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看杨涛草书

2019-09-12胡抗美

中华书画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杨涛收笔点画

胡抗美

杨涛,1970年生,安徽宣城人。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副院长、文化和旅游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主任、西冷印社社员。出版有《中国书法简史》《全国中青年书法二十家·杨涛》《倦寻素影·杨涛楹联书法集》等。

杨涛的草书洋溢着火一般的激情,浪漫、豪放、大气,有张力而不张扬。他不仅把激情散发在点画线条中,而且把激情释放在整个视觉空间。

作品的厚度取决于线条的厚度,线条的厚度取决于用笔。这种用笔,蔡邕称之为“书者,散也。夫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孙过庭则细化为“达其情性”和“形其哀乐”。杨涛笔下的线条,一方面用笔沉厚,情至锋杪,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个体性格;另一方面于点画的转折处,于上笔收笔之时,于下笔开始之初叠加复笔。这里所说复笔,无疑是一种感情表现。他在草书创作的瞬间中,运用草书语言演绎着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根据通篇势的需要,既把上一笔的收笔当着下一笔的起笔,又把下一筆的起笔当作上一笔的收笔。其间,牵引、连带,或实或虚,完全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在宋以前,古人的书法作品一般为手札、手卷,章法比较单一,这为后世书法创作留下了超越空间。杨涛看到了这一点,他在古人留下的有限空间里大力刨新。比如他把作品第一行挤压到纸的极端边缘,使字与边的距离变为零,视觉上增加了张力。表面上看是物化的无边(没有边缘),却产生了无限无垠的艺术感受。再比如他把作品的第一个字放在相当于第三第四个字的位置上,未下笔先留下一大片空白,险趣陡生,非性情中人不敢造次。开篇留出大块空白之后,他又在作品的腰部和底部或不定位处进行配合,制造出新的空白以与之相呼应,形成对称或不对称的和谐美、反差美。在大幅草书作品中,如果自觉营造“空白”的块状形态,必然迫使点画的形态也圈地为块,从而实现了点画对白的分割由线向情的转化。杨涛对“块面”很敏感,善于在不同“块面”形式的结构中宣泄情感。他的“块面”前实后虚,心情在逐步释放中由压抑到舒缓,作品则虚到极致便出现了动人的节凑。

责任编辑:韩少玄

猜你喜欢

杨涛收笔点画
传承好红岩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九龙坡:一江绕半岛 艺术焕新生
低估
论晚明立轴行草书风在清代的衰落
浅谈书法中的侧锋原理及运用
七绝·春雪
一字千进(19)
一字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