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地协调观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探讨

2019-09-10林劲芳

高考·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地协调观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林劲芳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属于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将人地协调观融合到地理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保证教学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人地协调观的具体内容,然后探究人地协调观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地协调观;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地理是高中重要的学科,在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属于核心价值观,也是社会公民必备的素养。所谓人地协调观就是指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通过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能够引导学生在看待环境与人类发展时更为理性,从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促进以后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也能更好地保证地理教学质量。

1.人地协调观的具体内容

人地协调观属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人地协调观主要包括科学自然观、科学资源观、科学环境观、科学人口观、科学发展观等。其中,科学自然观是指人类对自然本质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构建科学自然观能够让学生更加注重自然保护,正确理解人类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关系,抓住其中的平衡点和关键点[1]。科学资源观是指系统、全面、科学理解和认识资源的观念,一般来说,理解的角度可以包括社会视角、经济视角和自然视角,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得出结果也会不相同,科学资源观的建立就是将这些角度理解下的资源观念充分整合起来,得到更加全面、系统的资源观。科学环境观是指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与影响,一般情况下人类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结合环境特点与人类的实际需求对环境进行适当的改造对人与环境均有益处,但如果因为人类需求过度改造环境,人类最终也会受到影响。科学人口观是指人口增长与资源之间的协调,确保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科学发展观包括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等内容。

2.人地协调观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2.1做好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明确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人与自然密不可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在人地协调观视域下,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2]。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课堂设计当中,教师首先需要应该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相应的问题,类似“我国山西省为什么会被称为煤炭大省?”然后再引入国家背景与人口、资源、经济、能源消费结构等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山西省的认识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从而建立科学资源观与自然观。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课堂设计当中,教师同样需要先确定教学目的,然后结合教学目标设计问题,类似“被定位为煤炭大省之后,山西省将会面前怎样的挑战与机遇?”再结合挑战和机遇两个方面,对山西省当前的状况,包括社会经济状况、自然环境状况、能源状况等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更好地明确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构建科学环境观与科学发展观,保证地理教学质量。

2.2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高考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立足于人地协调观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还需要改变当前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基本情况,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通过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有效锻炼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保证课堂教学质量[3]。在创设教学情景时,教师应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人地协调观,在教学情景中融入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例如,在《人口数量变化》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我国当前的人口状况与世界人口状况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为学生营造更加真实的教学情景。学生在观察人口统计图时,对人口数量变化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人口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影响没有具体概念,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入人均消费资源量、地球当前资源剩余量等,引导学生计算地球当前的资源能够供应人类生存多长时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人口与资源的认识更加直观具体,从而建立科学人口观,保证自身地理学习效率。

2.3注重课后拓展,通过亲身体验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是一門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涉及到的实践性内容相对较多,在人地协调观视域下,教师还需要组织更多课后实践活动,借助自然环境,为学生提供一手的学习资料与研究数据,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丰富学生地理知识[4]。在参与课后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人与自然的理解更为深刻,自身品质与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某个主题,类似“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等,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或者野外考察,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对地图等工具的应用能力随之提升,同时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结语:综上所述,地理是高中重要学科,在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属于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人地协调观视域下,通过做好教学设计、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后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构建人地协调观。

参考文献

[1]白立虎.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浅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8,15(7):91-91.

[2]王惠飞,王滔滔,郭芳英.高中地理课堂人地协调观素养渗透探讨-以中图版必修2“城市化”为例[J].地理教育,2018,28(2):20-22.

[3]谭林.解决“人地协调观”教学问题的培养路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453(21):13-15.

[4]张孟华.地理高考与生态教育的契合——谈地理高考题中“人地协调观”素养的考查[J].环境教育,2017,31(07):42-45.

猜你喜欢

人地协调观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浅谈人地协调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基于旅行视角的人地协调观培养
人地协调,渗透在教学细节中
关于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的理解与存在问题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