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生物新工科教师践行法治思维的生态环境

2019-09-10周翔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3期
关键词:治教工科高校教师

周翔

摘  要:充分理解和贯彻落实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作用是高校依法治教赖以实行的基础。高校生物新工科教师必须形成严谨的法治思维,构建和维护完善的法治思维生态环境,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中践行“厚德博学、崇实去浮”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高校生物新工科教师;法治思维的生态环境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制定的法规。在《决定》总体框架的要求下,高校要实现自身战略目标,完成国家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必须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管理,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努力提高高校教师的法治化水平【1】。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高校师德水平,由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研究制定的。《规范》分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部分,体现出与法治思维密不可分的核心思想,是高校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必需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

法律与道德有着天然的联系,二者存在的本身是一个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的过程,在高校教师职业化素质修养的培育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以目前快速发展的一个新型交叉学科——生物新工科为例,实现高校教师道德发展就需要营造一个健康积极、不断进取、并践行法治思维的生态环境。

一、法律与道德在高校的主要存在形式

依法治教是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与道德在高校的主要存在形式对加强高校教师的法律意识具有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一)高校教师的法治思维行为范式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成为当今中国改革和发展主流的背景下,教育领域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占据着关键的地位。高校教师不仅要有精通专业知识的技能,还需要具备严谨的法治思维,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事业,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2】。

法治思维是一种用法治的视角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如果说法治意识使人产生观念和动机,自觉地想要运用法治的思想来面对问题,那么法治思维则是赋予了人们有效的方法和相应的能力来依法解决遇到的问题【3】。

在工作中,高校教师需要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地了解与教育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教育部出台的与自身工作息息相关的政策,了解自己所在高校对教师工作要求的相关条例,明确工作方向,清楚各项可为与不可为的行为规范。在生活中,高校教师需要了解国家宪法中与公民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與自身衣食住行相关的国家政策,了解居住地政府为保障群众生活所制定的相关条例,力争做到一名遵纪守法且善于维护自身利益的公民。这两者的结合就构成了高校教师的法治思维行为范式。

(二)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规范模式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在高校的学习阶段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法治道德规范意识。在道德实践中,加强道德修养,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

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和精神,在于对真理和思想自由的追求,在于培养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信念、价值观和思想方法。有了这种大学的思想和精神,才能在他们走入社会之后,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思想道德的建设对于任何人的身心健康、塑造完美人格和立志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拥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能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对自己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对他人尊重、友爱、关心、帮助。孔子曾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句箴言阐述了人的知识和才智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在关联。可见,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个人成才的内在动力,是促进个人健康成长的精神力量。

每个在校大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校园文明建设。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规范模式,对高校而言必将成为一种无价之宝,是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石。

(三)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

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要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依法治教的过程也必须让教师牢固树立“红线不能碰、底线不能越”的观念,提升法律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同时也要推行高校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普及。只有形成一种至上而下的学习,才能从根本上扫除校园法盲,达到依法治教的目的。增强法律意识就是要让高校教师学会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利益,同时避免出现与法律法规相违背的言行举止造成的严重后果【4】。

二、高校生物新工科教师法治思维的特征

生物新工科是生命科学在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过程中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型交叉科学,具有广泛的学科发展优势和突出的学科特性。因此,高校生物新工科教师的依法治教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特征。

(一)以法律知识为前提搭建法治思维平台

为了强化高校生物新工科的法治思维,需要以法律知识为基础搭建平台,坚持依法治理、依法治教和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在高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方方面面维护法律权威,提高法治思维,加强法治队伍建设。

法治思维平台的构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实施立法先行,坚持法律至上的思维。生物新工科的发展需要遵循国家“十三五”战略规划发展的指导,紧跟世界前沿水平,这个过程需要受到严格的立法过程监督。立法先行能够保证学科发展的合法性。其次,加强依法治教,坚持法律程序的思维。生物新工科的教育研究需要上至国家,下至高校的各级别政策法规的约束,必须严格坚持法律程序对学科建设的关键限定作用。第三,践行公平公正,坚持法律平等的思维。生物新工科涵盖多个不同方向的生物专业和工科专业,极有可能出现学科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只有坚持公平公正、法律平等,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各个子学科的健康和蓬勃发展。最后,实行违法必究,坚持法律责任的思维。为了保证生物新工科的良性建设和成长,任何试图钻法律空子而追求不合理的价值或发展的行为都将严格受到法律的问责。

