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情境教育与“生活经历”课程相遇

2019-09-10陈晓湄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情境教育教育环境课程

【摘要】生活化教育环境的创设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生活情境更是“生活经历”课程中有效的教育环境。为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教育环境,教师需要有课程意识,能够通过不断丰富园所文化来提升“生活经历”课程的教育环境品质,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成长。

【关键词】情境教育;“生活经历”课程;教育环境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9)03-0050-03

【作者简介】陈晓湄(1974-),女,江苏无锡人,无锡市前洲实验幼儿园园长,幼儿园高级教师。

情境教育倡导教育工作者重视儿童的兴趣与需要,给予充分的机会让儿童亲自去观察、发现和探索。“‘情境教育’之‘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的情境,是‘有情之境’,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是一个有情有趣的网络式师生互动的广阔空间”[1]。情境教育是一种目的性教育,通过丰富且有吸引力的环境,促进幼儿在与环境持续的交互中获得学习和发展。幼儿园情境教育是教师为幼儿创设的教育环境。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隐性的课程,是在教师的前期创设以及幼儿的持续参与中合力打造的环境。我园在“生活经历”课程背景下形成了生活化的教育环境,这种生活化的教育环境是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创设出一种能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影响的环境,让幼儿可以在与真实的、生活化的教育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真正的“对话”,并在“对话”中获得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一、以幼儿为主体,创设幼儿需要的幼儿园情境

生活对于幼儿来说,其发展的空间相当宽泛,生活有多少种可能,他们就有多少种幸福和快乐。教育作为儿童成长历程中的一种必要手段,要保证儿童的幸福生活,就必须珍视和确保儿童有一个足够开放的生活空间,从而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可能性。基于对幼儿的认识以及结合园所教师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幼儿园应给予幼儿真实的生活情境、解决生活问题的情境以及升华生活的体验情境。具体到我园生活经历课程的实施中,我们主要采取四种方式为幼儿创设出生活化的情境。

1. 创设既定情境,让幼儿经历喜欢的生活。学前期的幼儿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独有的想法和感情。该时期的儿童不仅天真、可爱,而且他们也在这种纯真的思想中吸收知识,不断发展。我园抓住幼儿单纯、好奇的天性,在生活化的课程活动中,创设了满足幼儿愿望的生活情境。例如,在饱含幼儿期待的小班“集体生日会”活动中,经过教师、家长和幼儿三方的精心策划,幼儿体会到了集体为同伴庆祝生日的喜庆和热闹。整个“生日会”活动,小班幼儿不仅亲历了自己喜欢的活动,还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也收获了“生日会”活动的经验。

2. 创设拟真情境,让幼儿经历需要的生活。幼儿的成长得益于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园在提供生活化的情境时,不仅要关注幼儿喜欢的活动,更要基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来创设活动情境。例如,在全园性的“经历大演习——消防火灾逃生路线大演习”活动中,逼真的警报声、训练有素的逃生安排、滚瓜烂熟的“保护生命十大黄金法则”等生活化情境,都是幼儿生活中难忘而重要的经历。又如,为了使大班幼儿做好入小学的准备,我们在大班下学期组织参观小学的活动,并且根据幼儿的参观感受和体验,教师和幼儿一起重新规划班级区域,开辟了专门针对小学情境的区角。在区角里,大班的幼儿可以提前感受小学的课堂和氛围,促进他们逐渐适应小学生活,也帮助教师进一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3. 创设即时情境,让幼儿经历特定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有些特定的社会事件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拓展幼儿生活经验,帮助他们感知社会,激发其关注周围环境的意识。“特定”事件是指和社会时事相结合的一些活动。例如,我们结合国庆节开展了“向祖国献礼——走进国防绿”的军训活动,运用园所的户外区域“野战CS区”开展了“我是小小爱国兵”活动,结合奥运会开展了“我为奥运添光彩”主题活动等。

4. 创设直接情境,让幼儿经历真实的生活。在生活世界里,千姿百态、色彩缤纷的万事万物,都是直接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需要在具体的、感性的、“当下即是”的存在状态中进行教育。经历是参与、体验的综合体,在宽松、真实的生活环境中“经历”有利于幼儿轻松愉快地接受教育、接受生活。因此我们抓住了生活中正在发生的教育契机,例如,大班教师结婚了,教师给幼儿送去了喜糖,大班幼儿在吃到甜甜的喜糖之后,开始思考“结婚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大班教师的支持,一场从包装喜糖、设计请柬、剪贴“囍”字等,再到选拔接亲婚车队、布置婚礼现场等一系列活动组成了“微婚礼”主题活动。一场完整的结婚仪式(前期准备、场地布置、婚礼现场)在大班幼儿的积极参与、精心制作、默契配合中成功完成。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不仅发展了各方面能力,也使他们体验到了真实的生活。

二、以质量为追求,保障幼儿园情境教育的有效措施

情境的创设能够引发幼儿产生问题,幼儿在主动观察、访问、调查、交往和表达等活动中,逐渐发展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建设园本课程要坚持把幼儿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才能准确把握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特点,进而保障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升“生活经历”课程的质量。

1. 聚拢,鼓励教师形成共同的教育信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要为儿童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要构建园本课程,建构“生活经历”课程,教师需要具备生活化教育的课程意识和观念。为此,我园通过各项管理制度,利用各类学习和培训,鼓励教师树立“教育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并且建立起坚定的教育信念,即“生活经历”课程倡導要“还给幼儿自然生活,让幼儿独立生活,给幼儿创造生活,使幼儿快乐生活”。根据教育理念和信念的贯通合一,教师为我园幼儿打造出适宜于他们生活和学习的教育情境。例如,为了给予幼儿更加充足开放的活动空间,我园打破专用活动室与户外游戏场地的界限,将专用活动室与户外游戏区域双双结对,设立了八个游戏社团。在游戏社团的运营中,幼儿是游戏的主角,他们把室内游戏带到户外,又会把在户外游戏遇到的问题带进室内,幼儿与同伴一起查阅资料、主动讨论。幼儿园游戏空间的拓展,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游戏天地,在互通的情境中帮助幼儿体验到独立、自主、快乐的情绪感受。

