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校智能制造背景下的复合型养角色变换问题

2019-09-10刘畅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8期
关键词:复合型转变观念智能制造

刘畅

摘要:全球制造业正处在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我国制造业不断推进智能升级,导致新兴职业岗位的出现和职业岗位内涵的变化。智能化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应该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为高职校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与职责。

关键词:复合型;转变观念;智能制造;人才培养

一、智能制造的发展本质特征

(一)工艺流程信息化、实时化

智能制造的整体工艺流程通过装备运行检测、制造质量的检测等手段及时准确地采集生产线数据,如过程计量、环保与安全控制、产品质量等等,达到生产数据可视化,智能化,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实现工艺流程的信息化、实时化。

(二)工艺设计智能化、知识化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

(三)生产制造过程柔性化、自动化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基于智能制造装备的信息实时传感、综合分析控制、指令执行驱动等三大核心技术,将所有的设备与工位、设备与操作人员、设备与设备以及设备与系统计算机统一联网管理,实现车间“生产流程网”。

二、智能制造背景下特色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针对高职校情况而言,未来从事智能制造的就业生尤其是机电一体化、通用机电、CAD制图等专业学生需掌握诸多技术:(1)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技术装备生产制造企业要求专业人员利用机械设计、机械原理、公差配合技术、机械制图、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等知识。(2)硬件设计与制图技术。智能制造技术装备的智能化、自动化离不开硬件电路设计与执行机构的驱动传递,要求智能制造技术人员利用电路、电子、单片机、PLC、传感器、电器、电机拖动、自动控制、液压、气压等技术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技术装备的电气硬件驱动系统。(3)编程开发技术。智能制造的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要求专业人员利用软件嵌入智能化算法、信息与工艺数据库开发、互联网共享、组建软硬件系统、分析与监测智能制造过程状态等,丰富智能制造装备的功能和执行能力。(4)管理技术。智能制造技术装备涵盖技术范围广、设备复杂、系统庞大,严格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对智能化系统的数字化及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具备管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企业管理岗位人员需是集操作、技术、管理于一体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面对“智能制造”发展新趋势,需要培养懂得互联网操作,熟悉产业链,集创新、管理、服务于

一体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智能制造的实现重点应凸显出制造技术和制造管理的实施,智能制造过程在企业内部呈现出多学科知识的集成化、技术复杂化和工艺综合化运行状态,在企业外部的产业链中呈现出将生产企业、供应商、经销商、用户等都作为端点互联,使生产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产业形态等进行重构,因而智能制造发展需要全方位人才。

智能制造改变岗位设置,要求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1.智能制造发展智能装备,建立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需要机器人应用技术人才。工业机器人硬件制造企业需要加工制造、软件系统的开发和技术支持的技术人才,以及机器人的营销、安装调试、售后技术支持等相关人才;机器人使用企业需要设备维护、操作编程等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高职校应建立内外部信息平台、构建对各类人才进行联动管理,结合职工基本信息、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等数据,挖掘与工作任务有关的潜力数据,利用信息化对比分析技术,根据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岗位需求和职位说明来建立数据分析,精准反馈所需人员类型和企业当前能供给人员的数量结构关系,了解企业哪些岗位存在人才缺口,对应的岗位缺口哪些部分可以得到及时填补,量化得到某种关键的经营或管理岗位所需条件的排列组合,为学生就业对性的招聘和培养人才提供具体、详尽的指标说明。对各类候选人进行专门的指导和实训,充实各类型的人才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四、总结

智能制造背景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及主要问题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内涵是在建设专业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专业的资源和优势,对接岗位职业标准,突出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教性、针对性、发展性,培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区域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周济.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中国机械工程,2015(17):25-26.

[2] 彭琪波.高职特色專业内涵建设实践与研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8):68-69.

[3] 王军,高巍,张雪,等.面向智能制造的特色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17(3):8-9.

[4] 杨雪君.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特色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研究.河北职业教育,2017(1)74-77.

[5] 姚钢.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科技视界,2016(25)43-44.

[6] 刘桂涛,李志敏,贺秋冬.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冶金机械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世界有色金属,2017(1)112-113

(作者单位: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复合型转变观念智能制造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计算机公共课复合型数字档案袋的研究与开发
如何做优秀的企业政工师
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