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课堂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019-09-10尹洁

天津教育·中 2019年5期
关键词:课堂秩序音准音乐课

尹洁

音樂课作为学校课程中的重要科目,能在紧张的学习之中调节学生身心,缓解学业压力。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可能存在课堂气氛较为沉闷,不能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学生音准乐感存在较大差别,导致学困生的产生。本文结合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深入分析了如何有效改善小学音乐课堂中学困生的措施。为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调动学生课上积极性,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性经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存在较大差别,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对音乐理解较弱,音准较差。对于教师在课上传授的关于音乐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不能在短时间的课堂学习中进行吸收,导致对于音乐课兴趣逐渐减弱,乐感、音准等得不到进步。

一、课堂问题行为概述

课堂问题行为具体指:学生不能严格遵守课上纪律,做出违反学校规定的行为,扰乱课堂秩序,影响教师正常上课,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形成消极的课堂气氛,不利于教师完成预设的课堂目标。

二、小学音乐课堂问题行为的判断标准

(一)是否破坏课堂秩序

课堂需要明确的规定,严谨的秩序作为依据。只有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才能够确保课堂目标的高效实施。但是,在课堂上总有一些问题行为的出现,影响课堂整体教学秩序,干扰教师教学活动,不利于教学的高效、顺利开展。

(二)自己或他人的听课效率是否受到影响

有些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无法将注意力放在听讲上,做出一些课堂教学规定范围之外的行为,如发呆、看课外书等,虽然这些行为从客观上并未对整体教学活动造成影响。但是,在影响自己听课效率的同时,也吸引了其他同学的注意力。

三、改善小学中段音乐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建议

(一)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学生处于一个向成年人过渡的阶段,心理上需要关注,行为上需要引导。在音乐课堂上,对于一些音准、乐感较差的学生,尽量采取多种方式结合的趣味性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辅助者,营造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应注意提问的语气、掌握提问的难易程度,尽量使用幽默诙谐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提问,教师注意以自身的情绪去带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尊重学生、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对自身的期待,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提高音乐教师教学实施能力

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是上好音乐课的前提基础,针对音乐学科学习目标,学生实际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组织策略,是良好教学的核心。教师应该主动结合各方面可以利用的资源,组织教学。将传统的课堂讲课模式与多媒体软件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鉴赏环境,能够积极引导学生投入音乐课堂学习之中。

(三)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

音乐教师的物理环境直接影响学生上课的氛围,应重视音乐教室环境的布置。音乐课不仅是培养学生音准、乐感,更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可以在教室的墙上进行一些音乐器材图像的展示,简要配上其使用的方法,用一些色彩较为鲜艳的大字贴一些鼓励学生的话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爱上音乐课,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四、结语

在学校教学中,各种学科内容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内容。其中音乐学科能够极大地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还能提高学生自身艺术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场所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行为,教师应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策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营造音乐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课堂秩序音准音乐课
喜欢的课
通过陶笛提高小学中段学生音准有效性的探究
上音乐课能帮学生提高学业表现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如何组织低年级的课堂教学
论小学班主任如何有效进行班级管理
众生相
构建心理活动良好秩序,提高教学有效性
今天的“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