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叔同学堂乐歌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影响

2019-09-10高悦斌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李叔同

【摘要】:李叔同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而学堂乐歌又是李叔同创作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当代校园歌曲的开端。他不仅创作出《送别》《春游》等脍炙人口的乐歌名作,更以其“先器识而后文艺”“循序渐进”等思想闻名于世。当他的思想映射到今日之时,给当代中国音乐教育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指引着当代音乐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李叔同 学堂乐歌 当代音乐教育

学堂乐歌自出现之日起,就带着强烈的政治色彩和对学生的审美、情感的教育作用。而学堂乐歌正是李叔同音乐成就的重要方面,至今仍在中小学音乐课上占着很大的比重。如:收在小学四年级阶段的《送别》(也有教材将它放在了六年级课本),它以优美的旋律和富于意境和韵味的歌词,将对友人的不舍做了生动而细腻的表达,从而启迪学生珍惜朋友珍惜时光。直至今日,《送别》仍是不朽的名作,被很多优秀的音乐人改编演唱,如“韩红”“朴树”“周传雄”等人,还被选为很多电影的插曲。。

再次,被誉为“20世纪华人经典”的《春游》作为启迪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三部合唱,在音乐课堂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通过意境悠扬的歌詞,将祖国的大好河山生动的呈现在学生眼前:春风、春人、梨花等。无疑,这首歌会比革命歌曲起到更好的让学生热爱自然的教育的作用。

而今日的校园歌曲也可谓当代的学堂乐歌,李叔同作为学堂乐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不仅在近现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代音乐教育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觑。针对李叔同为当代留下的音乐财富笔者分三方面论述:

一、对音乐教学民族化的影响

从《国学唱歌集》到《音乐小杂志》,不难看出,李叔同弘扬国学的意图从未改变。在中特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更要突出文化自信的主体性,音乐教育要体现国情,结合本国文化,创作时广泛吸收民族音乐元素,做到在音乐上的“爱国”,时刻体现爱国主义。

在当代的音乐教学中,教材不仅重视对国外音乐文化的引入,更突出对传统音乐和革命歌曲的选择。诸如对古筝、笛子曲、丝竹乐等传统音乐的教学在当代占较大比重的同时,也加强了对他国音乐文化的渗透和弘扬,从而使学生们能够不仅“优于他国文化”,更“长于我国文化”。

在实践中,不少音乐教师对于古筝、笛子等传统乐器的教学都进行了认真的对待,深刻体现了李叔同在《国学唱歌集》时期倡导的“弘扬国学”的主张。而教材中对于革命歌曲的选择更是时刻提醒着学生不忘国本,以革命前辈英勇的姿态和果敢的勇气去面对生活。

可以看出,李叔同的音乐成就对当代的教学有着深刻的意义,我们不仅能够从他的音乐创作中汲取营养,更能从他的音乐思想中提炼出对当代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为当代音乐教学民族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对教学中艺术文化创新的影响

李叔同是近代第一位创作多声合唱的作曲家,开创了近代合唱的先河。对于合唱的尝试,更是一次音乐文化创新。而创新在当代正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但当代音乐教育存在创新元素不足的问题,对于音乐教学,不少学校和教师只是照搬以前的教学模式。在时代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学仅照搬之前的模式必是行不通的。

回首李叔同的成就,借鉴其在音乐方面的举措,我们应把创新落到实处,落实到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上。关注音乐创新,可以从:开办音乐艺术节、举办各类音乐艺术创新活动、鼓励中小学生自作歌曲等方面着手,把创新落到教育中。因此,李叔同的创新活动在当代仍有重要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李叔同音乐思想引领着音乐创新活动的发展,音乐教育要想不断向前发展,必定要参考李叔同的音乐成就,才能对当代音乐教学做出更多的尝试。

三、对教学思想的影响

李叔同的乐歌创作体现出音乐学习中的“循序渐进”与“练习”的重要性。想学跑先学会走,要按部就班做好每一阶段该做的事。初学音乐,必会有学生向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我什么时候可以弹肖邦的练习曲呢?”或是“老师,我什么时候可以演唱歌剧?”对于此类学生,老师更应向其介绍循序渐进的重要性,先慢后才能快,要弹肖邦就要先从123的音阶练起,要唱歌剧就要先从“yi”“wu”的母音开始唱起。除此之外,还要坚持,坚持练习,保证每日练习时间,才能最终在音乐学习上有所建树。

对于“循序渐进”与“练习”的强调自近代以来始终没有停止,它是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重要因素。李叔同对于这两点的强调,可谓受用至今并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在当代的教学中,无论是音乐教师、或是语文数学教师,对于“循序渐进”与“练习”的强调都达到了细致的层面。因此,李叔同的教学思想对当代的影响远不止音乐一个领域,而是渗透到了培养人的各个方面,从而对当代的音乐教育留下了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3】王厚谊. “学堂乐歌”对我国现代国民音乐教育的影响[J].山东: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9

【4】王菊香. 论“学堂乐歌”对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5】范晓君. 论学堂乐歌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影响[J].广东:肇庆学院学报,2005

【6】李蓉. 学堂乐歌——中国近代音乐的开端[J].群文天地,2012

【7】朱琨. “学堂乐歌”——新式学堂音乐教育的开端[J].音乐天地,2006

作者简介:高悦斌(1994-),女,汉族,籍贯:北京延庆,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天津音乐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猜你喜欢

李叔同
弘一法师的账单
李叔同:狠起来连自己都怕
李叔同谈论“咸”与“淡”
李叔同谈“咸与淡”
李叔同的“刁难”
李叔同的“刁难”
弘一法师李叔同(上)
李叔同的刁难
李叔同的一个动作
师者李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