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肖像描写五法

2019-09-10王海艳

学习与科普 2019年8期
关键词:动静结合叠字修辞

王海艳

摘 要:肖像描写是语文中常用的写作方法,主要是为了揭示人物的身份、命运,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灵。常用方法有巧用叠字,动静结合,对比,修辞,与议论、抒情相结合等方法。

关键词:刻画性格,叠字,动静结合,对比,修辞。

肖像描写是指通过人的外在相貌,如外貌、表情、身材、服饰、风度等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塑造人物形象。肖像描写是语文写作中常用的写作手法之一,主要目的是为了揭示人物的身份、命运,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灵,为某一情节服务,为文章的中心服务。

一、巧用叠字。巧妙运用叠字,能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

比如描写人物的眼睛、眉毛时,可用“水汪汪(亮晶晶)的眼睛”、“细细的眼”、“弯弯的眉”、“淡淡的眉”等。描写头发如“整整齐齐的短发”、“一溜儿齐刷刷的刘海儿”等。其他方面又如“红扑扑、圆乎乎的小脸”、 “脏兮兮的脸蛋”、 “黑黝黝的皮肤”等等。

二、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法,它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它能使文章活泼生动,给静态的事物以生命和活力,活灵活现,直观形象地给读者以栩栩如生的印象。古诗文中经常运用这种方法,如: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贾岛《题李凝幽居》全诗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动感十足,有动作有声音,以动衬静,以响衬静,在月夜寂静之境中,一阵"敲“敲”来,反而更显的环境寂静,更精确地描绘出了诗意。

而肖像描写容易写静不写动,但如果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就会让读者产生联想和想像,从而增强表达效果。例如茹志鹃在《百合花》一文中写道:“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在一起,在他耳边抖抖的颤动着。他已经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中一飘一飘。”

三、运用对比。

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运用对比手法写人,可以分为:(一)同一人物不同时期、不同侧面的对比。如鲁迅在小说《故乡》中,这样描写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写中年闰土:“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通过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肖像对比,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民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

(二)不同人物间的对比。刻画人物性格,即使是同一人物、同一时间,从不同侧面也可以进行对比。如阿累的文章《一面》中这样描写鲁迅的外貌:“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这样对比描写,鲜明突出的写出鲁迅当时独具特色的外貌特征,给人印象极为深刻。

四、运用修辞方法。

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除此之外,课文里还涉及到的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等。学习修辞,不要死抠名词术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并能学会运用修辞手法造句。

例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如此刻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着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再如,鲁迅描写闰土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写杨二嫂“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群,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两处运用比喻、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将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

还例如,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作者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写出托翁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一个学生佳作中写道:“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将眼睛微微睁开一條缝,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小作者巧用多种修辞,虚实相生,深情款款。

五、与抒情、议论相结合。

一篇记叙文,在叙述描写中适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是一种极好的点染,会使人物形象可感,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渲染,主旨得以明确,主题得到升华。

例如魏巍《我的老师》一文中这样写道:“现在回想起来,他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还有,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写道:“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两个例子都运用了此法,使得人物形象立体、可感,让人难以忘怀。

偶然看到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为《看病》的作文,文中刻画了一位认真负责的女医生。在描写她细心呵护病人之后,小作者点染了一笔:“她的白大褂上一个小小的红十字格外显眼,仿佛是盛开在雪地里的一朵红莲花,那么美丽,那么圣洁……” 一个有着高尚医德的白衣天使形象就站在了我们面前,作者几句话对她的赞美之情也就溢于言表了。

还有这样一段写母亲的结尾:“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痕迹在她的身上显现。原本一头乌黑的亮发令人羡慕,而今却黑白交接,令人畏缩。原本容光焕发的面庞,而今却皱纹累累。原本漂亮洁,净的双手,而今却丑陋粗糙。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她的孩子,但她无怨无悔。这就是母亲!”结尾抒情议论既点明主旨,又余音袅袅,语言富有意蕴,耐人寻味。

总之,肖像描写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同学们在描写人物的肖像时,要明确描写的目的,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技法,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人,努力捕捉不同人物的肖像特征。只要留心观察,多做练习,就一定能写出反映人物精神面貌和文章主题的形神兼备的“这个人”。

参考文献:

1、河大版八年级下册教材《百合花》,作者:茹志娟

2、国家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故乡》,作者:鲁迅

3、国家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作者:鲁迅

4、国家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

猜你喜欢

动静结合叠字修辞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李白诗歌修辞与英译赏析
动静结合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研究
叠字家园
例谈“动静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动静适时转换的运用
叠字回廊
谈幼小衔接的数学课堂教学
成语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