(二)以法治理念为价值构造法治思维认知

高校教育的法治理念植根于一定的政治文化基础,是高校依法治教的灵魂,体现了法治的精神实质和价值追求,所要解决的是为什么实行法治以及如何实现法治的问题。以法治理念为价值构造法治思维认知,能够保障高校生物新工科的健康发展。

法治理念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法律的权威性是法治賴以实现的根本保障;第二,限制公权力是法治的基本精神;第三,公正是法治最普遍的价值表述;第四,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的价值实质。生物新工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有法治思维的指导,在公正、公平的基础上尊重和保障教师的人权,切实保证学科的全方位发展。

(三)以法律规范为依据实施法治思维行为

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强制执行的社会规范。完善的法律规范是实施高校新工科依法治教所必不可少的前提。

按照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以生物新工科为例,授权性规范规定教师可以进行的教学或者科研活动;义务性规范是规定教师必须积极作出行为的规范,如严格按照项目计划书的预算进行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而禁止性规范则是禁止做出行为的法律规范,例如严禁非法剽窃或抄袭具有知识产权的他人的研究成果、严禁在研究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虚构和伪造不存在的实验数据等。总的说来,遵守法律规范是实施高校新工科依法治教的法治思维行为。

三、高校生物新工科教师践行法治思维的生态环境

高校是一个富有勃勃生机的复杂的生态环境,生物新工科的教学科研环境需要践行的法治思维具有其专业特殊性。

(一)互联网+教学模式中的法治思维生态环境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教学模式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现代高校生物新工科的教学中。互联网在给大学生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例如:由于法律知识欠缺,大学生在网上受骗事件屡见不鲜;网络不良言论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动摇甚至扭曲;有些大学生甚至利用网络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因此,法治思维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维护变得极其紧迫,加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法律教育的对策包括:首先,营造积极向上的法治氛围;其次,丰富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内容;再次,创新法治教育的方式;最后,强化法治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应熟练掌握并应用互联网技术,及时跟进教学中的各类问题,用法治思维指导教学实践。

(二)科学研究中的法治思维生态环境

科学研究在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对于生物新工科这种重视科研成果的专业而言,科学研究的法治思维生态环境显示出独树一帜的重要作用。

科技创新管理法制化,是指以成熟完备的法规制度体系为基础,将法治理念和行为贯彻于科技创新管理全过程,推动科技创新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实现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提升的过程。科技创新管理法治化的实质是依靠法规制度规范约束政府科技行政管理行为,激励保障创新主体合法权益。

生物新工科发展进入新的时期,迫切需要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不断强化法治的保障和引领作用,有效突破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一方面,科技体制改革势必引发科技创新领域不同行为主体间的利益调整,需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高校新工科科研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减少利益重新调整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需要通过建法立制固定下来,形成新的高校科技创新管理秩序,才能大幅提高学科发展举措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强化学科发展措施的约束性和引导力。

(三)营造教师与学生一体化的法治思维生态环境

高校生物新工科法治思维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维护,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共同协作。营造教师与学生一体化的法治思维生态环境,一方面要解决教师对法治思维的了解、掌握和推崇。作为高校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法律、了解法律、尊重法律。坚持正确的思想教育方针,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教育,遵守、维护和正确运用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学生需要积极进行法律知识和法律应用方面的教育,时刻做到有法可以、有法必依,将法律意识牢记于心,用法治思维指导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充分地融入到高校生物新工科的法治思维生态环境之中,为掌握专业知识、形成优良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没有法律的社会将不复太平,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失去安定,没有法律的学校将难保和谐。法律绝非约束人们行为的枷锁,恰恰相反,它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保障。作为依法治国的关键一环,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已经成为必然。高校生物新工科教师必须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用法治思维指导教学、科研以及教育实践工作,共同建立和维护良好的高校法治生态环境,在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中践行“厚德博学、崇实去浮”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顾莹。论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高校治理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2015,(15):13-14,16.

[2]  李杨,陈婷。浅谈高等教育法规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践行[J]。高校论坛,2017,(7):16-17.

[3]  秦虹,张武升。从依法治国到依法治教[EB/OL]。中国教育报,http://edu.people.com.cn/n/2014/1107/c1053-25991264.html

[4]  凃玲。增强法律意识,不做法盲教师[J]。时代教育,2018,(5):168.

猜你喜欢

治教工科高校教师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研究
以德治教与依法治教:中国特色高校治理新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面对较真的学生,教育者不能推诿敷衍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师资建设:大学生命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