同审核、到期提醒、合同查询、合同归档、统计台账等功能,能够实现标准化、网络化、流程化的管理。合同签订时应将其基本信息如付款方式、履约方、金额录入内部控制一体化系统;在合同履行时,信息系统将合同基本信息与预算额度、支出事项、应收账款进行关联审核,实时查看合同执行情况;内部控制一体化系统还能够对合同履行中计划到期的收付款项进行预警提示,当支出金额或收入金额等于合同总金额时,系统自动将合同状态更新为执行完毕;系统还支持按照类型、年度、状态等关键字对合同进行检索分析;合同履行完毕之后,自动进行合同分类和归档,形成完整有序的合同台账。

四、结语

“内部控制”概念源自1972 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但在其诞生后的几十年内,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发展几乎停滞不前。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没有很好地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二是缜密的制度设计并未与由此带给会计人员繁重的工作相协调。所幸,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系统建设能够解决上述主要问题。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是将内部控制理念、控制程序、控制措施等要素固化在信息系统以内,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实现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自动、实时、精准控制,促进内部控制规范的真正落地。本文以A科研事业单位为例,从六大业务初步探讨了如何将简单记账、算账的“核算型会计”向“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管理型会计”有效转变,以期对其他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发展也有所裨益。

猜你喜欢

课题事业单位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看错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协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