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9-09-10陈凌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孝道当代大学生现状

【摘要】:孝道自古以来都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在提高当代人的道德素质、形成和谐的人伦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在针对大学生孝道缺失的层面上分析其社会、家庭、学校方面的成因,进一步提出加强当代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对策,以期能为大学生的道德建设提供一些意见。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孝道 现状 原因 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

1.孝观念淡薄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目前很多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中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现在的大学生几乎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长辈的百般宠爱,一切都是他们说了算。父母的过度溺爱使他们中的一些人从小就养成了不良的性格和行为习惯,遇事总是先考虑自己,从自我出发,逐渐形成了自私自利的意识 丧失了正确的自我评价,觉得父母为他们服务是理所当然,极少为父母考虑,有的甚至蛮横霸道,不把父母放在眼里,甚至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还会对父母心生怨恨,对孝道没有形成明确观念,孝理念淡薄。

2.孝意识缺乏

当代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他们认为父母对他们的好是天经地义,是理所当然,有的学生毕业工作后仍选择“啃老”,不懂得体谅父母,关爱他人,感恩老师,回馈社会。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大部分从小生活良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玩和吃,加之家庭没有“孝风”的洗礼和引导,对传统孝道的理解基本上没有 在学校,孝道教育没有纳入系统教育,学生在学习中更多学习的是书本知识,对孝的理解只停留于概念,孝文化并未深入学生们的内心,不利于学生树立强烈的孝意识。

3.孝行为失范

当今社会,大学生虐待父母、不赡养父母的现象并不少见,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影响,这与我国目前施行的孝道教育中在养老敬老方面教育上的欠缺和弱化有着直接关联。由于部分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差异性和社会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的行为特征往往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老师朋友缺乏关心、关怀和关爱,对父母要求多、感恩少,索取多、付出少,想的多、做的少,部分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私人目的,不惜找各种借口欺骗父母,并从他们身上索要钱物,这是典型的孝行为失范,没有形成正确的生活观、价值观,是与我们传统孝道背道而驰的行为。

二、当代大学生孝道缺失的原因

1.市场经济对孝道的冲击

在市场经济利益导向原则的冲击下,经济利益的原则逐渐成为主导人们行为的标准,物质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滋长,利益成了衡量一切的尺度。在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处理中,有人经常把个人利益摆在首位,以功利主义为出发点,首先考虑的是是否有利于自我,以“利”为目的主导着他们的行为和观念,当涉及到自身利益时,可以不惜牺牲道德原则为代价,有些人甚至连对父母的回报也要以能否获取利益来衡量。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价值观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有些人的孝道伦理正被逐渐淡化。【1】

2.学校对孝道教育重视不够

大学是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提升道德水平的重要阵地,学生的孝道状况和学校的教育有直接必然的联系。大学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责任。但是,由于学校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尚未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不少学校在教学实践上依然偏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对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不够,大学虽然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里面也有孝道方面的内容,但也只是以应试教育的形式来传授,对学生是否真正明白它的意义却不甚关心。在有限的道德课上,更多的也是向学生教授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无私奉献等高层次的道德要求,而对孝敬父母等最基本的道德教育却漠视,学校的道德教育目标中也没有明确的孝道教育的内容等等,从而导致了大学生的基本道德修养不足,孝道道德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缺失。

3.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目前很多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中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现在的大学生几乎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长辈的百般宠爱,一切都是他们说了算。父母的过度溺爱使他们中的一些人从小就养成了不良的性格和行为习惯,遇事总是先考虑自己,从自我出发,逐渐形成了自私自利的意识 丧失了正确的自我评价,觉得父母为他们服务是理所当然,极少为父母考虑,有的甚至蛮横霸道,不把父母放在眼里,甚至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还会对父母心生怨恨。这种父母的溺爱是当前大学生孝道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父母对子女的溺爱严重影响了孝道教育的有效进行。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也会使大学生缺乏孝心。一般来说,父母对子女望子成龙的期待越高,在对待子女的态度上就会越严厉。这固然是出于一个良好的目的,但这种过于严厉的做法有时往往会适得其反。由于大学生自尊和独立意识的发展,他们往往更倾向于接受朋友般的对待而不是权威式的服从。他们无法理解父母的苦心,而对父母过于严厉的做法产生排斥、抗拒以及逆反心理,甚至对父母心生怨恨,从而在无形中减少了他们对父母的情感依赖,在自己和父母之间竖起了一道无形的障碍。以上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当代大学生来说都是不适合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应该是平等和互相尊重的爱,反之都会不可避免的对子女的孝道产生负面的影响,导致他们孝道的缺失。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对策

