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

2019-09-10吴永红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农村初中转化

吴永红

[摘 要:新课程下,农村数学学困生问题成为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而在农村数学学困生当中,初中生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重点讨论了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

初中数学学困生,通常表现出缺乏兴趣、学习品质差、课堂主动性不强、教学活动参与度不高等特征,农村初中尤为明显。为了提高农村初中学困生的数学水平,帮助他们克服数学学习困难,教师需要基于分析学困生成因来实施有效的学困生转化策略。以下是笔者对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分析与论述。

一、新课程下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

(一)学生自身因素

由于受教育的背景不同,与城镇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有先天不足:他们很难迅速接受并理解初中数学知识的内容与教学方式。在对概念、定理、公式理解困难或者不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下,部分缺乏毅力的农村学生容易失去自信心,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甚而厌学,从而导致数学成绩日渐低下。而且,很大程度上会产生“不想学——成绩差——更不想学——成绩更差”的恶性循环。此外,大部分农村学生并不会主动进行数学学习,导致常出现抄袭作业的现象。

(二)教师因素

现阶段,相当一部分农村初中教师仍旧坚持“知识本位,成绩第一”的数学教学观念。因此,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对数学知识的讲解,而忽略对数学学法的指导和数学思维的培养,使得农村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偏弱,从而导致了学困生的形成。此外,一些教师没有注重“在心理上区别对待学生,在态度上平等对待学生”,使得学习不佳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这些学生学习数学变得更加困难。

(三)教材因素

从教材内容来看,相较于小学数学教材,初中教材更加具有逻辑性与新颖性。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也在不断完善中。但是,仍旧有一些知识的编排缺乏合理性。如浙教版八上编排了三角形的全等知识,九上、九下编排了相似三角形和解直角三角形知识,这种散乱的分布使得知识缺乏层次性,也延长了农村学生理解掌握三角形知识的时间。

(四)家庭及社会因素

作为国际商贸城的义乌,本地学生家长外出经商较多,较大比重的学生为留守儿童;外来人口也多,这些人的子女多是从豫、川、渝、云、貴等地上的小学,所用教材不一;另有一些虽从小学三四年级就转到了义乌,但多来自民工子弟学校……因此,多数农村学生长期生活在缺少父母关爱与监督的家庭环境下,从而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导致学习成绩提不上去。而且,农村学生家长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很少主动去学校了解子女的学习状况。与教师沟通不足,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或一味溺爱,也使得农村学生缺少学习的动力,从而导致学习困难。

二、新课程下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式

对于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教师可采取“探究——启发”式教学方式代替传统的“讲解——接受”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以《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教学为例,教师可提出“你能将△ABC分为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吗?”“将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重叠,展开后,折痕把其中一个角分成了两个角,这两个角有什么关系呢?”基于此,引入三角形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并让学生尝试画一画三角形的所有中线与角平分线,并观察所画的图形,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对于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教师可通过开展小学组合作学习为其提供学习机会,引发其主动思考,参与课堂学习。以《角与角的度量》教学为例,教师可提前将一些没有标度数的角的图片打印出来,在课堂上将其平均分配给每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猜一猜图片中角的度数,再使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要求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测量结果,并展示测量过程。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尝试使用“首先……然后……再……”的陈述方法说出量角的过程,最后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出示角的不同画法,要求各小组自己画角并测量其度数。

(三)将数学教学生活化

对于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教师可将数学知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数学教学生活化,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频数与频率》教学为例,教师可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如“你和同学口算比赛,结果都做对了19题,同学决定用剪刀石头布的方法决出胜负,你认为这样做公平吗?为什么?”,以此导入频数与频率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更加轻松。

(四)强调解法多样化

对于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教师可鼓励学生尝试进行“一题多解”,以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例3为例,阴影部分有多种割补方法,告诉学生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应用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建立方程模型,使用不同的割补方式解决这道题。在学生计算完成并得出正确结果后,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割补方法、所列方程及为什么要列那样的方程,并对所说的解法进行总结与补充,从而达到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包括学生、教师、教材以及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教师在实施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在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优化教学方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并强调解法多样化,从而促进数学学困生的有效转化。值得注意的是,仅凭教师一人转化学困生是不够的,还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逐渐减少并消除学困生。

参考文献

[1]吕玉杰.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之我见[J].中国高新区,2018(10):89.

[2]石家兴.农村初级中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4):224-225.

[3]陈英.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8(32):46-47.

猜你喜欢

数学学困生农村初中转化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教学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造成数学学困生的原因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当前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