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生涯规划在犯罪青少年中运用的必要性

2019-09-10赵晴怡龙鑫徐佳悦

青年生活 2019年28期
关键词:服刑人员特质犯罪

赵晴怡 龙鑫 徐佳悦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都存在着一个不断严重的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在少管所中,虽然他们能获得一定的引导,但是也非常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倘若其自身没有一定的自制力,少管所内各种不良习惯之间容易进行交叉影响。随着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不断升级,一些误入歧途的少年不免受到影响,无法与普通少年一样接受教育、获得引导,犯罪青少年重回社会后的再社会化问题值得关注。犯罪青少年在步入社会后难以找到机会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训练,需要经过一定量的时间和实践才能获得相应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中,犯罪青少年在服刑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十分重大。

大多數学者研究重点大都在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与预防三个方面。随着针对犯罪青少年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方向由解决到预防,研究视角由治疗不断向人本发展。

2011年浙江省乔司监狱对服刑人员进行了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的实践,在提高服刑人员改造意向,提升就业创业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信心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乔司监狱监狱长张仲祥撰写的《服刑人员职业生涯规划概论》是国内首部关于服刑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的专著,首次将职业生涯引入了到罪犯教育领域。张赟在对男性青年服刑人员职业生涯团体辅导研究中提出经过辅导,成员的职业信念更加合理,职业信心更加坚定,有了更多的家庭责任感以及更多的自我认识。谢晓琦认为服刑人员成功就业,转变为合格的社会人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以及现实、低调、稳步、客观的就业观。她提出服刑人员不同的改造阶段对应不同的服务,初期普及基础知识,树立正确意识,制定初步规划;中期提高职业能力素养;后期帮助服刑人员调整心态、认识自我,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确定自身规划。结合犯罪青少年的发展特质,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有以下三点原因。

1.犯罪青少年心理及行为特质

犯罪青少年除了有与普通罪犯一样的特性之外,还有着自身的相关特质。美籍精神分析医生埃里克森(E. H. Erikson,1963)提出在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出在人格发展的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形成是关键。青少年阶段存在同一性危机即存在着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自我认识不清就极可能导致个体在尝试中做出违法行为;无法从世界以正常渠道实现同一性就可能会导致个体转而从主流文化不认可的人身上获得同一,从而习得不良行为。因此,青少年阶段需要得到合理的支持与认可,从而发展正向的自我认识。而犯罪青少年很可能存在同一性混乱的情况,因此更加需要合理积极的引导、服务帮助其结束混乱,整合自我意识。

在心理特质方面,犯罪青少年的特质大致可分为认知、情感、意志三个方面。在认知方面,犯罪青少年由于受到不良的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具有认识能力低,三观扭曲的特点。在情感方面,犯罪青少年具有讲义气、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的特点,同时意志较为薄弱易反复。

“自我控制论”(赫希、高佛森,1990)中提出罪犯一般都倾向于较低的自我控制力,该理论同时假设每个人都是利己的,存在犯罪的可能,而犯罪行为的发生则是个人内在犯罪的可能被激发出来。犯罪青少年则更可能具有暴躁、冲动、目光短浅、情绪性等特质,其中一些特质十分不利于青少年的未来成长。因此,针对犯罪青少年的生涯规划就显得极为重要,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够帮助犯罪青少年计划未来,增强长远规划的意识,还能够帮助犯罪青少年增强提升自我能力的意识和学习动机。

在行为特质方面,犯罪青少年具有冲动型、模仿性、结伙性、易变性等特征。由于青少年群体本身的特点,情绪不稳定,易受外界影响等特性,因此其行为具有冲动性的特点。青少年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模仿感兴趣的行为与手段是其成长的一个重要方式。犯罪青少年极易模仿新奇的犯罪手段。少年一般都有寻找知己,寻求支持与倾听的倾向,而犯罪青少年因此具有了结伙性的特征。犯罪青少年由于自身未形成稳定的三观,虽然经过教导,但在利诱面前仍然容易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

2.环境文化氛围

犯罪青少年是迷途的孩子,因此更加需要正确的道路方向的指导,帮助犯罪青少年迷途知返,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增强积极努力的意向。针对犯罪青少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与其一起针对自身的优势与问题为未来绘制蓝图,寻找方向。一旦有了积极的目标,犯罪青少年便会为这个目标改正不良习惯,提升自我能力,加强职业修养,为实现目标做出正向的努力。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够提高犯罪青少年自身素质,使其与社会更加匹配,还能够降低犯罪青少年回归社会后的再犯罪率。

3.社会要求

当今社会是人才、知识的竞争,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对于青少年的要求不断提高,技术与能力是叩响成功大门的钥匙。这种竞争社会文化氛围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唯有适应并且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够在社会中立足。犯罪青少年由于其特殊性,服刑期满后难免与社会产生隔阂,无法快速适应社会氛围,而服刑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则能够使得犯罪青少年事先对社会环境有所了解,并且根据环境提前调整自身,为其步入社会奠定基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乔司监狱课题组.从服刑人员到合格社会人(一)——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为切入点[J].犯罪与改造研究,2011(08):21-25.

[2]. 张赟. 男性青年服刑人员职业生涯团体辅导研究 [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6

[3]. 谢晓琦. 首要标准语境下改造犯罪的路径探索 [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2

[4]. 屈智勇,邹泓,张秋凌.基于自我控制理论的青少年犯罪研究(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10):650-652.

猜你喜欢

服刑人员特质犯罪
Televisions
服刑人员离监探亲逐步实现制度化常态化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喜新厌旧与神经特质有关
你看见了什么
环境犯罪的崛起
大选登记
“三释课堂”为新入监服刑人员上好“第一课”
Crying baby mammals all sound the same to Mama
普安县关工委法制帮教团到海子监狱开展帮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