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新课改下高中音乐教学中对合唱训练的对策探讨

2019-09-10王菊刘思倩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合唱训练教学对策音乐教学

王菊 刘思倩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教育对于高中音乐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音乐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强化学生的艺术感知、表达及艺术情操提高审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种背景,中学音乐教师在高中建设课堂教学中对合唱训练等艺术类的教学活动更加深化开展,以培养学生感受合作及艺术审美的重要价值为重要导向。本文结合实际课堂教学经验,对“刍议新课改下高中音乐教学中对合唱训练的对策探讨”这一节课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音乐教学;合唱训练;教学对策

歌唱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表达方式,通过歌唱歌曲,人们能够表达出内心的不同情绪与感想,如:悲伤、激动、愉悦等。高中音乐教师要认识到歌曲演唱对于培养学生情感价值的重要性,充分发掘歌唱教学资源,将歌唱教学与合唱训练相结合,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促使学生认识到合作、配合的重要性。通过合唱训练,能够让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理解歌曲中的情感,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优化开展合唱训练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广,高中音乐教师积极调整自身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将合唱训练作为开展课堂歌唱教学的主要手段。为了进一步提升合唱训练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合唱训练的教学价值,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合唱训练作品,优化合唱训练的各个环节,提高合唱训练的教学水平。

但音乐教师也要考虑到班级学生的特殊性,考虑到学生的高考压力,结合实际情况,达到对人情感上的抒发及引导,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训练效果,教师要结合学生兴趣选择合适的曲目,避免选择过于专业或者歌唱难度较大的曲目,以便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融入演唱过程。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长江之歌》作为合唱训练曲目。高中音乐教师可以先播放“《我的中国心》”这一歌曲,调动班级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爱国思想的引导下思考“我国的两条主要河流”及感知“长江”,促使学生对长江产生敬仰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根据歌曲音频学习演唱,根据“1=C 2/4 1 3 |5 3 |1- |1 3 |5 3 | 1- ||;“ma mei mi mo mu”练习声音及气息的控制,以奠定坚实的合唱基础,提高本堂课的合唱训练效率,促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本歌曲的合唱基本技巧[1]。

二、关注合唱训练过程,激发学生音乐需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合唱训练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合唱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歌唱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教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兴趣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高中学生对于音乐学习都具有较大的兴趣,但是单一、反复、枯燥的合唱训练过程会让学生感到厌烦,从而降低训练效率。这就需要教师把握住学生的学习新区,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合唱作品,观看相关曲目演唱视频,激发学生对于合唱训练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并且通过合唱训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实现合唱训练的教学目的[2]。

在《黄河大合唱》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体验歌曲宏伟、磅礴的气势”、“感受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了解旋律、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了解《黄河大合唱》创作的背景”等教学目标,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观看相关背景资料,且播放一段音乐视频,让学生一边观看壮观的黄河景色,一边体验歌曲中的情感,促使学生以一种激动、热烈的感情歌唱!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提高对艺术的审美情趣。

三、创新训练方式多元化,满足学生情感多样性

随着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及人们需求的提高,高中音乐教师要想在达到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表达,就必须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合唱训练方式、把握学生的学习感知水平来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唱训练,提高训练效率。为了进步一加深学生对于合唱曲目的理解,教师必須活跃教学思想,可在合唱训练中适当引入肢体语言,通过肢体动作及体态律动,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知,强化学生的艺术涵养,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3]。

在上述《黄河大合唱》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个曲目内容,在合唱训练中插入一些较为简单的肢体动作,如在“黄河船夫曲”这一乐章的合唱训练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模拟划船的动作,随着歌词内容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一边划船,一边唱歌”的过程中学习合唱,形成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4]。

四、科学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提高学生合唱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师要认识到学生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开展课堂教学评价,为学生提供科学、公正、客观、全面的课堂教学评价,促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此外,开展课堂教学评价,还能够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反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训练成果,进一步提高班级学生的合唱训练积极性,提高音乐课堂的合唱效率。

在歌曲合唱训练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对训练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提高合唱训练的有效性;高中音乐教师可以结合课前制定的合唱训练教学方法,将班级学生分小组或者分“声部”进行教学效果的分析,明确提出不同小组学生的合唱配合程度,且对班级整体的配合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给予学生一定的建议,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配合,提高合唱效果。音乐教师还可以对班级中明显不配合的学生进行评价与疏导,提出“小声跟随大部队歌唱”、“自己先私下练习”等建议,促使班级学生能够全部都参与到训练中,提高班级整体的合作水平[5]。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艺术需求的不断提高,音乐教学不仅仅要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还要通过音乐教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形成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念和良好的合作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高中音乐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关注合唱训练过程,创新合唱训练方式,科学开展课堂教学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合唱训练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唱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中阶段对音乐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倪柔娟.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中合唱训练的开展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80+82.

[2]王莹.高中合唱基础训练实践与探究[J].北方音乐,2019,39(17):152-153.

[3]余乐燕.简述优化高中音乐合唱教学的策略[J].北方音乐,2019,39(15):205-206.

[4]莫模江.新课改下高中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探讨[J].戏剧之家,2019(23):163-164.

[5]袁萍.新课改下如何优化高中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J].黄河之声,2019(04):106.

作者简介:王菊,1997年11月生,性别女,汉族,籍贯四川省广元市,单位:西华大学,职位:学生,学位:本科,研究方向:声乐

二作: 刘思倩.2001年8月生,女,汉族。籍贯四川成都,单位:西华大学,学位:本科

猜你喜欢

合唱训练教学对策音乐教学
职高合唱训练中跑调问题的解决措施
浅析合唱训练的基本方法及注意问题
合唱有益于农村学生行为习惯之养成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