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资源的生成与利用

2019-09-10彭婕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癌细胞因子癌症

一、教材分析

“细胞的癌变”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分子与细胞》第6章第4节内容,本节介绍了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机理以及癌症的预防等内容。从教材的编排上看,位于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等内容之后。在学生学习了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正常细胞的生命历程等基础上进行,是对细胞部分知识的延续和补充。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不同,掌握致癌机理的同时了解防癌、抑癌的重要意义及措施,从而建立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降低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1】。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授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正处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階段,具有较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他们乐于观察生活,收集信息,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意识较强。且学生已在之前的课堂中学习了关于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正常细胞的生命历程,通过课堂测验显示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对于本节内容的学习应较为轻松。在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的基础上,教师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前期知识,在课堂中敏锐地发现生成性问题,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将课前自学习得的知识结构完整化、逻辑化、系统化,让学生搞懂癌细胞的致癌机理及相关概念,并能在一定范围内迁移应用到生活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满足个人生活需要并促进未来社会发展。

三、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

运用结构功能观,通过分析癌细胞的生命历程,归纳总结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掌握致癌因子的致病机理,能够对生活中的致癌因子进行分类。

(2)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以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癌症的成因及预防;

训练在确定目标(人类各种疾病死亡率)上搜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资料的能力。

(3)社会责任:

理性的看待癌症,向公众宣传恶性肿瘤的防治方法,促进并激励公民选择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资料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团队意识和团结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1)通过与正常细胞作对比,能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理解致癌因子的致癌机理。

2.难点: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作用原理上的区别。

五、教学策略设计

1.本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亮点设计为,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媒体资源,在学生充分预习以及准备各种相关媒体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癌细胞图片、癌细胞成因的动画、抗癌影片,通过个人分析、小组讨论、来归纳和总结出癌细胞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实际,对致癌因子进行归类,进而理解癌细胞形成的内外原因,最后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2.教学过程流程图

观看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对比图→掌握癌细胞的概念→观看癌细胞的形成动画及抗癌影片→总结癌细胞的特征→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致癌因子并进行分类→类比车间的工作机制→理解癌变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现有的治疗癌症方式→防癌抑癌,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六、教学工具:多媒体、报刊杂志等多项结合

七、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互动法

八、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活动: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四大疾病增长图。

并提问:人类作为食物链上的最高级消费者,在世界上几乎没有天敌,但自然寿命与实际寿命有着很大的差别,你知道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杀手吗?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查阅分析资料回答为心血管病、癌症、艾滋病、糖尿病。

设计意图:利用人类的寿命这样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揭开课堂序幕,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让学生通过主动查阅资料,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细胞的癌变》。

(2)教师继续提问,既然癌症有着如此大的杀伤力,那么你知道身边的癌症患者实例吗?学生活动:学生在查阅丰富的资料的基础上,回答出相关答案-乔布斯、姚贝娜、罗京等。

教师用数据进一步佐证说明癌症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报告称,全世界罹患癌症的人数在“迅速增长”,仅2018年一年就新增1810万病例,死亡人数高达960万。到本世纪末,癌症将成为全球头号“杀手”,也是阻碍人类预期寿命延长的最大“拦路虎”。

设计意图:通过举出大家所熟知的明星等人的抗癌斗争史,用癌症的现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如今,因为癌症的难以治愈,人们往往谈癌色变,从而顺利的过渡到学生很关注的一个问题,癌症的成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

2.师生互动

肿瘤并不都是癌症,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是由癌细胞增殖而来的。那么什么是癌细胞呢?

(1)教师活动:展示癌细胞的图片,并引出癌症的结构基础-癌细胞的概念,即由致癌因子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进而不受机体控制、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切换幻灯片,展示体外培养的成纤维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图片,引导学生从外观上区分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直观差异,并让学生讨论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异同。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得出癌细胞的第一个特征:形态显著不同。并通过回忆前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思考细胞是否会无限次分裂?得出结论细胞不能无限分裂,体细胞一般分裂50-60次,但癌细胞却无限制分裂,即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的第二个特征。

设计意图:展示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图片,通过视觉冲击,直观形象的使学生分析得出癌细胞的两个特征。

(2)教师活动:播放《滚蛋吧!肿瘤君》影片,并抛出疑问,影片中多次提到癌细胞的扩散,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下正常的体细胞会不会转移呢?癌细胞又应该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活动:观看癌症患者的抗癌史影片,总结癌细胞在体内易分散和转移的特征。

