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关于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

2019-09-10张晓琳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资助思想政治育人

【摘要】:近年来为了在制度层面上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我国加强了对高校学生的资助政策完善工作。随着国家资助育人理念不断加强、互联网技术快速进步、新生群体不断扩大等形势的出现,新时代下,为了深化人们立德树人的意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培养计划全过程,教育和指引受资助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思想政治 资助 育人 高校

一、新时代资助育人工作背景

新时期,全面推进学生资助精准化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其中一个方面。在十九大会议上,“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新的要求被指出。新时期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一个亟待处理的重要课题是怎样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建立“精准资助”的工作理念,保证受助对象认定工作的准确性,提升资助资源配置的效益,加速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长效机制的打造。另一方面,把资助与育人集合于一体,将“资助助人”转变成为“资助育人”。本文在审视已有研究视角的基础上,对高校现今的资助工作提出了几点新思路,旨在将育人功能贯穿进行经济补助的工作全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之中,促进受助学生全面发展。

二、新时代下做好资助工作新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向前,从未让人民失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国家扶贫战略仍然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落实。高校资助工作,这个把科教兴国、扶贫攻坚与育人强国重任集于一身的事务被贴上了新的定义标签和推上了新的历史阶段,高等教育教学也已进入深化变革的关键时期,当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必须实事求是,走创新实践之路,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于资助育人全过程,以更好地与高校相关领域资源短缺的实际相契合。

(一)实现立德树人需以完善资助育人保障体系为前提

以高校学生资助的常规工作为基础,将立德树人计划充分整合到其中,在實践的过程中逐步改善资助管理及教育工作等。只有保质保量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贫困等级认定及资助、监测的全方位服务,才是真正让资助金发挥其实用性,才能进入到资助育人的下一步,将立德树人贯彻于之中。从资助育人工作管理模式的角度看,资助育人管理工作的政策性较强,并且过程极具复杂性。该工作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与新时代的碰撞,导致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与新一代青年拒绝接受旧式的管理模式。对此,可通过因地适宜量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规范认定程序,严格程序的执行,加强监督管理,杜绝认定工作中的不正之风,设置学生意见反馈机制,科学简化具体工作流程、减少重复工作,加快推进高校学生资助保障机制建设。旧式的资助育人工作模式受到多方限制,只有努力对资助体系进行建构及优化,对他们个人的基本信息、学习生活表现及实际需求进行全方位把握。研究人员应以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及学生的具体计划需求为基础,全面规划国内高校网络建设,做到与其他校园管理工作有效衔接与共享。

(二)以规范认定程序升级资助工作的精确性

要保证实现真正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首先就要规范认定程序。引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结合量化的认定标准,在评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上尽可能减少失误,做到更加合理、准确。

一是要做好最初认定把关,从源头抓起。认定贫困生的众多材料中,学生填写的调查表是最基本最主要的一份,各个地方、城市政策的松紧度不一使得在核实家庭经济调查表时部分地方没能做好核实工作。各地政府、民政局在核实、盖章时一定要把好关,一旦发现虚假证明,除了要追究学生及家长的责任,还要追究当初盖章证明人的责任。

二是健全生源地行政部门与高校之间工作对接与信息沟通机制。生源地行政部门(主要是指学生资助部门、民政部门)应该理清各自的职责,要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贫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的核查认证工作。认定过程要有生源地行政部门和学校共同完成,要求双方增进彼此的沟通交流,定时更新对接以保持两方信息数据的对称性。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生活习性,准确确定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资助工作,进而根据实际情况规划下一步的资助育人工作,进而将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模式完善化。

(三)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的引领工作

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而资助育人工作人员仍然坚持旧式的“扶贫即救济”的固定思维,因而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定位,革新资助育人工作人员原有落后的思想。在资助工作人员的角度上,为了革除原有单一的物质扶贫思想,教学宣教主体(主要为班主任)及生活宣教组织者(主要为辅导员老师)统一对资助工作人员进行新一轮业务培训和技能提升,进而优化资助与思想政治育人相结合的效果。在教学方法的角度上,在常规的资助育人具体教育中,根据学生接受程度,适时举办形式不一的思想文化交流活动,如“红色研学社会实践”、“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座谈会”、“新学期第一课”等,进行积极精神的熏陶和思想扶正,让受助学生在考察研学中感悟,感化于聆听成长经历之中。

三、结语

高校资助工作是一项有温度的感化教育工程,更是一项培养成才的民生工程。因此,应借助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的支撑,让资助政策、贫困认定制度、资助育人及资助资金使用情况监管集于一体,以此建立一个长效动态的精准资助跟踪体系,积极探索“三全育人”新思路,让受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感恩社会,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参考文献】:

【1】薛群彬.“立德树人”视野下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J].黑河学院报,2019(01):99-100.

【2】王亚娟.新时代高校加强资助育人能力的分析与探索[J].现代交际,2019(03):145-146.

【3】张云青,高邵广.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与创新研究[J].现代交际,2019(02):29-31.

作者简介:姓名:张晓琳(1996- ),性别:女,籍贯:广东省连州市,民族:汉,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资助思想政治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