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支持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2019-09-10徐宏琴

天津教育·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效果

徐宏琴

【摘  要】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这个浪潮的推动下,各个行业人员都在分析信息技术的优点,试图为自己的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教师在教学中也不例外。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优化课堂的教学结果,为学生顺利掌握有关的知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分析了将信息技术应用在美术课堂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应用策略,希望为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带来启發与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社会发展带来空前的进步与便利,基础教育的教师也开始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那么,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哪些必要性呢?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认知和经验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以前传统的教学观念里,教师为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渗透的基本方式之一,大多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现成作品让学生临摹或模仿,或者让学生进行大家著作的死板鉴赏教学,导致教师的教学思路变得越来越狭窄,学生的思维也变得越来越单一的传统教学理念早已被摒弃。而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多样的教学环境,还要为学生提供灵活而多面的教学支持。

近几年教育部高度重视学校信息技术的发展,相继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文件,提出了让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的建议,在一定意义上为推动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应用大大缓解了传统教学形式中的单一、闭塞和死板形式,为教师提供了诸多的教学选择。教师可以通过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微课、慕课等新媒体终端,增强课堂的活跃性,让艺术学科教学变得更加有趣、高效,从而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为高效课堂带来极大的可能。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美术教学,可以在网络中搜集与教材相关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联想或想象,让学生与美术联系在一起,最终提升学生的美术品位和创作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再现,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进行美术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作品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提升学生的艺术灵感。但如果教师在美术课堂采用讲解的形式显然是无法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进行一定的情境再现,让学生看到相关的画面就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鉴赏能力。

例如,教师在新授四年级美术《飞天》一课时,此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领略我国古代艺术作品飞天的动势美和线条美的艺术特点,学生能利用流畅的线条,运用线描手法表现飞天的各种姿态,在达成此目标的情况下教师又进行知识拓展:通过多媒体展示“嫦娥奔月”的动画视频,并为学生进行相关的知识拓展,提供太空人员工作的场景,为学生播放火箭发射飞向太空的画面。在浩瀚的星空中,学生感受到宇宙的美好,顿时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在美妙的太空之旅中,学生的身心放松、愉悦,对祖国的科技发展产生了赞叹之声,也产生了对太空进行研究的冲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美术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带动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为美术高效课堂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资源整合,提高艺术学科教学有效性

在信息技术发展快速的背景下,教师应不断学习和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而新媒体的创新应用,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搜集与检索提供了更为开放灵活的网络平台。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在尊重教材知识的基础下,进行相关资源的拓展,并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状况,让学生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中。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才能体现新课程改革中提到的学生主体地位,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吸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高效课堂带来助力。

例如,在组织《在快乐的节日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并表现节日里人们的表情、动作和环境,表现欢乐有趣的节日喜庆和人们庆祝的场景。完成教学任务以后教师又借助互联网搜集到很多的传统节日里的活动图片,如有春节的对联、中秋的月饼、元宵节的元宵和灯笼等进行知识的拓展。当这些图片呈现给学生时,他们个个精神起来。接着,教师让学生看到每个图片说出其对应节日。如此,学生的兴奋劲头达到制高点,他们纷纷说出了具体的节日名称。

多媒体课件集中展示,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我国各个节日的了解,还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情感特色,在逐渐熏陶中提高美术教学的实效。再如,在学习《立体贺卡》一课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立体贺卡,在学生看得入神之际,我询问学生:“刚才播放的立体贺卡中,你们记住了哪一个?你们能凭借自己的印象折叠制作出来吗?”如此,学生变得兴奋异常,每个学生尽快拿出自己的彩纸快速折叠并剪刻绘制起来。之后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陈列出来,然后进行“评优大赛”。全班学生都是评委,哪一个学生的选票最多,就算哪个学生胜利,胜利者将获得教师提供的奖励——一支彩笔。经过这样的教学尝试,不仅带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带动了学生对下一节课的期待,课堂效果不言而喻。

(三)激励资源贡献,提升学生对美术的情感

交流互联网时代,以互联网为依托,不仅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学生之间也可以利用互联进行交流和互动,甚至可以进行资源的共享。资源共享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在互联网自主学习中,学生既可以是资源的发明者,也可以是学习交流的发动者。在网络互动中,学生可以对艺术的起源进行交流,也可以对艺术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方法进行共享。美术教学中也可以借助共享平台,实施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让不同的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学生的美术情感,带动小学美术课堂的高效教学。

例如,在组织学习《肖像艺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让学生走向自己生活的周围进行观察,并搜集相关的肖像艺术照片,让他们用摄像机照下来,然后整理成图片集分享到班级的群里。因为一说让他们分享到公众平台,他们肩上的责任重了,并在课下进行积极的搜集,在分享的过程中也尽力为大家呈现最美好的肖像。教师还通过课件给学生播放许多大家熟知的表演艺术家的滑稽幽默肖像艺术照片,学生兴趣盎然,作品表现得非常成功。由此,在媒介共享平台的作用下进行素材的交流,一起欣赏各种主题的肖像,会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尤其是在资源共享与互动中,教师扮演了监督者和话题讨论者的角色,与学生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不仅唤起学生对美术的喜爱和劳动收获之后的自豪感,还提升了学生对美术的积极情感,学生的美术素养也在悄然提升。

三、结语

总之,小学美术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对小学生的情感与综合发展素养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美术自身的艺术性较强,教师需要结合一定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注入新的活力。美术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创设一定的游戏,让学生积极投入课堂互动中。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美术的探究主动性,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素材积累积极性和交流情趣,实现其美术创作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在信息技术的驱动下,学生学得更快乐,教师教得更高效,课堂显得更和谐。

参考文献:

[1]任群.例谈信息技术引领下的小学美术新课堂[J].美术教育研究,2018(20).

[2]刘丽.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的初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6).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教学效果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案例教学法与标准化病人联合教学提高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效果的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