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的“产生”与“表达”

2019-09-10张颖颖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产生语文思维表达

张颖颖

[摘 要:高中阶段可以说是学生们语文思维产生、文学素养培养的黄金阶段,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否能够使学生们产生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思考,并且借助写作等形式表达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思维的“产生”与“表达”,需要教学中的两大主体即学生和教师相互配合,才能顺利进行。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累积,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到兴趣方向并学以致用,形成自己的思考感悟,以便水到渠成、流利自然地自我表达。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简要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的产生和表达。

關键词:语文思维;文学内容积累;“产生”与“表达”;逻辑]

在高中语文学习的三年时间里,如果教学方式适宜并且教师和学生配合得当,学生们的“思维”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并不断转换成恰当得宜的表达。语文学科中涉及的内容有限,但是,由语文学科内容作为指引,可以延伸的文学内容则是无穷的。学生和教师应该“亦师亦友”,高中语文教师自然比学生掌握的语文、文学知识丰富,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同时,由于语文学习的无止境性,教师和学生也是学习的伙伴,需要一起不断学习,实现共同进步。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都应该处于一种不断学习的状态,不断积累知识。思维的“产生”需要大量的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学习,不断的学习又能够继续对“思维”进行补充,使得思维走向成熟,那么离学生们得心应手地“表达”自己的思维也不远了。

一、高中生思维的“产生”

我们已经强调了文学内容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累积一定的语文知识,才能以此为依托,使得学生流利地表达自我。没有语文理论知识、文学内容积累的思维是狭窄偏颇的,是空洞的、没有自己的判断。当然,有了积累之后,如果不加入自己的深入思考,这些积累也不足以引起质变,即学生们自我思维的产生。在高中生们所谓的语文积累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积极配合。

一方面,从教师角度来讲,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使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里,推荐课外读物阅读方式,比如,在学习到鲁迅先生的文章《纪念刘和珍君》的时候,作为发散式的课外阅读,学生们首先可以去适当读一读当时的历史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否则很难感受到鲁迅先生所要表达的感情;其次,为了进一步理解那个时代,学生们可以阅读同时期其他文人的作品;其实,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去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甚至,鲁迅三兄弟都是非比寻常的人,学生们也可以去适当了解鲁迅弟弟周作人的散文作品等等。可见,如果以语文教材内容为轴心,可以发散开来的课后积累内容非常丰富。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非常重要,学生们毕竟知识有限,教师得当的课外读物指引不仅能够丰富学生们的文学阅读,使得学生们深入了解某个时代的一个侧面,更能够使得他们不断培养文学素养、不断思考。学生对于文学名著的阅读、文学知识的积累更加立体化,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或褒或贬,或感慨或嗟叹,这正是名著阅读的魅力所在。名著阅读不会让学生一下子得到既得利益,但是这些名著内容会慢慢积淀在学生们的心底,让学生慢慢蜕变,这就是文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们思维的形成过程。另一方面,从学生角度来看,通过慢慢的文学积累,学生应该更加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这里所说的兴趣范围比较宽泛,例如,从文风上来讲,是比较喜欢鲁迅先生这种文笔犀利的风格,还是沈从文先生的用语如诗、清新朴实等等。学生在进行内容积累的时候应该讲求方式方法,进行适当笔记整理记录,这样才能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地掌握语文知识,为语文思维的产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学内容的积累除了对于“思维的产生”尤为重要,对于学生们“思维的表达”也大有益处。对于优秀的文学作品,除了作品中写作手法、写作结构等本身优点可以学习借鉴,他们思维表达的闪光点也可以学习。比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思考深入,针砭时弊,批判当时崇洋媚外、不管是不是糟粕一味“拿来”的观点,这一观点永远不过时。再者,他们的文章也可以作为议论文中引用的例子,用于论证自己的观点。这些作品熏陶高中生的情操,开阔他们的眼界、视野,为他们今后的语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思维的“形成”和“表达”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生思维的“表达”

我们从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出发,分别阐述了课外语文知识积累对于思维产生的重要意义以及文学知识积累的一些建议和方法。有了思维的产生其实只是第一步,或者说思维的“产生”和“表达”是同步进行的;有了思维才能表达,同时不断地表达、倾听他人的表达又在进一步塑造学生们的思维。我个人认为,相较于思维的产生而言,思维的表达应该稍微滞后一些,有了思维,并不一定能够清晰地将它表达出来并能够让对方理解。高中生的表达无外乎作文和演讲以及生活中日常的表达,不光是数学要讲求逻辑,语文的作文也要讲求逻辑,特别是议论文,分条分点,每条论述之间又互相勾连、彼此支撑,整篇文章还需要层层递进。记叙文也要讲求逻辑,是按照时间线索还是人物线索等展开论述,不论哪种,既要把事情讲述完整,还要把表达的思想观点融入其中。作文中,一个词语用得巧妙,作者表达的思想就会顺利传达出来;而运用不恰当,则会使读者产生误解。可见,作文,特别是作一篇好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的清晰“表达”,是非常不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的指导、大量的训练、学生不断锤炼文字,不然怎么有贾岛“僧敲月下门”斟字酌句的故事呢?

综上所述,要想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并优化他们的表达能力,仅仅具备大量文学知识积累还远远不够,还应该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感悟能力等综合能力,而这些能力都需要教师们耐心引导和培养。

参考文献

[1]于洪.高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师范大学,2015(22):292-292.

[2]李敏.打开心灵窗户激发阅读兴趣——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导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6):75-76.

[3]胡建伟.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中学语文旬刊,2013(2):23-30.

猜你喜欢

产生语文思维表达
试论在高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探究
论分镜头脚本在动画短片创作中的应用
当代城市综合管理形成的背景分析
浅析对欧洲中世纪大学学位制度的认识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推论策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