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应用

2017-01-12杲云彭宇婕

东方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

刘?++杲云++彭宇婕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除了运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授课之外,还应该教会学生怎么学、如何高效的学并且学以致用,这是每一个解剖学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受[英]托尼·巴赞思维导图的启发,将发散性思维的模式应用到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取到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解剖学;思维发散;教学

万丈高楼平地起,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学习生涯的奠基石,它不仅在医学课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形成一座桥梁与其他医学基础课程相互联系,也为今后临床的实践应用夯实基础。因此,学好解剖学是很关键的。可是面对课程中大量枯燥、抽象的知识点和生僻、难理解的医学专业术语,学生望而却步,随着知识内容的不断深入,学生畏惧解剖学的心理也逐渐加重,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学是教与学双方面的过程,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讲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1 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指的是从一个中心点向周围多个次级点连接的联想过程。学习收集信息的方法越集中,越组织得好,越有发散性,学习本身就容易【1】。学生之所以感到解剖学难学难记,是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记忆,这样记住的知识是分散的、不连贯的,同时形成的也是短时记忆,不能对知识较好的应用。而通过思维的发散和迁移则可以将知识结构进行类比、划分、分析、概括,把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整合、联系,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因此,在解剖学教学中运用发散性思维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 结构与功能的相互联想

2.1 结构决定功能

人体解剖学主要研究的是正常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对于大部分器官来说,形态结构是决定其生理功能的关键。比如:按照课本的顺序,在心血管系统这一章是先讲血液循环再讲心脏的位置、形态结构,可是对于初次接触解剖学的学生,对血液循环的途径感到陌生,往往会混淆循环的起止点。因此,可以先梳理心脏的外形和心腔内的结构特点,再结合心脏的主要功能泵血、完成物质运输,进一步联系到心腔内血流的方向:静脉将回心的血液收集后汇入心房,心房收缩时,血液推动房室瓣,使房室口打开,心房内的血液可以顺利的流入心室,为了防止心室的血液逆流,动脉瓣关闭;当心室收缩后,血液则通过动脉泵出去,此时动脉口处的瓣膜是开放的,房室瓣呈关闭的以防止血液从心室向心房的反流【2】。由此可以发现,心腔内房室瓣、动脉瓣的开闭控制着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单一循环的,从而联系到全身得血液循环:静脉→心房→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是周而复始的过程。所以,从心腔的结构联系到心脏的功能,就可以把这部分的知识点变得更为生动,学生也容易理解。

2.2 功能反推结构

另一方面,器官的功能与结构是相辅相成的。比如: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代谢废物需要排泄,其中一种途径就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所以尿液从产生、输送、储存到排出的过程就可以联系到具体的器官:血液流经肾滤过后生成了尿液,经过输尿管输送到达膀胱储存,当尿液达到一定量,在神经的调控下,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3 相似结构发散联想

3.1 同类项联想

通过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我们会发现人体有的结构是有相似之处的,将这些知识点进行类比分析,用发散思维把它们联系到一起,有助于加深记忆。例如:食管有3处狭窄:起始处、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穿膈处,将这个知识点迁移到输尿管的3处狭窄:起始处、跨越髂血管处、穿膀胱壁处,再联想到男性尿道同样具有3处狭窄:起始处(尿道内口)、穿过尿生殖膈处、尿道外口。把这三处狭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这些管道的狭窄一般都在起始处、终末部、与器官交叉处、穿过壁处【3】。这样,只要记住其中一个管道的狭窄,那么就能联想到另外两个管道的狭窄部位。

3.2 数量类比联想

通过斜裂和水平裂可以将肺分为:左肺2个肺叶,右肺3个肺叶,通常为了方便记忆,我们会用“左二右三”来表示;同理,按照数量的类比联想,可以迁移出心腔内房室瓣的名称和数量:位于左侧房室口处的瓣膜有两片,称为二尖瓣,在右房室口处的瓣膜为三片,叫做三尖瓣,同样也可以简单记为“左二右三”。因此,只要一说“左二右三”,就应该要联想到肺的分叶和心脏的瓣膜。

4 外观形态联想

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的范畴,把人体的结构通过思维发散联系到现实生活中形态相近的物体,就能把枯燥的知识点变得形象、生动。比如:胸骨的外形可以想象成男士佩戴的一条领带;大脑的外形就像一颗剥开的核桃,其表面的凹凸也和大脑表面的沟回很相似;横断面切开的胡萝卜犹如我们的眼睛,有瞳孔、虹膜以及放射状的睫状体。

5 基础到临床的联想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临床实践服务,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整合,即将基础、静态、动态、活体、临床进行有效整合,准确地掌握活体器官的位置形态及其变异【4】。比如在学习脊柱的连结时,教师不仅会介绍脊柱的连结包括椎体和椎弓之间的连结,还会将知识点联系到临床上的腰椎穿刺术。穿刺所经过的层次有: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脊髓蛛网膜,即可进入蛛网膜下隙

抽取脑脊液。需要联想到的知识点是穿刺的部位,首先通过骨学中的骨性标志:髂嵴——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4腰椎,由于脊髓于第1腰椎下缘终止,因此定位到腰椎穿刺进针的安全部位在第3~4或第4~5腰椎间隙。通过这样的思维发散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连接脊柱的韧带,还迁移出了脊髓的被膜,同时联系临床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整合,学以致用,逐渐培养学生临床逻辑思维的能力,为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6 结语

总之,充分运用思维的发散、知识的迁移,不仅能将解剖学中难理解、难记忆的知识点变得有规律可循、容易记忆,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春辉,赵宁.发散性思维在神经系教学的初探【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4,12(1)81-82

[2]宋本才,罗秀成.系统解剖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180

[3]蒲明兰,徐玉山.知识迁移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2014,37,(6)828-829

[4]许加生,别同玉.迁移理论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19,(3)230

通讯作者:彭宇婕

猜你喜欢

解剖学教学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的结合探析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刍议解剖学与临床全方位结合的教学实践
中职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基于职业导向性高职护理解剖学跨学科教学初探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