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运行绩效评价

2019-09-10张夏恒陈怡欣

中国流通经济 2019年9期

张夏恒 陈怡欣

摘要:设立跨境电子商務综合试验区作为我国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试点政策,历经几年的发展,虽已初具成效,但对其运行状态与绩效状况尚缺乏系统评价,这会影响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经验总结与问题梳理,不利于其后续健康发展。为评价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运行情况,基于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状况,从基础绩效、服务绩效、成长绩效三个维度入手,建立包含3个二级指标和11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赋权,构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运行绩效评价模型,对2018年中国35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运行绩效进行评价。研究发现,35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运行绩效参差不齐且差异显著,可分为三个档次。从整体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运行绩效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且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步递减的趋势;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运营绩效与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不同档次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运行绩效差异显著,这与它们之间的指标差异相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运营绩效与其获批批次显著相关,优先获批的综合试验区运行绩效优于后面获批的综合试验区。从具体指标看,基础绩效指标与服务绩效指标是影响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运行绩效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运行绩效;基础绩效;服务绩效;成长绩效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66(2019)09-0073-10

一、引言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是中国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之后,针对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提出的又一试点项目,是中国设立的综合性质的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性城市区域,主要目的是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跨境支付、跨境物流、海关、商检、退税、结汇等交易环节针对业务流程、技术标准、监管模式、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试点运行,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构建一个服务于跨境电子商务的生态系统,抑或打造一个完整的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以此为基础,试图提出一套适应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运行规则和管理体系,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可推广的经验。2015年,国务院同意设立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16年,在上海、广州、天津、郑州、深圳、成都等12个城市设立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18年7月2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北京、呼和浩特、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南昌、武汉、长沙、南宁、海口、贵阳、昆明、西安、兰州、厦门等22个城市设立第三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①。自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设立以来,我国共计设立了三批35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经过几年的运行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对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运行绩效进行研究,既有利于探索项目良性健康运行规律,也有利于推动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二、文献综述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引领全球市场,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的研究成果颇多,研究领域涉及面广。一些研究成果肯定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并对其优势进行了分析。比如,王惠敏[ 1 ]认为,跨境电子商务可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崔雁冰等[ 2 ]指出,跨境电子商务在电子信息技术与经济全球化全面发展及我国与国外经贸合作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并成为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戈麦斯·赫雷拉(Gomez-Herrera E)等[ 3 ]、弗克(Falk M)等[ 4 ]研究指出,在跨境电子商务影响下传统外贸模式被改变,跨境电子商务驱动下贸易更加便利化[ 5-6 ];还有学者指出,跨境电子商务对我国每年的国际贸易增长具有正向影响[ 7 ]。

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影响因素方面,研究成果比较多。有研究从阻碍因素入手剖析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比如,来有为等[ 8 ]认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在通关服务、市场监管体系、结汇方式等方面仍然有待改进;孙蕾等[ 9 ]认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存在显著的政府监管问题,主要表现为偷税漏税现象严重、检验检疫问题、市场秩序问题;张夏恒等[ 10 ]认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困境表现为物流成本高,运输及配送周期长,面临诸多环境风险、汇率风险、退换货物流困难等。有研究分析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物流、支付、财税、海关、商检、法律、汇率、交易成本、语言成本、包裹递送、政府扶持性政策、政府效率、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等[ 11-15 ]。

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发展评价指标构建方面,直接相关的研究成果不多,大多借鉴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的评价指标。比如,杨坚争等[ 16 ]曾依据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流程,构建跨境电子商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网络营销、电子支付、通关、物流与法律等方面;赵志田等[ 17 ]曾对中国662家企业进行数据调研,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跨境电子商务能力水平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综合评价浙江与广东相关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熊励等[ 18 ]依托技术—组织—环境(Technology-Organi? zation-Environment,TOE)框架,构建区域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跨境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发展情况、通关速度、支付水平及交易环境支撑水平等方面。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设立几年以来,相关研究文献尚不多见,且现有文献多以广州、杭州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情况[ 19-21 ],个别文献基于互联网金融支持视角研究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提出银行互联网金融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服务方案[ 22 ],极个别文献对第一批和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发展水平进行统计测度[ 23 ]。对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已有文献较少关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缺少对现有35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绩效的评估。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成立是我国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一项新的尝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依托政府监管与服务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因此其运行绩效评价指标需要关注基础性指标和服务性指标等方面。

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运行绩效评价指标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发展并非仅仅涉及单一环节,既要关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诸多环节,也要关注一些支撑服务项目。在构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关注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相关的生态系统,以及信息技术环境与服务支撑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时,还参考了苏为华等[ 23 ]关于我国跨境电子综合试验区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和马述忠等[ 24 ]关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上市企业综合绩效的测度指标,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运行绩效定义为一级指标,即Y,包括3个二级指标和11个三级指标。具体参见图1。

1.基础效率

基础效率主要指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与跨境电子商务活动相关的基本交易状态,采用多个指标评价基础效率,希望可从多个角度评估该区域跨境电子商务的具体运行效率。在基础效率评价方面,共选取了三个指标,即与跨境电子商务相关联的企业密度、消费者密度与交易额。其中,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密度=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数量/人口总数,该指标主要从企业角度反映该区域跨境电子商务活跃程度;跨境电子商务消费者密度=跨境电子商务消费者数量/人口总数,该指标主要从消费者角度反映该区域跨境网购活跃程度;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主要反映该区域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频率与金额。

