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封建地主阶级

2019-09-10塔依·吐鲁逊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农民

一、封建地主阶级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脉络

封建地主阶级是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的劳动,主要靠出租土地或雇工方式剥削农民为生的,叫做地主阶级。在旧中国,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的社会基础,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代表腐朽的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反动阶级,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对象。

1.产生背景

人类历史上第二个剥削人的社会,封建社会是在奴隶社会崩溃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但也有直接从村社和氏族社瓦解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内部就孕育着封建生产关系,战国初期各国新兴地主夺权斗争,后来又通过变法,进行了一场封建化运动,各诸候国家出现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确立了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基础是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和不完全占有农民(奴隶)。在封建社会,农民一般依附在地主占有的土地上进行耕种,向地主交纳繁重的地租,没有人身自由,而地主不仅占有农民的全部剩余劳动,也略占农民一部分必要劳动。这为封建地主阶级提供了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2.发展脉络

到封建社会末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社会的国家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是封建地主阶级保证封建剥削、对农民专政的工具。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封建制度成了社会前进的桎梏,地主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斗争日趋激烈,农民纷纷起义。17、18世纪的新兴资产阶级利用了农民的力量,领导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用资产阶级制度代替了封建制度。在中国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地主阶级的中央代表人物是清王爱新觉罗·奕訢、曾国藩和李鸿章以及左宗棠等人,地方代表是大大少少的军阀。封建地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维护剥削制度和等级制度,压迫农民起义的同时采取一些政策。

第一,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捻军起义。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的发生与农民反对封建地主阶级剥削有关,这是广大农民群众加入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最跟班原因。从1851年1月金田起义爆发到1864年7月天京失陷起义失败,长达14年之久的一次因本身的一些历史局限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镇压下而失败的伟大的农民战争。

第二,发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

第三,清末新政。清末新政(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后继清朝的中华民国称遮羞变法,香港称晚清改革,日本称光绪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八国联军入侵首都北京,慈禧太后下令和谈,接受八国联军提出的《辛丑和约》,此举对中国打击甚大,因此朝廷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满清政府进行改革,但改革内容多与1898年的戊戌变法雷同。

二、封建地主阶级特征

第一,注重集约经营,特别注重以投资改善生产设施和生产技术,换取经济效益。农业生产中的生产设施,包括农具、种子和水利。为追求经济效益,经营地主乐于使用新的生产农具。

第二,从调整与生产者关系入手,调动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以提高经济效益。战国秦汉时期,封建制作为新的社会制度出现,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采取了新的土地经营方式,主要是租佃制。

第三,追求投资的经济效益。经营地主的投资主要是购买土地。具有经营眼光的地主,首先是选购生产条件好的土地。

三、封建地主阶级影响

第一,经济影响。从1901至民国建立,有很多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强势和享有特权的外国资本;厘金和其他苛捐杂税;由于政治制度改革滞后带来的政府官员腐败;日俄战争及其他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不安和动荡;等等。但民族经济仍有不俗的表现。1895——1913年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速度年均1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无暇东顾期间的发展速度还略高一点。其他经济事业发展也比较顺畅。主要的一条是政府不再愚蠢地坚持以官办或官督商办的垄断经济为路向,扶植和奖励私人资本,建立自由的市场经济制度;加上工资和原料低廉;市场广阔;这些有利因素足以抵消其他制度性缺陷帶来的不利因素(如贪污腐败和政府效率奇低等)的影响。

第二,人文影响。更值得重视的是经济自由对人的解放的重要意义。在所译之书论及西方有经济自由,“乃至民生安业之事,大抵任民自为,而不过问”之际,严复感慨系之地写道:“读此,则知东西立国之相异,而国民资格,亦由是而大不同也。盖西国之王者,其事专于作君而已;而中国帝王,作君而外,兼以作师。且其社会,固宗法之社会也,故又曰元后作民父母下至守宰,皆以其身兼天地君亲师之众责卒之君上之责任无穷,而民之能事,无由以发达而其于国也,无尺寸之治柄,无丝毫应有必不可夺之权利”。没有经济自由,只能事事仰承官府旨意,公民权利就失去基础。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也一再重申“以独立之生计,成独立之人格”的极端重要性。

四、封建地主阶级评价

封建地主阶级在中国近代史上推动了经济的自由发展,客观上实行了政权机构现代化中国军队近代化、新学教育兴隆,民族资产阶级崛起,促进民主革命。但,与此同时,增负了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使农民进入困境,引起了北洋军阀崛起,列强的经济侵略,强化封建国家机器。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代表腐朽的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发展的反动阶级,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对象。

作者简介:塔依·吐鲁逊,维吾尔族,籍贯:新疆,单位: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文化类

猜你喜欢

农民
耕牛和农民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农民
取消农业户口,农民还是“农民”吗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做农民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