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09-10金超

青年生活 2019年32期
关键词:经费保障激励

金超

摘要:在新時代下,志愿服务这项公益活动已经深入民心,发展渐趋成熟。其中,在社会大力宣扬“助人自助”的精神、高度的思想觉悟的背景下,不少的大学生也投身其中,成为当今青年志愿服务团队的主力军。目前,很多高校里,在校院团委组织的带领下,都会定期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并且号召校内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可见,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已被视为培养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阶梯,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未来步入社会的实践基础。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也有利于促进社会上对弱势人群的帮扶工作,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然而随着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的扩大,志愿服务的深入,衍生的问题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展开论述和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经费,激励,制度,保障,规范化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

志愿服务活动是传递关爱的桥梁,也是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而当代的大学生,充满着活力和阳光,他们以朝气蓬勃的姿态踊跃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逐渐扩大青年志愿者的队伍。以满腔的热血和自身的力量服务社会,关爱他人。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推动着文明社会的建设,促进了和谐社会可持续性的发展进步。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问题

(一)经费不足,前期准备工作欠缺

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是需要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制定活动计划、以及配备一定的经费作为活动支出的保证。而目前很多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普遍由高校的带领下开展,相对缺乏丰富的组织经验、以及充足的经费支持。导致大学生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碰到突发情况时会陷入手足无措的局面,这是源于前期培训工作的匮乏,以及缺乏活动经费作为支出保障的原因,为志愿服务活动添加了不少阻力。

(二)高校激励力度不足

在素质教育盛行的新时代下,很多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初衷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以及获得社会的尊重,相比于实质性的报酬,他们更看重的是获得大众的肯定和个人良好品格的塑造。然而很多高校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忽略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者的初心,没有采取具体的措施去增强大学生与志愿服务的粘性。例如通过颁发奖状、荣誉称号等嘉许形式去鼓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大学生对于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

(三)志愿服务活动流于形式

随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普及,很多志愿服务组织机构渐渐出现了不同的问题。例如没有系统性地组织志愿服务工作、对服务对象缺乏足够的了解、志愿服务活动流于形式、在志愿服务活动后没有进行反思和总结等情况,导致大学生志愿者无所适从,对于志愿服务的意义认识不足,降低了参与志愿服务的信心和热情。

(四)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

很多高校在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时,没有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为活动开展的依据和基础。以致于大学生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欠缺规范、合理、科学的管理,继而出现松散、无序的表现,降低了服务工作的效率,不利于志愿服务活动的推进。

三、对策

(一)完善活动的基础保障

在整个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由前期的培训和宣传工作,到活动执行都需要足够的经费作为活动物资的保证。所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周全的计划、专业的技能培训和充足的活动经费作为前提条件和保障。高校可设立志愿服务的专项资金,根据服务活动的特点调动相应的款项作为活动经费,并进行有效的监督,规范支出,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加强激励措施

大学生热衷于投身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是文明时代进步的表现,也是国民素质大幅提升的体现。志愿服务是一项不计回报的社会工作,大学生作为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成员,期望得到社会、学校和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以此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高校应对此加以重视,以多种嘉奖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勉励,彼此促进。

(三)将志愿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不应停留于过往流于形式和表面的“走过场”方式,应树立对弱势群体的责任感和同理心的意识,以助人自助的理念去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机构应不断完善志愿者服务内容,不断开拓志愿者服务项目,深化志愿服务工作,努力把志愿者服务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从而有助于大学生志愿者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让大学生志愿者深刻体会到志愿服务的宗旨,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满足感。

(四)加强规范化的制度管理

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组织机构,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学校的情况、结合实际建立全面、可行的规章制度,这是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不仅能规范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增强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志愿服务工作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志愿服务的作用。

四、结论

切实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需要社会、高校的相关组织机构落实和完善基础保障和制定健全的制度作为支持,使大学生加深社会的认识,磨练自己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自己。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锻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树立他们的责任感、道德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助力,更是为社会输出勇于担当、乐于助人的新时代青年打好基础。为社会营造浓厚的助人氛围,传递关爱,有利于推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激发整个社会互帮互助的新风尚。

参考文献

1、安国启.志愿行动在中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2、佟王宣.问题与对策,当代大学生的志愿者活动[J].中国青年研究,2001.

3、丁元竹,江汛青.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经费保障激励
继续推进经费标准一体化改革
远东运动会募捐机制探析
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 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
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的确定与保护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