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白诗歌修辞与英译赏析

2016-12-23万向兴施航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2期
关键词:修辞翻译李白

万向兴+施航

摘 要:李白的诗歌想象绚丽雄奇,多种修辞的精巧运用是他的一大特色。本文遴选出李白诗中三种典型的修辞格及其英译文进行分析.以期赏析原文的修辞之美及译文的翻译之妙。

关键词:李白;修辞;翻译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万向兴(1979-),男,汉族,云南宁洱人,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研究;第二作者施航(1993-),女,汉族,云南大理人,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02

李白是唐代的伟大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人物。李白笔下令人心驰神往的诗篇,不仅历朝历代都广为传颂,而且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英译领域,也备受中外译者青睐。例如H.A.Giles(翟理斯) 于一九二二年出版的Gems of Chinese Literature, 收录了二十二收李白的诗歌,在当时备受赞誉。Ezra Pound 翻译的Cathay《(华夏集》),收录李白诗歌十三首,在西方文艺界造成轰动。庞德认为李白的诗“仿佛在一千多年前就为意象派的创作宗旨提出了现实性的依据”。而翁显良的《古诗英译》、许渊冲的《李白诗选》、王守义的《唐诗宋词英译》等也为李白诗歌的翻译介绍做出了许多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白的诗歌雄奇瑰丽,他善于运用丰富而奇诡的想象,创造出寄托着诗人的情感意蕴和精神境界的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他的诗歌之所以独具风貌,是与他对修辞格的匠心独运紧密相关的。本文以李白诗歌中常用的几种修辞:比喻、用典、夸张为对象,分析这些辞言的语言之美以及其对应译文所体现的翻译技巧。

一、比喻

钱钟书先生曾说:“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精辟恰当的比喻不仅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艺术美,给读者带来审美快感,而且是作者借以抒发情感、产生审美距离,从而引人发思,达到艺术共鸣的有效手段(曾茂庆,2007,前言)。李白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想象丰富,情感充沛,在他手中,一支笔化出的不只是佳词丽句,锦绣文章,更是盛唐风月,大好河山。他的诗中充满了数不尽的绝妙比喻,山中怒放的鲜花如同是美人脸上的红颊,漂浮不定的浮云好似远方游子寂寞的乡愁,风流直下的瀑布也变做九天之上的银河横亘人间。他生动新奇的比喻使得他笔下描绘的事物由平淡变为动人,由枯燥而变为生动,变腐朽而为神奇,让他的诗文大放异彩,为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艺术体验。比喻中又有明喻与隐喻。

1.明喻

明喻是由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表明本体和喻体的相类关系(曾庆茂,2007,1)。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李白《夜下征虏亭》)

The flowers blow like cheeks that glow,

And lanterns beam as fireflies gleam.

绣颊,古时女子用丹脂饰颊,故称为绣颊。这句诗写的是月夜江行所见的优美景色,诗人月夜出游,一路来到征虏将军谢石所建的征虏亭庞,此时天地一片寂静,夜色如水,唯有天上的明月与江船上的灯火在夜空下还照出山间的野花红艳如同少女新妆后的丹颊。将山花比喻为少女的红颊已经是比喻出奇,而后一句“江火似流萤”,将流动的江火比喻为流萤,尤为生动传神。山间的红花与少女脸上的红霞一般艳丽,而江上的渔火也同飞舞的流萤一样令人神思悠远。此处译为“The flowers blow like cheeks that glow, And lanterns beam as fireflies gleam.”继承了原诗的明喻手法,将“如”译为“like”,将“似”译为“as”,准确恰当。一前一后的“blow” 和 “glow”,“beam” 和“gleam”皆是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诗歌中的本体“山花”、“江火”和喻体“绣颊”“流萤”在译文中也得到体现,添加了“glow”与“gleam”,将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性凸显出来,大大提到了译文的明白性与可读性。

2.隐喻

隐喻是英语中最重要的修辞手法之一,这种比喻不露痕迹,把比喻的关系暗藏在句中。用作本体和喻体的词,在特征、事物或概念之间,有着相似性—即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曾茂庆,2007,10)。隐喻的翻译可以与明喻一样,点名喻体与本体,帮助读者理解。李白的许多诗里都是用了这一修辞手法,例如下面这首《清溪行》:

