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引导法在中职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实践应用分析

2019-09-10苏兴武

学习与科普 2019年9期
关键词:大学体育中职院校教学

苏兴武

摘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礎教育,其主要特色在于它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质。然而,多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传统的基础教育模式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高分底能”的现象。本文主要探讨“思维引导”法在中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思维引导 中职院校 大学体育 教学

“引导教学法”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促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的重要途径。目前,这种教学模式已普遍被教师接受并运用。但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许多体育教师都认为它与“精讲多练”的教学要求相矛盾,而依然采用“注入式”教学模式;而有些教师即使接受,也由于运用不当反成了“放羊式”教学。因此,如何将“引导教学法”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应用是体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着一个继承与改革的矛盾。这虽是老生常谈又貌似简单的命题,但在现实中却是一个极为敏感又极为复杂的问题。这就使得我国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突破口,缺乏对改革力度的把握,使体育教学改革游离于改革和改良,甚至是“改动”之间 。

一、中职大学体育与训练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既称“注入式”又称“三段式”,即是以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为顺序进行的,运动技术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这种模式教学过程是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体活动规律为主线的,它缺乏学生自我目标提出和追求的动力机制,教学环节偏重教师一方,单纯强调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方法。诚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很重要的,不容忽视,但在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从备课到教案的实施一切都是教师在活动,学生只能根据教师所设计的方案被动地执行。尤其在基本部分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注入式”教学,即教师从主观愿望和经验出发,教师讲、学生练,产生错误动作教师给予纠正,学生掌握技术的情况由教师给予评价,只有教师的积极活动,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学生往往只有模仿,没有创造。由此可见,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不足之处,即在教师严密的组织下,大密度高强度练习的挤压下,学生获得的时间较少,空间较小,思考探索问题没有余地,导致学习气氛沉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相矛盾。 中职院校体育课程是面向中职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中职学生具备健康的体魄、屡败屡战、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掌握1―2项终身体育锻炼的运动技能,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意识、顽强的抗压抗挫能力,为未来职业岗位需要打下良好的身心基础;通过“职业类型体育模块”的学习,培养学生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身体素质,提升职业岗位必需的体育素养,预防常见职业病,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成为企业需要的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

二、中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的现状

(一)体育教学目标单一化

“引导教学法”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思想,它是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的不足和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而提出的。其内容是:体育教学要从传统的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的体育教学;从体育教学的生物、社会、教育、心理方法等多重原理出发,注重不同年龄段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体育兴趣和体育价值观念的培养;把握好学生的主动性、差异性、潜在性、民主性、全体性原则。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起好组织、启发、引导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观积极性,发动其主观能动,促其对体育之自觉,达到身心全面发展,并从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同时,改变单纯用心率、密度等生理学指标来评价任何体育课的思想。体育教学中限制学生目标追求的广度,约束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以单一化目标确立不同个体的努力方向,束缚了个性的发挥,不利于个性的培养。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选择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竞技项目为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苛求技术的规范性,将主要作为健身手段的运动技术本末倒置为体育教学的目的,混淆了对于手段与目的的认识,造成了教学目的的偏差,在教学过程中,对动作的技术要求过高,削弱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与欲望,无助于体育教学目的的实现。在体育教学中,将保证正常体育教学的纪律要求扩大化,片面追求教学组织的外在一体性,忽视教学效果的实效性,使体育教学成为按部就班的机械操演,失去了体育教学应是授之以道的真正意义。在体育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个体基础差异,不考虑学生的主观努力和进步幅度,以笼统的划一标准进行教学评价,既缺乏激励性,又有失公允。

(二)教学观念与方法不足

而现在的体育教学中,我们普遍能感受到“以运动技术为中心”,注重“三基”,片面追求课的负荷强度来刺激学生体质增长等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存在;也能看到“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传习式”、“灌输式”等陈旧的教学方法的身影。还有就是扭曲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教学中只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重“讨论”体现学生的主动探究。在公开课或示范课中搞花里胡哨的表演,整个体育课似乎成为了少数人的舞台,而大多数学生成了无聊看客,同时还不时地停下练习让学生“讨论”,看起来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际上根本没有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没有完成体育教学应完成的任务 。

