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数据分析提炼选剧策略

2019-09-10戴栋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电视剧数据分析

戴栋

摘要:对电视台来讲,无论在播出比重还是收视比重,乃至广告占比方面,电视剧都是重要支柱之一。“斗剧”大战无处不在、愈演愈烈,其关键是选剧。为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本文就借助大数据统计,如何找到适合地面频道播放的电视剧展开论述。

关键词:电视剧:数据分析:选剧

一、选剧的参考标准

地面频道是否在这轮角逐中完全没有机会?当然不是!因为目前国内电视剧的市场已经足够大,虽然年产量从前几年的15000集/年降至了去年的12000集/年,但我们只要具备了专业的知识,加上勤奋和努力,也能找到适合地面频道播放的电视剧。如何判断“适合”我们地面频道的剧目呢?从大数据统计方面,央视索福瑞曾做过统计,列出了几项“硬性”标准:

1.电视剧的篇幅(集数)对电视剧的收视表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平均而言,电视剧篇幅每增加一集,该剧收视率增加0.0093点。

2.从制作年份来看,越新制作的电视剧,收视率越高。新剧对于收视的贡献在实际播出中得到了较好的印证,电视播出并进入收视前10啦的电栅0多是近年的新剧,各城市TOP100的电视剧中当年和前一年度制作的“新剧”占总数的88%。

3.电视剧是否首播以及多轮次播出对电视收视产生影响。通常,首播剧才是黄金档的“主菜”,首播至多轮播出的收视呈递减。

此外,与收视相关,或因地域因素导致相关状况不同的因素还有:电视剧时代背景对电视剧收视率的影响不显著,电视剧题材对收视率有重要影响,但因地域因素影响不同,等等。

以上为“硬性”标准,是基于大数据的统计。那么有没有“柔性”标准呢?我认为还是有的,甚至“柔性”标准的影响深度还会大于“硬性”。但“柔性”标准是建立在专业素养上对剧目的判断和评估:

1.剧本,一剧之本,它是对剧目的戏剧张力进行评判。这种评判不仅是对剧目本身艺术价值的评判,更是对当地观众收视习惯的适应性进行评判。

2.制作公司。当下,地面台很少能接触到大型公司的头部项目,能接触到的多是中小型专业型的公司。所谓中小型专业型,就是年产量并不大,但在某一领域有独到的制作能力和水平,质量有保障的公司。地面台需要在这些公司上下功夫,了解特性,分类选优,才能找到性价比高的电视剧项目。

3.导演。优秀导演属于稀缺资源。近几年来,无论是古装剧还是现代剧,能够上星的剧目几乎没有新导演执导的,都是资历深、获过奖的导演。导演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剧目的艺术水准。

4.演员。荧屏上,演员很多,但对地面台而言,要找到切合当下、当地的演员,并不容易。热点大牌扎堆的剧已经不是我们的“菜”了,那么就要在性价比上下功夫,寻找有热度贴地气的演员来吸引观众。例如今年我台新闻频道播出的《梅花儿香》,剧本套路化,主演是新人,服化道也并不出彩。但是,在看片时,大家都发现女一号袁梅花的扮演者原雨的表现非常出彩,苦中带有筋骨,一下子就能吸引眼球,播出后收视和口碑果然很好。

5.二輪剧的选择。在首轮资源越来越枯竭情况下,二轮的采编成了必要手段,但对二轮剧的把握,编排比采购更重要。二轮剧不占先天优势,与首轮相近时期排播,首轮影响还未散去,易被“压制”,而相隔太远重播则影响力全无,因而二轮剧排播时机短暂。特别是在首轮卫视播出之后,若有二轮、三轮卫视跟进,就难有播出效果。因此,二轮剧的选择,重在“热度”——题材热度、主演热度、播出热度,把握住了这些火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电视剧收视数据分析

要把握这些“柔性”指标,准确判断,就需要在平时下功夫,积累数据,精细分析。以下,我们搜集了2017年央视索福瑞52城市电视剧收视前50名榜单,并进行汇总分析,对当前的影视剧采编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52城收视排名前50名的剧目,集中在中央台综合频道、中央台8套、东方卫视、湖南卫视、北京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山东卫视八大卫视平台。首轮发行卫视平台的剧目为41部(次)、首轮发行地面频道的剧目为9部。

(一)下面就首轮发行地面频道的剧目,从题材类型、收视排名、集数长短、制作发行公司等六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首轮发行地面频道的剧目共9部。首播在央视8套的有8部,分别是:《东风破》,天沐影业制作发行,收视排名第9;《青年霍元甲之冲出江湖》,星座魔山公司制作发行,收视排名第19;《枪口》,心德影视制作发行,收视排名22;《擒狼》,北广影视制作发行,收视排名24;《飞哥战队》,大连五洲影视制作发行,收视排名26;《我的继父是偶像》,中视星美公司制作发行,收视排名28;《太行英雄传》,永州影业制作发行,收视排名32;《过界》,美辰影视制作发行,收视排名36。首播山东卫视的首播1部:《黄大妮》,橙果时代制作发行,收视排名31。

