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经典诵读对小学生的心理影响

2019-09-10潘小玲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心理健康小学生

潘小玲

【摘要】:诵读经典是中华民族的优化文化,同时也是最高效的学习手段。教育的本质是知识传递,换言之,是人类文明的传承。为此,要想从根本上端正道德素养,强化教育手段,则应从内在教育入手。本文主要讲述国家经典诵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影响,以期令其形成良好的习惯,学会与人交往,学会真、善、美,学会用道德准则去处世。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 小学生 心理健康

引言

目前,学习成绩已不再是社会考核人才的唯一标准,道德问题逐渐显露头角,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根据调查可知,近一半学生存在思想放纵、叛逆的趋势,不断挑战国内的传统教育,尤其是挑战我国渊源流长的德育教育。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将具有道德问题的学生成为问题少年,这类人群与父母经常争吵,热爱游戏,不学无术,严重危害社会。小学作为学习的起始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否则容易走向歧途。

一、固本培元,治标先治本

要想真正治疗学生的心理问题,治标先治本是关键。国学经典诵读被教育部门看作一剂良药。所谓教育,不仅改变的是学习成绩,更是心灵的转变,依靠语言、暴力的教育方式难以受到成效,而国学经典诵读则从人的道德品行入手,感化学生,激发学生潜在的正面能量,是目前绝佳的教学手段。

众所周知,传承文明是教育的责任,不论何种教育模式,共同目标都是将学生培养成综合型人才。但是,部分教育模式收效甚微,甚至令学生走入歧途,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模式以哲学、说教等空洞虚无的形式为核心。同时,部分家长以及教师过于看重成绩提升,忽略学生的内心需求,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导致孩子的精神受到摧残,心理之墙垮塌,只能通过各种负面手段加以排解。此时,古人所传承的优秀文化便能起到奇效,文化中所蕴藏的巨大能量足以从本质上纠正心灵,只要心灵得到滋养,外在表现形式自然会有所改善。

二、国学经典蕴含“良药”

近年来,我国通过国学经典诵读的方式尝试道德教育,通过早自习时间对著名文学进行诵读,并利用班會时间加以讨论,加深记忆。实践结果表明:学生读书热情异常高涨,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感悟调整阅读频率以及音量,而且部分教师采用男女对读、背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令学生进一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教师每周针对阅读质量较高、感情丰富、领悟深刻的学生予以表扬,提高学生自信心,促进其他学生奋勇向上,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阅读习惯也随之养成。

小学生天性活泼,对事物的辨别能力不足,因而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诱导。此时,如果家长以及教师不严加管教,放任自流,则孩子的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冲击。具体表现形式为:不爱与他人交流、不自信、郁闷等,古人云:孩子无罪,罪在大人。家长与教师不主动与学生展开互动,令其饱受煎熬,耗费光阴,学生走入歧途只是时间问题。为此,家长及教师应每日安排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例如“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等语录,不仅可充实课余时间,而且令学生学习到诸多高尚品质,无暇顾及其他闲杂事物,长期以往,隔绝不良因素,学生的心理健康必然得以恢复。当前,尊师重道、尊敬父母是基本品质,而诸多国学经典以歌颂教师以及父母为主,例如“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等,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令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到真理,进而思考自身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诵读经典提升学生道德水准,促使孩子养成自立、诚信的习惯

长期以来,由于异化的教育对孩子从小就灌输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一一外求型思维模式。衣食住行均由长辈一手操办,好吃懒做已成为通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象层出不穷,而且一旦遇到挫折,喜欢将责任推卸至他人。综上所述,不良现象的根源在于外求型思维模式,为促使孩子具有自主能力,首先应当纠正错误的思维模式。

班会作为传统的道德教育平台,班主任应当针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例如教师可将类似于《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中与“自立”相关的内容穿插至班会讲话中,鼓励学生课后为家长进行诵读,这类活动有助于拉进亲子感情,触碰家长以及孩子的心弦,从而令其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育之恩”等道理。

诚实守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而当今社会诚信危机正侵蚀着学生,目前,欺骗师长的现象层出不穷,具体表现为伪装父母签字、欺骗父母上学而外出玩耍等,为此,加强诚信教育也是教育重点。古人曾撰写诸多关于诚信的经典语句,例如:“人不信而不立”、“一字千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等,通过诵读,令学生了解到诚信的重要性。

结语

小学作为人生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从而养成诸多恶习。为此,治标先治本,家长与教师应摒弃传统批评教育的方式,通过国学经典诵读修复学生心灵,令学生通过文学作品学习内在哲理,吸取营养,树立正确的三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只有如此,才能滋养孩子干渴的心灵,构建健康的人格,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常莉.论国学经典教育——引经典入课堂[J]. 考试周刊. 2013(22)

【2】沈青.别给国学教育穿靴戴帽——小议小学国学教育[J]. 成功(教育). 2009(11)

【3】苗翠静. “品”与“行”[J]. 新长征. 2009(11)

【4】刘浩辉.倡导国学经典教育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 资治文摘(管理版). 2009(04)

【5】杨叔子.我的语文观[J].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 2009(02)

【6】陈淑梅.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J]. 焦作大学学报. 2008(03)

【7】吴润填,林妙君.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诵读心理健康小学生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小学生国学经典美文诵读策略研究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指导小学国学经典诵读
我是小学生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