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气管动脉双源64层CT影像解剖学分析

2019-09-10苏菊芹

甘肃科技纵横 2019年6期
关键词:解剖学

[摘要]目的:探讨双源64层CT影像技术在的支气管动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搜集的72例肺部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双源64层CT行支气管肺动脉造影检查,对每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检查结果与其他影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患者经不同检查方法检查后的结果显示,就支气管动脉病变部位与病变程度方面的相关特异性与敏感性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病变患者行双源64层CT与单源CT检查后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并无显著差异,但尽早行双源64层CT动脉造影检查利于支气管动脉与肺部病变的发现与治疗。

关键词:双源CT血管造影;支气管动脉;解剖学

当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支气管病变继发引起的支气管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呈現出逐年递增态势,若不及时给予有效诊断及治疗,极易引发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继发性疾病,因而给予患者及时的临床检查及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上对支气管动脉病变程度的方法较多,以往行单源CTA检查时,分辨率较低,并不能获取较为理想的图像质量,因而双源64层CT的技术优势在支气管动脉病变检查中的采用率得到提高[1]。本文以72例肺部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不同检查情况进行了研究,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接收的72例肺部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未见其他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器质性心脏病及认知障碍等。本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39例,女性患者为33例;年龄为50-79岁,平均年龄为(61.2±4.6)岁;所患疾病与合并症情况:23例为肺源性心脏病,22例为支气管动脉栓塞,11例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10例为肺部肿瘤,其他病变者为6例;其中15例合并高血压,11例合并高脂血症,7例合并糖尿病。

1.2方法

1.2.1支气管动脉解剖

支气管动脉起源变异较大,对其进行分型(分为4型)后的结果显示其占比为90%,其中1型中右侧为1支,左侧为2支,占比为40.6%;2型中右侧左侧各1支,占比为21.3%;3型中右侧与左侧各为2支,占比为20.6%;4型中右侧为2支,左侧为1支,占比为9.7%。

1.2.2双源64层CT的关键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的技术优势

双源CT的关键技术:双源CT 是在64层CT技术上发展而来的,具有理想的扫描速度,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扫描辐射剂量较单源CT显著降低,西门子双源CT在进行检查时可采用较低的曝光剂量,机架旋转90°就能够采集到高质量的影像信息,较单源性CT其采集图像素快2倍,再加上剂量调控技术,可减少高剂量曝光时间。双源CT可以利用两种射线能量成像,对人体不同密度组织准确区分,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使成像内容更加丰富真实,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参考数据。

双源CT成像检查法:扫描参数设置:螺距0.2-0.4,层厚0.6mm,管电流380-400mA,管电压120kV;检查范围为膈面下2cm至胸骨颈静脉切迹上方1cm处,支气管动脉成像扫描前设置为触发团注模式,升主动脉平面为兴趣区,触发阈值为100Hy,选用碘普罗胺对比剂(370mgI/ml),选择肘静脉为注射部位,采用4.5-5.5ml/s注射速率,注射总量为70-85ml,后注射生理盐水40ml,流速为5ml/s,扫描监测时屏气8-12s,采集图像进行曲面重建(A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CR)等技术处理。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行检查期间,对不同检查方法检查的结果做好记录,主要包括支气管动脉病变部位与病变程度方面的特异性与敏感性,而后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分析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 ±s)表示,以t检验,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患者行不同检查的结果:本组72例患者经不同检查方法检查后的结果显示,就支气管动脉病变部位与病变程度方面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所示。其中,单源CT在整个淋巴结转移、心包、肺炎、胸膜下、脊椎旁、肋膈窦等病灶方面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可对病变的破坏情况直观展现出来,且左支气管动脉发出后,支气管动脉可于肺门处形成较为广泛不的交通网;双源64层CT则可较好的成像,当肺部间接出血时,可有效显示支气管动脉迂曲扩张情况、B-P分流征、病灶区增生的血管网与血管丛等,且有利于胸腹腔部位血管的成像,双能量减影功能则可用于灌注成像,而后对肺动脉栓塞情况进行评价。