设计意图:影片的引入,丰富了课堂,使学生在趣味课堂中把握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3)教师活动:播放癌细胞形成的动画,让学生们观看动画进行讨论,归纳总结出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不同

学生活动:癌细胞为恶性增殖的“不死细胞”、形态显著改变的“变态细胞”、黏着性下降的“扩散细胞”

设计意图:运用动画的方式,使学生归纳总结出癌细胞的三大主要特征,并编成口诀,方便记忆。

(4)教师活动:正常细胞为什么会发生细胞癌变呢?我们又应该如何治疗和预防呢?接下来我们学习癌症的发生、治疗和预防。从癌细胞的概念我们知道癌症的发生和致癌因子密不可分,目前认为致癌因子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已可做基本分类,并阐述典型代表。

班内科普小能手1答:有物理致癌因子,主要包括多种辐射,并阐述了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这位伟大的女性用她的一生致力于放射性同位素的研究,是二获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班内科普小能手2答:还有化学致癌因子,主要有亚硝胺,黄曲霉素等。并交叉运用化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说明了为什么腌制类食物不宜多吃。咸菜等食物在腌制未完成的情况下存在大量的亚硝酸盐,故而易患癌症。

班内科普小能手3答:还有病毒致癌因子,如肉瘤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并针对当前宫颈癌占女性癌的第二位,对宫颈癌致病机理作出一定的科普【2】。

设计意图:引入课堂科普小能手这种角色,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对于生物学的学习积极性,三位小助手的回答都反映了学生在当前生物学习中,通过查阅资料,已获得一定的知识广度,加深了课堂的深度,并切实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解决生活实际。

(5)教师讲述:致癌因子如何导致细胞癌变呢?这与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有关。人和动物的细胞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相关的基因,一个叫原癌基因,一个叫抑癌基因。原癌基因负责调解细胞周期,就好比细胞内的运行机制,让细胞正常生长分裂。而抑癌基因就好比我们车间内的监工,负责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致癌因子会损傷细胞内的DNA分子,使得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进而失控变为癌细胞。

设计意图:采用车间的工作机制,生动形象的阐述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工作机理,利于学生理解,突破教学重点。

教师总结: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很多致癌因子,但是我们也没有都得癌症啊,这实际上有很多原因,接触并没有导致基因突变,但会加大突变的概率,并且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的基因引起的,至少在一个细胞中需要五六个基因的突变才能导致,所以癌症的发生,基因是累计的,老人更容易得癌症。那么患了癌症常见的有哪些治疗方式呢?教师讲述当前现有的癌症治疗方式,对比分析切除、化疗、放疗的区别和优缺点。

癌细胞很难根治,生活中,癌细胞的预防至关重要,我们要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衣食住行和精神各种方面都注意健康,少吃含致癌因子的,多吃含抗癌作用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远离烟酒,香烟,发霉的物质。

设计意图:总结癌症的防治方法,让学生不在谈癌色变,并为宣传癌症知识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九、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相关习题,搜集身边的癌症及抗癌事例

十、板书设计

1、癌细胞定义

2、癌细胞特征

①恶性增殖的“不死细胞”

②形态显著改变的“变态细胞”

③黏着性下降的“扩散细胞”

3、癌变的原因

①外因:致癌因子(物理、化学、病毒致癌因子)

②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4、癌细胞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十一、教学反思

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运用车间工作机制进行解释,符合学生认知,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2、课堂上未能调动全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课堂资料的查阅,仍由小部分学生主导,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不敢全权将课堂放手交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张艳娟.从“理解记忆”到“迁移运用”的跃迁——基于概念图的“细胞癌变”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学,2018,34(12):67-69.

【2】贾菲. 社会热点生物学知识校本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彭婕(1996—),女,汉族,山西运城市人,在读研究生,教育硕士,湖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科教学生物专业,研究方向:生物教育。

猜你喜欢

癌细胞因子癌症
“基因魔剪”给每个癌细胞打上独特标记
一类常微分方程的解法研究
放疗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图的齐次因子分解
巧解难题二则
中国癌症分布图
主动出击:将癌症消灭在萌芽状态
黄蜂毒素能选择性杀死癌细胞
预防癌症的一般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