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学习,让语文素养提升更有“仪式感”

2019-09-10郭巧妮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仪式感综合性学习语文素养

郭巧妮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挖掘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创新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多方位、全过程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让语文素养提升更有“仪式感”。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资源挖掘;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103-02

纵观人类语言发展长廊,那些璀璨的文学瑰宝都是在长年累月的实践学习中产生的:口耳相传的神话故事,民间流传的诗歌童谣,源于生活的戏曲小说……生活体验赋予人类的语言灵感,在厚积薄发的历史长河中,沉淀成最美的文化印记。而反观纵享现代文明的今天,我们享受网络“快餐文化”,沉浸“碎片化阅读体验”,却忽视了生活本真的美。

在短短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研究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其中,只有五至六年级编排每册各编排了一组综合性学习单元,分别是《有趣的汉字》、《走进信息世界》、《轻叩诗歌的大门》、《有趣的小学生活》。四组综合性学习所占课程比例较少,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极感兴趣,但往往浅尝辄止,师生都有意犹未尽的感受。

做生活的有心人,方能成为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才人。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坚持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我为学生搭建综合性学习平台,他们亦在学习中回馈我惊喜与精彩。

1.走进教材学方法,走出教材练素养

六年级上册第四组课程是童话、小说名篇,那些熟悉的故事情节早已深入人心。学生不满足于课文里的故事情节和语言描写,他们渴望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对文本的理解,演绎对文本的创作。因此,在单元学习结束之后,我们开展了一次“班级奥斯卡”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将课文故事改编成剧本,或融入自己的创造,或揣摩故事人物心理,通过自导自演,重新演绎人物形象。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任何外部(刺激)影响都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机能而被接受到主体认知结构中来的。同化是指主体认知结构对外部刺激进行过滤或改变而把它接纳到认知结构中来,而认知结构在同化外部刺激的过程中,自身结构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即顺应。通过这样的综合性学习,学生既“同化”了认知,不断充实已有认知,同时,也重新构造了已有的认知结构,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又如,在学习完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之后,围绕“乡愁”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分组,或搜集思乡诗歌,研究诗歌背后的故事;或采访家人,体味思乡之情;或带着老照片,讲述家乡山山水水、特有美食和风土人情。恰逢中秋,且所任教的班级学生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在这次“乡愁”主题的综合性学习中,收获了许多情感真挚的表达。课标鼓励学生习作写出真情实感,有了这样丰富深刻的情感体验,何愁学生没有动笔的冲动和能力?

教材是我们学习语言文字的依托,扎根这片沃土,砒砺耕耘,挖掘出更深刻、广博的学习资源,才能“学无止境”。

2.传承文化润心田综合实践习语言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沉淀了人类文明的精华,炎黄子孙有幸继承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古文、古诗、词语、赋、民族戏剧、书法、对联、灯谜、酒令、歇后语等,都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宝库。近年来,随着《中国诗词大会》、《诗书中华》等综艺节目的热播,传统文化再次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这也引发了笔者的思考,追寻传统,重返人类精神家园,能否成为一条综合性学习的蹊径?在执教六年上册《诗海拾贝》综合性学习课程中,我进行了大胆尝试。首先,在课堂上,采用“飞花令”游戏作为导入。学生对这一传统诗词极感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了抢夺飞花令的王牌宝座,学生加强日积月累和课后研习,即使是课余时间,也能看见学生吟诵诗词,对答如流。其次,在本单元学习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主题,诚如“课标”所言,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此次学习中,学生自由分组,自主确立主题,更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此次综合性学习中,“诗海拾贝”如一片雪白沙滩,学生捡拾了无数美丽的贝壳一有的搜集《诗经》,进行小组诵读;有的分类唐诗,共同赏析;有的成立诗社,尝试诗集创编。全班同学还将本班的诗作结集成册,取名《时光集》,有的担任美编,有的进行排版,每个人都是这本书的作者。这样的综合性学习体验,对每个学生而言都是美好而难忘的,他们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诗情画意,可以由自己创造。在本单元教学中,我还执教了《给诗加腰》一课。通过“点字成金”小游戏让学生体悟诗歌炼字之妙,学生举一反三地想起了许多类似诗句;通过“晒诗会”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学生写出了许多诸如“清风吻细柳,淡月醉梅花”之类的佳句;我趁热打铁,在课堂上举行了一场“晒诗会”,学生根据诗情画意创编古诗,男女生小组轮流发表,难分伯仲,最终,我通过对对联的方式让创编难度再登新高度,学生的表现依然十分出色。

这一组综合性学习之后,诗歌的种子已然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若说课堂上对学生的熏陶是“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那么,课后学生所呈现的学习成果,则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除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我还注重挖掘其它课外传统文化精髓。如利用元宵节开展元宵灯谜精彩、元宵诗词经典诵读,学生在这样的综合性学习中,穿越时空,探寻千年以前的语言文字奥秘和中华语言的博大精深。在端午节开展《离骚》诵读和“包粽子”体验。学生自带粽叶,配料不是实物,而是一张纸自己精心调味的“语言秘方”,学生在小纸条上写下自己的配料:有肥而不腻的五花肉,烧至金黄,口感软糯;有香甜的板栗,散发着独特的香气……这样的趣味“包粽子”,包進的是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采撷的灵感。调好配料,再请学生一起包粽子。

3.立足实践新亮点语文素养展风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是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灵感源泉。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会在学生心中播撒语言的灵感种子。

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习完《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一组课文后,组织学生开展“我当小导游”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用以往旅行中拍摄的照片作为素材,向同学们介绍风光;也可以在校园里开展“一日小导游”实景解说。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既巩固了本单元“把景物写具体”的单元目标,也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类似这样的单元课文还有很多,如,结合六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开展“民俗民风调查活动”,同学们用各种方式展示调查成果,或撰写调查报告,或绘制小报,或将自己的调查写成习作,在班级进行集中展示。

除了课堂学习资源,笔者还注重挖掘校外综合性学习资源。如利用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漆线雕特色,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综合性学习。学生通过欣赏作品,撰写观察习作;通过采访名家,编写新闻报道;通过整理材料,形成研究性学习报告。

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一个万花筒,汇聚学生的听、说、读、写,王崧舟老师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模块,,即: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需要注意的是这四个模块不是并列关系,如果说语文素养是一栋大厦的话,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也是最顶层的地位,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则是其三个支柱。在语文素养中没有离开语言的思维,没有离开语言的审美,也没有离开语言的文化。反过来说,思维的发展要通过语言的建构来实现,审美要通过语言的建构来实现,文化的传承也要通过语文的建构来实现。语文核养中,最核心的模块是语言的建构。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语文素养“大练兵”,其成果展示让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更有“仪式感”,让学生既注重眼前的语言建构,亦注重审美鉴赏与创作的“诗和远方”。

参考文献:

[1]徐光华《紧紧抓住教学关键着力培养核心素养——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初步探索与思考》.

[2]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尝试与思考.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理论版.2018年44期.

[3]许晨丽《挖掘小學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猜你喜欢

仪式感综合性学习语文素养
《小王子》的光芒照亮整个荒原
论互联网时代广告实践教学中的仪式感营造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安托南·阿尔托对后现代戏剧的影响探微
少年成长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