孝道是中华名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在面对当代大学生孝道缺失的客觀现实情况下,必须高度重视,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以使社会更加地和谐,大学生孝道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发展的必然因素,又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等方面的原因,对此我们必须做出理性的思考、准确的判断。

1.社会参与

当代大学生的孝道教育不仅关系到学校系统教育、家庭的协同配合还需要社会的参与。社会的倡导、鼓励和规范是孝道在全社会形成的保障。只有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孝道。一是要发挥大众媒体宣传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各类大众传媒都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把推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的力量强化孝道面观念,通过各种手段制造和传播有利于孝道形成的方面,加强孝道的正面宣传,让大学生从优秀的作品和榜样的感人事迹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另一方面,还要对社会上各种孝道的反面教材进行批评分析,逐步在社会上营造孝道的良好氛围。二完善孝道的法制化制度化。一种道德规范的实施光靠个人的自觉是不够的,因为道德本身不具有强制力。目前,我们在孝道方面的立法虽然也有一些,如《宪法》中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抚养父母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暴力干涉老人的婚姻自由或者对老年人有赡养义务、抚养义务而拒绝赡养、抚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但仅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还需进一步的完善。

2.学校教育

现在的应试教育迫使学校更加注重考试而忽略德育的全面发展,虽然大学里都开设有思想政治课,但是这些课程早已被学生视为副科,认为是不重要的课程,在课堂之外关于孝道教育的活动讲座也很少,这样学生接触到的孝道教育除了课堂之外途径少之又少,要改变大学生的孝道教育现状,首先,设立合理的课程内容,包括感恩教育、孝道观教育。其次,定期开设相关讲座,引导学生向正面积极的一面发展。

3.家庭协同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加强青年大学生的孝道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一理性地对孩子施爱。对孩子的爱要适量,少了不行,多了就成了溺爱,就像食物一样。溺爱会使孩子形成一种自私自利不懂感恩的性格,阻碍孝道教育的发展。这就要求家长要理性地对孩子施爱,形成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多给予孩子尊重、理解和信任。家长不仅要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孩子,更重要的是要爱护孩子的心灵,这样,孩子回报给父母的也会是相互的理解、尊重和信任,而这种爱正是孩子行孝的动力。二重视孝道的引导教育,家长应改变以智育为主,德育为辅的教育方式,以往只注重智力发展、忽视孩子道德品质包括孝道培养的教育方式,重视孩子的孝道教育,培养他们的孝道品质。首先,家长应丰富孩子的孝道知识。其次,家长应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孝道意识。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应该让孩子了解他们为家庭、为子女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如让孩子明白母亲怀孕的艰辛和生产的痛苦,让孩子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和挣钱的不易,让孩子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的无私奉献等。再次,家长应从具体小事入手,培养孩子的孝道行为。实践是检验的真理,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孝道实践,比如说帮助父母做些家务,关系父母的健康,替父母分担解忧等等。三是要发挥家长的孝道表率作用。家长是家庭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其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及生活细节都会给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极大的示范表率作用。其行为不但影响子女的发展方向,而且决定能否赢得子女的信任和尊重,取得家庭教育的主動权。因此,家长在孝道教育活动中,应该首先注重自身孝道行为的规范,做孝敬长辈的楷模。

【参考文献】:

【1】黄晓艳.当代大学生的孝道观及构建[J].学理论,2012(32).

【2】肖群忠.传统孝道的传承弘扬与超越[J].社会科学战线,2010(3).

作者简介:陈凌(1987.7-)男,汉族,籍贯:湖北,职称:专业技术12级,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石柱县委党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猜你喜欢

孝道当代大学生现状
塑成作为伦理主体的父母与子女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浅谈中学生的孝道教育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