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提高学习参与度的策略分析

2019-09-10肖冬香

成功密码 2019年5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肖冬香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理念与目标均与当前时代的发展相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在此阶段形成较好的核心素养,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的提升。学习参与度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密切联系,是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本文简要探析小学语文课堂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学习参与度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学习参与度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不仅是一门专业知识的课程,同时语文也和人们的生活有较大的联系。小学生在此阶段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可为语文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未来的全方位成长。课堂学习参与度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更快地形成。

一、利用教师范读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小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均不成熟,需要教师更加细心地教导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教育中,教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角色。教师范读即教师示范朗读,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示范朗读可以为师生提供互动和交流的平台,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示范朗读在表情以及语调和神态等方面均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例如,在学习课文《北京》时。教师在示范朗读中可以用清脆的语调来阅读全文,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加入自身对北京的热爱。学生在听完教师朗读后,会对北京生出向往之情,从而主动地探究课文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朗读的过程中,一定要融入自身丰富的情感,以激发学生学习和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二、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过程。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知识灌输的方式开展教学,不但让学生的主体性被剥夺,而且教学内容也没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利于学生内心世界的成长。例如,在学习课文《燕子》时。本文主要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理解燕子的可爱以及春天的美丽,并帮助小学生树立爱护大自然的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总结一下燕子的特点,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燕子在几月份最为常见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从而真正体会到文章的内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是提高学习参与度的重要手段,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自身的核心素养。

三、强调反复品读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语文知识是对生活的感悟,小学语文知识迎合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课文内容便于学生理解。但是学生在阅读中也需要多次阅读才能逐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逐步感知到语言的魅力。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语文知识,熟练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中心思想等关键要义,为学生形成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浅水洼里的小鱼”这一章节时,本文主要让学生在学习后能树立保护小动物和珍惜生命的意识,感悟生命的珍贵。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那你为什么还在捡?谁在乎呢?”和“这条小鱼在乎。”等重要语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反复品读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更快地掌握课文的主旨。

小学语文是语文学科的基础,此阶段让小学生形成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可以让学生在未来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更为顺畅。因此,教師在课堂上需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究语文知识,从而使得小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马银平.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6):137.

[2]王秀英,徐新影.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的教学策略[J].求知导刊,2016(12):99.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小学)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