教学前滚翻分腿起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的动作,然后就前滚翻分腿起的动作进行示范和讲解,再让学生进行几次练习。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感到完成动作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结束时,不是站不起来,就是站起来时两腿弯曲。于是我就请学生思考和比较:前滚翻和前滚翻分腿起两个动作完成难易的关键在什么地方。我再借助动作的图解,让学生找出在做两个动作时身体重心的变化。学生发现:在前滚翻时,人的身体重心起伏不大,而前滚翻分腿起,人的身体重心有较大的起伏,尤其是在结束姿势时,重心有较明显的提高。然后我请学生想一想,怎样用已学过的力学的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后,我因势利导地给他们指出两点:一是如何增加一个动力,帮助提高身体重心;二是如何在动作结束时有一个适当降低身体重心的姿势。动力的获得可通过两个方面:一是在动作开始时增加两腿向前蹬地的力量,使身体有较快的向前滚翻的速度;二是在滚翻至身体坐垫时,两手及时靠近胯前推垫获得。两手推垫的时机和位置一定要恰到好处。如果两手推垫过早或位置离身体较远,推垫的结果不是动力,而是一个向后的阻力。为适当降低动作结束时的身体重心,学生就要在练习的过程中做好折体,并加强髋关节的柔韧性练习。经过启发式的讲解,学生对动作的要领加深了理解。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肌肉的感受。通过学生间相互观摩指正,最后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前滚翻分腿起的动作。

三、“思维引导”法在中職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的实践

(一)运用体验型课堂模式进行引导

“体验型”课型就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用亲身的经历去理解、感悟、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依据所教授的不同内容,设计出不同的体验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体验中内化知识、升华情感、积累经验、提高能力。“体验型”课型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人了实践的环节,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化知为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完成从“以教为主”到“教学各半”,再到“以学为主”,直到学生可以“独立学习”的转化过程。要“化学为思,学思结合”,“思”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及对“体验”中身临其境的情景进行思考、感悟、整合的过程,也就是“悟”的过程。要“化理为情,情理交融”,即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实践环境中,以亲身的感性认识产生丰富真切的情感体验,进而深化和升华理性认识。要“化知为行,知行统一”,人的才能只有符合社会实践要求,才是真正的才能,思维引导法课型教学中的化知为行,就是以提高学生这种实践能力为目的。

(三)体育教学设计多样化、生活化,注重学生的兴趣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过程中,体育教学的设计摆脱了过去千篇一律的以“运动项目”为主题的单元和课程设计,现在涌现出了以“生活”、“情景”、“故事”等为主题的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出现了多样化,如有以增强体质为主的教学设计、以运动处方为主的教学设计、以领会故事历史为主的设计、以增加学生适应社会为主的设计等等。

“引导教学法”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仅可行,而且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其操作的关键在于合理的设计和教师教法的正确运用。“引导教学法”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合理恰当的运用,不但使学生学习动作技术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更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愉快的体育活动中既掌握了动作技术要领,学会了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又发展了智力和创造力,从而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四、结论

总之,体育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体育教师要积极广泛探索现代化的体育课堂教学新模式,设计出更多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以推进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运用思维引导法,既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实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创新,在教学改革中走进一条适合体育教学发展的新路。

参考文献:

[1] 商汝松. 基于职业体能需求的中职体育课程体系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6,06:104-106.

[2] 何景龙. 西方体育教学对于我国中职体育教学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5,11:170-171.

[3] 朱宗海.探究式教学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202-203.

[4]锡林托亚.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引导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7).

[5]郭梅君.体育课中的“引导教学法”教学[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04).

[6]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7]王瑞雪,王利庆.“引导教学法”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理论观察,2001,(4).

[8]高随运,王建辉.浅析“引导教学法”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体育学院学报,2003,(2).

猜你喜欢

大学体育中职院校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与分析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