2. 开拓,丰富教师建构生活教育的课程理念。课程建设有多种具体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为儿童提供丰富而多元的学习经验。因此,幼儿园要通过各种形式丰富教师的课程文化建设理念,如建立群体合作的学习型组织,构建学习和研究的共同体,共同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我园采取的具体举措有“一课三研”“实践反思型的评析方式”“头脑风暴式研讨”“角色体验式学习”等学习研讨方式,鼓励教师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的活动信息,发现幼儿兴趣点的生成,抓住周围环境的教育因素,给幼儿及时地创设和提供学习所需要的情境,以此促进他们的发展。例如,我园大班年级组以语言活动“五个矮儿子”开展了“一课三研”教学研讨活动。其中,每个研究环节都有不同的教师来担任。在“一研”中教师采用图示的方式,帮助幼儿感知、理解谜语的创编方式,发现谜语中数字变化的规律;“二研”中,教师对“一研”中的创编环节进行调整,注重创编环节中幼儿的自主性和合作性;“三研”中教师总结前两次活动,聚焦于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探索谜语的方式,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一课三研”教学研讨活动,帮助教师在实践与研讨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促使其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课程理念。

3. 外延,将课程建设渗透到家庭中。家园共育是提升幼儿园办园质量的主要途径,幼儿园要帮助家长了解并认同幼儿园的课程文化,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园课程中来,成为幼儿园情境教育的一部分。例如,9月20日是爱牙日,大班一位幼儿家长是牙科医生,她主动提出到班级里为幼儿开展“保护牙齿”的活动,活动实施中该家长结合实例向幼儿生动地展示了牙齿的相关知识。有了专业人士的介绍,幼儿更加投入,积极主动地学习爱牙的知识,主动保持自己牙齿的清洁。课程活动中家长的参与,成为我园“生活经历”课程中情境教育创设的有力支撑,为幼儿生活经历的体验提供实力保障。此外,还有更多的家长参与到我园课程中来,如“烘焙师妈妈”带领幼儿制作饼干、“画家妈妈”来班级开展美术活动、“会种植的奶奶”带领幼儿学习种植蔬菜、刨地、“消防员爸爸”来幼儿园教授幼儿消防安全小知识……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老师”带来了丰富充足的教育素材,使幼儿开阔了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

三、以反思为机制,督促幼儿园情境教育有效开展

情境性的教育环境,是我园“生活经历”课程中幼儿园环境的另一种阐述。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为幼儿提供教育的支持和引导,是幼儿健康成长和知识发展的保障,情境教育则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重视儿童自身的想法和学习的方式,这二者的思想核心都在于幼儿的有效发展和进步。我园倡导和实施“生活经历”课程,旨在给予幼儿真实的生活体验。为了实现我园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是必须,也就是我园为幼儿打造的生活化教育环境。

1. 依托情感,形成温馨的幼儿园情境。教育情境是人为优化的环境,“儿童在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时,会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度,在持续的关注中激起相应的情感,并在情感的驱动下,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2]。幼儿园情境在于营造一种氛围,形成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园之间温馨的关系,从而发展幼儿与人、物的互动,提升自我认同感。我园的生活化教育情境,是以情感为纽带,在创设之初就已经融入了教师的教育情怀和对幼儿的关爱,最终使园所的环境充满亲切之情、快乐之感。

2. 构建机制,促成动态性情境教育。温馨的生活化教育情境是幼儿园呈现的常态,但要保持幼儿的兴趣、好奇、主动,我们还需要形成一种反思机制,即构建幼儿园动态化的教育情境。顺应儿童天性,结合我园的园本课程建设,教师需要反思在幼儿园户外环境和室内环境创设中是否抓住幼儿喜好探索、热爱游戏的特点,及时更新游戏材料,适当添加能够诱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环节,激发幼儿在环境变化中利用感性和理性来认识和理解世界。动态化的幼儿园情境坚持幼儿主体地位,情境中充满幼儿的想法与学习的过程,充分见证了幼儿的发展和进步。

“环境对人的教育不是把道理、观点、要求等明明白白地告诉受教育者,而是把教育的意向、教育的目的渗透到相关的文化教育环境之中,使受教育者感到自然、愉快、轻松,不伴随任何一种外来的精神压力”[3],这种完美化的环境教育,是我园的不懈追求。将情境教育运用于幼儿园,正在改变着我园整体的环境,也不断更新着我园教师对环境的认识。生活化情境教育是我园“生活经历”课程实施的进一步思考,也为我园课程环境的有效打造提供帮助。一切从幼儿角度出发,“情境”将是丰富而又充满欢声笑语。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情境教育:促進“儿童——知识——社会”的完美建构[J].全球教育展望, 2003(04):37-42.

[2] 李吉林.情感:情境教育理论构建的命脉[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2(03):65-71.

[3] 林阳.情境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建筑设计[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通讯作者:陈晓湄,531082605@qq.com

(助理编辑 姬小园)

猜你喜欢

情境教育教育环境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小学班主任如何创建和谐的班集体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小学低年级开展思品教学的点滴体会
多种途径实施礼仪教育的研究
情境教育视野下的幼儿体育活动设计探析
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情境中浸润儿童心灵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