题材类型:谍战抗战剧6部,占比为66.6%;生活情感剧2部,占比为22.2%;年代传奇剧1部,占比为11.1%。数据显示,谍战抗战剧仍为地面频道的主打题材,生活情感剧次之。9部剧中,有8部在中央台8套播出,1部剧在山东卫视播出。可见,中央台8套与地面频道所购剧目的题材类型一致,同质化不断增大,这也是中央台8套在各地地面收视突起的重要原因。

收视排名:只有1部剧《东风破》进入排名前10,其他9部剧位列19-36名,排位较为居中。可见,首发地面频道的剧目,排名靠前难度较大。

集数长短:8部剧的集数在33-44集之间,只有1部剧的集数达到50集,整体没有大的改变。

制作发行公司:以上9部剧的制作发行公司均为中或中小型公司,大多数也为专业型公司,即针对某一类题材的剧目有独到之处,或年产量只有1-2部,且都为同一类题材剧目,其制作、发行的剧目,我们在今后的节目采购中应予以关注。对这些剧目的编剧、导演、主演等主创阵容,同样需要挖掘和关注。

(二)从数量占比、题材类型、排名特点、发行公司、演员阵容五方面,对前50名剧目进行简要分析:

数量占比:在前50名的剧目中,东方卫视进榜10部、湖南卫视进榜10部、中央台8套进榜9部、中央台综合频道进榜5部、江苏卫视进榜5部、浙江卫视进榜5部、北京卫视进榜5部、山东卫视进榜1部。

题材类型:生活情感剧22部、占比为44%;古装剧10部,占比为20%;谍战抗战剧9部,占比为18%;行业剧2部,占比为4%、青偶剧2部,占比为4%;年代传奇剧2部,占比为4%;反腐剧1部,占比为2%;国安剧1部,占比为2%;军旅题材1部,占比为2%。生活情感剧数量最多,占比最大,古装剧与谍战抗战剧次之。较地面频道,卫视购剧的题材类型更丰富。

排名特点:

1.东方卫视。东方卫视所播剧目,进榜且收视前十的剧目依次是:《那年花开月正圆》《我的前半生》《欢乐颂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急诊科医生》《生逢灿烂的日子》《守护丽人》《守护者浮出水面》《国民大生活》《剃刀边缘》。这些片单,生活情感剧占据半壁江山,且定位于时尚与话题性兼顾的都市情感剧。有3部剧进入前10名,共有7部进入前20名。8大平台中,东方卫视是进入前20名数量最多的卫视,也是上星平台中播出类型最多、唯一有国安剧进榜的卫视。购剧质优多元、表现格外抢眼,位列卫视第一方阵当之无愧。

2.湖南卫视。湖南卫视所播剧目,进榜且收视前十的剧目依次是:《人民的名义》《因为遇见你》《人间至味是清欢》《孤芳不自赏》《我们的少年时代》《亲爱的她们》《夏至未至》《美味奇缘之二》《猎场》《周末父母》。与东方卫视一样,生活情感剧占比最大,共有5部剧进入排行前20名,数量仅次于东方卫视。其中,反腐剧《人民的名义》排名第一,轰动全国。8大卫视平台中,只有湖南卫视的反腐与青偶剧进榜,与以往勇于创新、青春洋溢的频道定位完美契合。

3.中央台8套。中央台8套所播剧目,进榜且收视前十的剧目依次是:《东风破》《青年霍元甲之冲出江湖》《枪口》《擒狼》《飞哥战队》《我的继父是偶像》《太行英雄传》《过界》《于成龙》。相对来说,中央台85战争题材居多,在8大卫视平台中占比最大,主打题材与我们江苏地面频道购剧题材较为一致。

4.中央台综合频道。中央台综合频道所播剧目,进榜且收视前五的剧目依次是:《于成龙》《我的1997》《天下粮田》《女儿红》《大秦帝国之崛起》。古装剧的占比达60%,多为古装正剧,在8大卫视平台中占比最大,国家队的风格依然如故。

5.江苏卫视。江苏卫视所播剧目,进榜且收视前五的剧目依次是:《那年花开月正圆》《爱来的刚好》《我们的爱》《维和步兵营》《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江苏卫视是八大平台中唯—有军旅题材进榜的卫视。只有《那年花开月正圆》1部剧进入前10名,与东方卫视、湖南卫视有较大差距。同为古装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排名第5,《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排名第49,可见江苏卫视的观众对古装传奇剧的喜爱程度远超古装正剧。

