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广东汉乐在当地高校传承与发展的优势与可行性

2019-09-10周秀华戴斯谨

成长 2019年4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

周秀华 戴斯谨

摘 要:广东汉乐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音乐中的典型乐种之一,也是广东省的代表性地方音乐,其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广东高校,肩负着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汉乐)的光荣任务。本文主要阐述了地方高校在传承与发展广东汉乐中可发挥的优势,并就地方高校对传承广东汉乐的可行性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广东汉乐;当地高校;传承与发展

1 引言

2006年6月10日,广东汉乐被国务院宣布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着广东汉乐将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性的发展。但是这个传统的乐种随着社会发展、环境改变等原因,面临着文化传承人难以为继,文化样式逐渐减少,技艺创新举步维艰等问题。当下,除了尽力扶持民间汉乐的各种传承活动外,笔者认为还需通过一定规模组织的系统性的学校教育,才有机会逐步地改变其衰落的局面,而且高校一般是一个地域内的教育文化中心,这对广东汉乐的保护和传承可发挥极大的作用。

2 广东汉乐的发展现状

广东汉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从历史上可看出,广东汉乐的主要流行区除了梅州大埔县外,其在闽西、赣南、粤东等客家地区均较风行。但是如今广东汉乐的传播范围已渐渐减弱,现除了梅州大浦县的汉乐活动还比较盛行外,其他客家地区的汉乐活动已呈衰落之势。笔者认为造成广东汉乐发展不景气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广东汉乐表演形式守旧,缺乏创新,另一方面是因为表演人员年龄老化严重,后备力量缺乏,很难组建一支专业队伍,使这个传统的乐种发挥不出它的活力,这种种情况都在呼吁我们必须要找出一个正确的途径来改变广东汉乐的发展现状,使其走向更加良性的发展与传承。

3 广东高校传承汉乐的优势分析

3.1 教育传承与人才培养优势

广东高校人才资源丰富,坐拥多所专业的音乐院校,拥有大批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如此庞大优秀的一个受教团体如果能受到正规的汉乐知识学习,不仅使学生可以了解广东汉乐的内涵,掌握广东汉乐的特性,还可以在保持广东汉乐本真性的前提下,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而且大学生拥有独立思考与钻研的能力,可以在传承的过程中创新,创新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文化积累,这将很好地推动广东汉乐的传承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这也能锻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扩充大学生的文化知识领域,符合当代高校培养优质大学生的教育理念。

3.2 資源优势

高校师资雄厚,能为汉乐的发展提供专业性的指导。还可以集中成立科研小组开展汉乐的资料采集和整理工作,具有收集和整理这些资料的人力保证和技术保证。同时还拥有先进的图书馆资源、数据资料库便于对当地的汉乐资料进行系统的管理和保护。并且还有与其他地方机构、其他学校的外联资源、网络共享资源,增加汉乐的传播度。

3.3 地域优势

高校具有地域背景的优势,学生对本地的民俗风情、生活认知更加熟悉,对当地文化内涵理解更加透彻。如位于称为广东汉乐之乡的梅州市嘉应学院,其深受客家文化熏陶,校内于2001年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课程》至今,从当地的汉剧院邀请专业的老师给学生上课,定期开展关于汉乐的讲座和艺术观摩。其中由吴华山院长主编的《客家非遗文化遗产传统与保护系列丛书》还入选了“全国十三五”重点出刊物。由此可看出,当地高校可更加地深入地走进非物质文化的本身,对其专研与传承。

4 高校传承广东汉乐的可行性建议

4.1 培养新一代汉乐传承人

高校应开展广东汉乐进校园、进课堂的活动,要求音乐类学生学习后必须能演唱或者演奏相关作品,在期末时以小组或者班级的形式作汇报演出。在非音乐专业课程中开设选修课,达到普及和传播的作用。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新生力量参与进来,挖掘出更多优秀和最具潜力的广东汉乐传承人,培养出一支专业素质高,理论知识扎实,原意为广东汉乐传承与发展奉献的年轻队伍。

4.2 完善广东汉乐研究领域的数据和资料

地方高校具有当地先进的图书馆资源和设备资源,我们应该利用这些资源对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汉乐)的资料进行科学、规范的收集、管理和保护,如建立专门收集汉乐文化特色数据库,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便利性,更全面,更直观地了解汉乐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最新研究进度,从而把握住发展广东汉乐的正确研究方向。

4.3 重视教材建设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除国家规定的课程以外,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汉乐作为当地的珍贵传统文化,学校应成立一支由专家、相关教师、民间艺人等相关人员组建的研究队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编写适合广东汉乐发展的课程系列丛书,针对性教学,规范教学用书,提高教学质量。

5 总结

高校是地方文化教育的中心,有责任和义务对推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方面贡献一份力量。且培养新一代汉乐传承人、完善广东汉乐研究领域的数据和资料 、特色课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都离不开每一位地方高校文化工作者的倾力奉献,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汉乐)依然任重道路。

基金项目:嘉应学院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招标课题(418B0206);嘉应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810582219)。

参考文献:

[1] 李德礼.乐曲简介#崖山哀[J].汉乐研究,1996,(9):234-235.

[2] 岳李:刍议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音乐文化背景下的传承,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2期.

[3] 谢及.创作方法技巧的继承与创新[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4] 周志容.试论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J].图书情报工作,2010(70):25-30.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
试论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浅淡德宏瑞丽傣族传统舞蹈迦楼罗舞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河北民间音乐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
杜尔伯特蒙古族短调民歌探微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戏曲传承与发展
河南大调曲子传承与发展新途径研究
现代计算机技术对赣南采茶舞蹈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