人行明镜里,鸟度屏风中。

If you see a man walking on its

Banks, in the distance it seems

that he is crossing a gleaming

mirror; if a bird flies over, it

is as if it is above some brilliant

painted screen; ( Rewi Alley)

此诗是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秋后李白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借以赞美清溪及两岸的秀丽风光。译文如果不加以解释,英语读者恐怕很难一下子想到“屏风”指的是清溪两岸的重岩叠嶂的山峰。译者将其处理为“if a bird flies over, it is as if it is above some brilliant painted screen;”明确传达出原诗的寓意,帮助读者理解。

二、用典(Allusion)

用典是指引用或活用前任说过的话,或文学作品中记载的故事、神话等,用以比喻现实,说明问题,抒发情怀(朱徽,1996,114)。无论是中国古典诗词还是英美诗歌中,用典都是一种常见的、重要的艺术手法。李白诗歌的辞格中,用电视一个重要部分,他的诗歌中巧妙使用各种典故的例子俯拾即是。这些典故的使用让他的作品简洁含蓄,余韵悠然,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玉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拟古(其九)》)

The rabbit on the moon

Has vainly pounded the medicinal food;

The divine tree at the East Sea

Has become firewood.(唐一鹤《英译唐诗三百首》)

此句中采用两个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典故,即 “玉兔捣药”和“扶桑神木”。玉兔在月宫中常年不停地捣药,日升月落,不停不息。而扶桑是传说中的神木,为日所栖。玉兔捣药只是徒劳,一切成空,扶桑虽是神木,也有枯死成薪之日。唐一鹤的译文翻译处理原诗字面上的意思,但诗人想要传达的意义并没有在译文中得到体现,不熟悉中国文化的英语读者会觉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因此,充分了解译语读者对此信息的理解能力的译者,在采用在译文后加注的形式解释了典故的出处以及其含义。此类译文既传达了其中的含义,也在作者和译语读者中架起了一座桥梁。实现了两者的视域融合。

三、夸张

夸张也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刘腮《文心雕龙·夸饰》说:“自天地以降,豫入声貌,文辞所被,夸饰恒存。”这说明,夸张作为一种修辞格式,一向是被文人诗家所喜用的。艺术的夸张就是对现实中人或事物作一定的艺术渲染,使人感到更真实、更生动,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李白作为一个浪漫诗人,情感丰富强烈,性情真挚豪迈,夸张正是他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绝妙手段。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蒲歌》其十五)

Long, long is my whitening hair,

Long, long is it laden with care? (许渊冲)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出自(《秋浦歌》其十五),其绝妙之处在于通过“三千丈”的夸张效果所产生的惊人审美效果来突出形容愁之深(王竞,2007,22),将夸张与诗人内心的感情融合在一起。

人们说“愁白了头”,因为愁绪所以才生出满头华发,而诗人的白发竟然有“三千尺”那么长,足以想见诗人愁思之深切。诗人在此运用大胆绝妙的夸张手法,将内心的忧愁苦楚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许译通过叠词与叠句的反复使用,加强了疑问的节奏,表达出诗人强烈的哀愁感,生动展现了诗人极度抑郁的内心世界。实现了原文与译文的契合,最大程度地向读者展示了原诗的风貌。

参考文献:

[1]曾庆茂 英语修辞鉴赏与写作[M].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7.

[2]许渊冲. 许渊冲英译李白诗选[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2014.

[3]唐一鹤. 英译唐诗三百首[M].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5.

[4]徐忠杰. 唐诗二百首英译[M].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0.

[5]朱徽. 中英比较诗艺[M].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6.

[6]葛景春. 李白诗选(古典诗词名家)[M]. 中华书局, 2008.

[7]王竞. 试论李白诗歌的修辞艺术特色[D]. 安徽大学, 2007.

猜你喜欢

修辞翻译李白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浅谈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运用修辞
水浒英雄绰号的修辞艺术
运用关联理论解读新闻标题修辞手法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