6.北京卫视。北京卫视所播剧目,进榜且收视前五的剧目依次是:《生逢灿烂的日子》《我的前半生》《风筝》《急诊科医生》《剃刀边缘》。2部生活情感剧《生逢灿烂的日子》《我的前半生》都进入排名前20,温暖明亮的现实主义题材一直是北京卫视的采购重点,且取得了不俗的收视表现。从早几年《平凡的世界》《北平无战事》的独具慧眼到现如今《风筝》的人气爆棚,北京卫视以差异化、精品化的购买策略,在竞争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7.浙江卫视。浙江卫视所播剧目,进榜且收视前五的剧目依次是:《欢乐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我的体育老师》《漂洋过海来看你》《国民大生活》。生活情感剧的占比高达80%,《欢乐颂二》进入前10名,其他3部《我的体育老师》《漂洋过海来看你》《国民大生活》排名在39名之后,效果欠佳。《三生三世桃花》在东方卫视排名第13位,在浙江卫视却排在了第35位,相距甚远。

8.山东卫视。山东卫视进榜的剧目是:《黄大妮》。山东卫视目前已成为二线卫视的佼佼者,能有一部剧《黄大妮》进入排名前50已相当不易,且《黄大妮》的排名超过浙江卫视所购的3部生活情感剧,位列第31名。

制作发行公司:

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必定出自非凡的制作公司。在排名前50名的剧目中,有9部电视剧在不同卫视进榜2次,成绩斐然,他们分别是:《那年花开月正圆》《我的亲半生》《欢乐颂二》《生逢灿烂的日子》《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国民大生活》《急诊科医生》《剃刀边缘》《于成龙》。新丽电视文化投资有限公司除了《我的前半生》《剃刀边缘》进榜4次,另有《风筝》进榜,实力可见一斑。此外,还有相关的华视娱乐、正午阳光、新世邦文化、华策影视、乐视花儿影视等制作公司均是国内优秀影视生产公司。

演员阵容:

看阵容论颜值是卫视购剧的惯例,排在前50名劇目的主要演员,他们是活跃在创作一线的主创代表。在排名前50名的剧目中,张嘉译主演的电视剧共有3部,靳东、马伊刑、刘涛各有2部,他们注定是各大片商争抢的顶尖资源。

三、选剧的工作方向和思路

通过52城前50名剧目的榜单分析,可以使我们电视剧采购的工作方向和思路更为清晰。对八大卫视平台购剧特点的分析,也为我们开拓思路,创新了方法,提供了可尝试的新思路:

1.首轮剧的购买,题材仍以谍战抗战剧为主,生活情感剧为辅。对剧的判断,需多角度、立体化考量,选剧必须排除个人喜好,练就一双大众的眼睛,这除了经验,更要学会利用可供参考的数据依据,常年积累的数据依据可以帮助我们沙里淘金、精准辨别。

2.尝试差异化、多元化的购剧策略。在电视剧市场中,积极寻找品质较好的国安剧、涉案剧、行业剧、古装剧等稀缺题材,与主打题材相辅相成。差异化的竞争也许更能吸引观众视线,占有更多市场份额。

3.在二轮剧的采购中,重点关注东方卫视、湖南卫视、北京卫视所购剧目,将时尚、温暖且具话题性的生活情感剧作为购买重点。同时采购业内口碑好、观众反响好的古装剧、谍战抗战剧、行业剧、国安剧,作为首轮剧的补充。

4.与中小规模专业化的影视公司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榜单中9家首发地面频道的制作公司密切联系,如遇好项目,购买、投资双管齐下,增强合作吸引力。

5.谋求与业内顶尖影视公司的合作机会,虽然困难重重,但也要勇于尝试,可将榜单内排名前30的公司作为主攻重点。

6.商业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可根据多渠道、多角度的测评数据,为优质剧目的主创人员建立业绩档案,学习研究他们的过人之处,重点关注分析后起新秀的专长特质,寻找人才黑马,为今后的项目合作打基础、做准备。

四、结语

如今,电视媒体对于电视剧资源的占有和掌控,已从播出环节向制作和营销等多个环节渗透。城市电视台在受众覆盖面、影响力、购买力、参与度等各方面均为劣势的情况下,遭遇了电视剧领域的“制作产业化”“发行垄断化”“播出独有化”带来的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对此,必须多措并举,一方面练就评估项目的火眼金睛,另一方面也需更换策略,改“造船出海”为“搭船出海”,从大数据中积累优质公司、优质题材,乃至优质项目,从大数据中分析我们地区受众收视的喜好及其变迁规律,用规律指导采编,只有这样才能在“剧战”中扬长避短,续领风骚。

猜你喜欢

电视剧数据分析
大众狂欢到政治泛化
以《红高梁》为例浅析从小说到电视剧的改编
传统电视媒体的节目编排与发展出路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IP热潮下网络文学影视化的理性发展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基于读者到馆行为数据分析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优化建议
影像圆融:小议多元叙事视角的选择性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