3讨论

支气管动脉发自胸主动脉,攀附于支气管壁,其会随者支气管的分布而分布,对肺内的肺血管壁、支气管壁、脏胸膜以及肺血管起到营养作用,为肺支架组织的营养血管,且与肺动脉末梢的毛细血管相吻合,因而支气管动脉发源部位及支数变异情况较为多见[2]。

当左支气管动脉发出后,支气管动脉可于肺门处形成较为广泛的交通网,且会沿左支气管上壁或后壁经肺门而入肺,便会在此形成交通网,分布于心包、总纵膈胸膜、迷走神经以及淋巴结部位,进入肺组织后较为弯曲,可于分叉部位的后方或前方沿着支气管分支成对排列分布,并于支气管壁黏膜下层与外膜处形成动脉网,分布于肺淋巴结、肺动静脉、肺胸膜以及小叶等,肺动脉与支气管动脉的吻合支在肺循环的调节方面可起到关键作用。当受检者有先天性心脏病或慢性疾病时,支气管动脉便会就变粗,以代偿肺动脉作用,就支气管动脉所处的部位与解剖结构看,引起牵涉的脏器较为严重,且组织间的交织如网,成像设备清晰在诊断率的提高方面可起到重要作用,进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时间[3]。就本研究的结果可见,单源CT在总格淋巴结转移、心包、肺炎、胸膜下、脊椎旁、肋膈窦等病灶方面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可对病变的破坏情况直观展现出来,剖开后,利于对病变破坏情况进行及时掌握,并可作准确的立体或线性测量,而为患者行双源64层CT后的结果显示,可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主要源于其具备两个球管可同时曝光(且能量不同),进而可获得两种反映同一组织的X射线衰减特性(不同能量照射下),进而有利于对支气管动脉与周围动脉机体组织成分的区别与鉴定以及病理类型的鉴别与分等[4]。当受检者肺部间接出血时,支气管动脉便会迂曲扩张,且可对B-P分流征、病灶区增生的血管网与血管丛等较为清晰的显示出来,有利于胸腹腔部位血管的成像,双能量减影功能则可用于灌注成像,而后对肺动脉栓塞情况进行评价。除此之外,部分患者或会因起病急、涉及心脏多以及病情突变等因素的干扰,导致医生在短时间内无法做出诊断,而双源CT则可于10min内做出诊断,为患者的及时诊治赢得宝贵时间;但在实际的检查过程中,因肺部病变与支气管病变较为多见,误诊情况也较为多见,因而可与其他检查手段相结合,以提高诊断准确率[5-6]。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经不同检查方法检查后的结果显示,就支气管动脉病变部位与病变程度方面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支气管病变患者行双源64层CT与单源CT检查后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并无显著差异,但尽早行双源64层CT检查利于支气管动脉与肺部病变的发现与治疗。

参考文献:

[1]刘翰林,何志军,张大波,等.支气管动脉双源64层CT影像解剖学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10(03):101-102.

[2]李琦.支气管动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15(03):1250-1252.

[3]孙常防.双源CT支气管动脉成像技术在咯血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2,17(02):219-221.

[4]于红,李惠民,刘士远,等.右肋间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解剖分析[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5,16(01):35-38.

[5]张飞飞,苏冠琴,张凯.肺癌64层CT支气管动脉成像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20(03):267-269+384.

[6]刘瑞,苏冠琴.肺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6(03):302-304.

作者单位:苏菊芹(1969-),女,藏族,甘肃卓尼,大专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藏医临床学研究,747400  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藏医院

猜你喜欢

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的结合探析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刍议解剖学与临床全方位结合的教学实践
中职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
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应用
高职医学生解剖学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解剖学实验考试题库建设实践与探讨
基于职业导向性高职护理解剖学跨学科教学初探
知识竞赛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解剖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及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