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背景下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析

2019-09-10刘谋文

青年生活 2019年26期
关键词:中国智造路径探析中国制造

刘谋文

摘要:为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将“中国制造”打造成“中国智造”,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支撐,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供给的主力军,“工匠精神”培育应成为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但“工匠精神”培育应掌握相适应的路径。

关键词:中国智造  工匠精神  路径探析

一、“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背景下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一)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

无可否认,当前中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业就其总量和规模已居世界前列,在未来十年内将稳居世界第一,但随着其它国家和地区制造业的逐渐发力,我国制造业遭遇严峻挑战,中国制造业面临大而不强的尴尬。为使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即升级打造成“中国智造”,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并于当年5月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十年行动纲领,即“中国智造”战略,未来十年实现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要实现“中国智造”,其本质就是要推进制造业与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与柔性化生产方式,紧紧依靠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人才,因为各种要素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人,所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切实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也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中国智造”背景下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作为新时代的人才,不但要掌握较为娴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更应具有吃苦耐劳、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工匠精神”。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人大会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现“中国智造”,必须培育“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与“中国智造”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打造“中国智造”,需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支撑,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供给的主力军,对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是非常必要的,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育应成为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高职教育只有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才能适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

二、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培养路径

(一)在思政及道德教育课中渗透“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思政及道德教育课是重要的公共课,当代大学生都必须接受此教育,作为学校应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思政课的培养目标是塑造学生高尚的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举国上下在追逐“中国梦”的征程上,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以满腔热情和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不为名利、荣誉所束缚,用心提供服务,无私奉献,实现自我价值。因此,思政及道德教育课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态度,对待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道工艺、每一道工序,精心打磨,精雕细琢,一丝不苟,精心打造产品,用心提供服务。

(二)教师要率先垂范,在教学中要体现出教师的“工匠精神”

教师在过去被称为“教书匠”,作为人民教师,应当具有优良的“教书匠”精神,首先要表现在“爱岗敬业”、“一丝不苟”、“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上。在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及每一个教学环节,通过对学生孜孜不倦的教导,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的优良教风和担当,从而使得学生自觉形成优良的学风。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受到熏陶,对学生的教导“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的“工匠精神”。

(三)在校园活动中浸润“工匠精神”

新时代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学校可通过学生会、团委开展各种校园活动,从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中浸润“工匠精神”,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积极向上”、“团结合作”、“无私奉献”、“攻坚克难”的职业素养。以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多年来的一贯做法是:学生大一暑假时就推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求社会实践结束时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及“心得体会”;在整个大学三年时光,学校倡导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譬如:义务维修、社区打扫卫生、敬老院服务等有益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浸润“工匠精神”。学校重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是发展职业能力的需要,是培养良好学风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攻坚克难、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也是“工匠精神”的精髓所在。

(四)在企业实训及顶岗实习中培养“工匠精神”

实训及顶岗实习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企业实训及顶岗实习,使学生身处真实的职业场所,和企业技能大师、能工巧匠们打成一片,用心身感受“工匠们”的工作态度及工作作风,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质量意识、服务态度、团队精神,促使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净化自己思想,使自己按照“工匠们”的标准提升自己的职业品质和岗位责任,从而培养了自己的“工匠精神”。

(五)在技能大赛中磨练“工匠精神”

如今职业院校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可以说技能大赛是培养和造就“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的大熔炉,因而借助大赛平台磨练“工匠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顽强拼搏”、“锲而不舍”的职业素养。一个好的创意、一件好的作品、一个好的设计、一个好的工艺,没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办不到的。2016年8月,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是加强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主要途径,是发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詹纯新 中联重科:唤起“工匠精神”强健中国制造业【J】 中国品牌2015(4)

2、路甬祥 中国智造与中国创造【J】 全球化 2016(9)

3、王新宇 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 理论前沿2016(13)

4、王丽媛 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探析【J】 职教论坛 2014(22)

5、孙婷婷 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J】 工程教育2017(2)

猜你喜欢

中国智造路径探析中国制造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新课标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路径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的渝东南家庭农场发展路径探析
闪耀西子湖畔的“中国智造”
基于美国纽约与长三角地区比较视阈下的总部经济转型发展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