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在语言文字教学上的几点做法

2019-09-10陈飞

天津教育·中 2019年5期
关键词:病句教学楼普通话

陈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应该抛弃浮躁的心态以及一些假大空的做法,要脚踏实地,认真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语言文字的规范运用能力。

一、鼓励学生写好规范字

对于写字,可能有的人说了,这还不容易吗?谁不会写字?不就是“依葫芦画瓢”吗?我对同学们说:“写字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拿我写自己的名字来说吧,写了这么多年,结果在笔画上还是错了,你們说,不注意写,行吗?你们也在草稿本上试试写自己的名字,看看写得是否正确。”结果,有不少同学把自己名字的笔顺及笔画写错了。我就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多仔细观察字形,注意字的间架结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由于同学们的坚持不懈,现在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3500左右常用汉字的正确写法。为了杜绝学生写错字,我组织了一次“找错字”比赛,鼓励同学们在来往学校的路上、街上店铺名称以及广告宣传标语看看有没有错别字,同学们都很积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说普通话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交谈”。要让学生说普通话,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地处淮河流域,语音较重,n、l不分,舌尖音与舌后音不分,土话较多,如见面时的问候语“你吃(读成kei)过了吗”,意思是“你吃(chi)过了吗”,不是本地人不容易理解,还可能误解成另一种方言“你尅过了吗”,意思是“你打过了吗”,令人啼笑皆非,这都是普通话的“天敌”。我们的学生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再加上学生爱面子等个性心理因素,认为说普通话是撇腔调,一时普通话很难“说”起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不断提升与人交往的能力,必须让学生会说普通话。首先,我率先垂范。在语文课堂上,我说普通话,用普通话朗读课文,逐步在学生中形成正确的导向,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普通话的美,消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不由自主地产生对普通话的好奇心和想说普通话的尝试心理。其次,我鼓励同学们从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开始,练习普通话。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我们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了朗读比赛,由学生当裁判,比比谁读得好。再者,让学生回家收听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节目,跟播音员学说普通话。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经过多次训练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再说普通话也就不会感到难为情了。

三、引导学生运用规范的书面语言

训练学生运用规范的书面语言的载体就是学生的习作,让学生通过作文训练促进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化。

首先,要做到文从字顺,有条理性。如胡同学在《我的学校》一文中是这样写的:“进入学校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壮观的主教学楼,在它的西南角是一层的食堂餐厅。主教学楼是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里面有24间教室,还有一个可以容纳一千人左右的大礼堂。餐厅内布局合理,按年级划分不同的就餐区……”我们大家一看,就感觉非常费劲,好半天才弄懂作者表达的意思,主要是表达没有条理性。如果调整一下语序,先介绍完主教学楼,然后再介绍食堂餐厅,就容易理解多了。

其次,要注意纠正病句。病句主要有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以及修饰语运用不得体等,对于这种情况,我主要是通过片段修改练习以及修改病句等方式来规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正确运用。如我让学生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先让学生自己修改,然后学生互评,最后我再面评,使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了语言的运用能力。

要想让学生能规范地运用好语言文字,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注重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在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的基础上,逐步把握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如果这些做到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病句教学楼普通话
怪才
教学楼重建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教学楼重建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5S管理技术在教学楼中的创新及应用
浅谈修改病句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校教学楼空间设计
小学生作文中的“病句专项练习”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