2.服务效率

服务效率主要指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跨境电子商务活动提供的服务项目。服务项目包括两类:一类是硬件服务,这些硬件服务主要包括跨境电子商务活动所依附的支付、物流、配送、配套园区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与运行;另一类是软件服务,这些软件服务主要包括政府对跨境电子商务活动的支持,包括颁布的法律法规、营造的良好环境。共选取跨境支付企业数、跨境物流企业数、跨境电子商务园区数、跨境电子商务政策项目数四个指标。

3.成长效率

成长效率指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发展水平与成长潜力,主要包括创新综合试验区发展模式的潜能、人才储备、政府服务水平和园区业务增长水平。共选取创新能力、人力資源水平、政府服务水平、园区业务增长水平四个指标。其中,创新能力指标反映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创新活跃程度,多用来衡量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的基础效率;人力资源水平指标主要反映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人力资本情况,也用来反映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具体运行方面的人力产出效率;政府服务水平指标主要反映政府机构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服务的基本效率;园区业务增长水平指标主要反映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每年的具体运行绩效水平。

(二)指标赋权

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运行绩效评价指标赋权方面,主要结合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指标赋权分为四个步骤,具体如下:

第一步,在该领域选取合适的专家组建专家意见小组,将所构建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评价指标体系及Saaty标度法评价表提供给各位专家。

第二步,各位专家根据评价标准对各指标进行评价,得出判断矩阵。

第四步,对各位专家的意见进行整合,征求每位专家关于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计算平均值,从而得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权重[ 23 ]。计算步骤省略,指标权重参见表1。

(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运行绩效评价模型

在前文给出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运行绩效指数进行合成,基本思路主要包括横向和纵向两种。

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运行绩效评价

(一)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阿里巴巴研究院、中国商务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 mation Center,CNNIC)、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Wind数据库、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内部数据等。对于一些缺失数据,采用聚类法进行弥补。由于跨境电子商务属于较新事物,有些相关数据仍处于缺失状态,考虑到相关数据的可得性因素,选用网商密度和网购消费者密度来替代跨境企业密度和跨境电子商务消费者密度。同时,选取2018年中国35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数据,采用极值化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二)实证分析

结合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可以得到2018年我国35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综合运行绩效指数。具体参见表2。使用SPSS21.0软件中的欧式平方距离法测量组间距离,聚类分析35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指标数据,得到聚类分析结果的树形图。具体参见图2。然后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所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参见图3。最后,考虑到近年来我国分批次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现有35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分三批次于不同年度设立,按批次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运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如图4所示。

1.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运行绩效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

根据表3和图2数据,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无论是综合运行绩效,还是基础绩效、服务绩效、成长绩效,均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从整体上看,综合运行绩效呈现出由东往西逐步递减的趋势,东部地区的综合运行绩效指数为49.06,显著高于中部地区的33.07和西部地区的28.49。不仅如此,中部地区的综合运行绩效指数也高于西部地区。从基础绩效、服务绩效、成长绩效看,也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步递减的趋势。

分地区来看,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综合运行绩效指数均不高,即便最高的东部地区也未超过50,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更低。可见,整体来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目前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这主要是因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出现时间不长,且跨境电子商务属于新兴事物,其发展仍处于不断探索中。

从单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表现看,东部地区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大部分排名靠前,排名靠后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多位于中西部地区。结合聚类分析结果(见图2),处于第一档次的3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全部位于东部地区,占比为100%;处于第二档次的14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有11个位于东部地区,占比为78.57%,仅有2个位于中部地区,1个位于西部地区。这表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绩效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

从地区间差异看,针对综合绩效因素,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差异度相较于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差异度而言,二者差别较大。具体参见表3。从基础绩效和服务绩效看,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差异度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差异度差别也较大。从成长绩效看,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差异度更是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差异度。这說明,从成长前景来看,东部地区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要显著领先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2.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运行绩效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根据2018年中国城市GDP数据,分别按聚类结果档次和表2排序数据取相应城市GDP的均值,得到表4数据。由表4可知,2018年处于第一档次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所在城市的GDP均值是23 470.35亿元,显著高于第二档次的均值(13 296.71亿元),而第三档次均值最低,仅为6 760.03亿元;2018年第三档次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所在城市的GDP均值是第二档次的50.84%,是第一档次的28.80%。再根据表2排序数据分析 2018年前五名与后五名、前十名与后十名城市的GDP均值,前五名的均值为18 901.88亿元,显著高于后五名的均值5 121.81亿元,且后五名数值仅为前五名数值的27.10%;前十名的均值为15 366.57亿元,后十名的均值为5 987.32亿元,且后十名数值为前十名数值的38.96%。通过比较前五名与后五名、前十名与后十名数据发现,后十名占前十名数值的比重要高于后五名占前五名数值的比重,这也说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绩效水平与其所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成显著正相关关系。

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运行绩效整体看,其表现与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经济发达地区的综合试验区具有较高的综合运行绩效,经济相对薄弱地区的综合试验区运行绩效相对较低。无论是第一批的杭州,还是第二批的上海、深圳、广州,还是第三批的义乌、厦门等,其综合运行绩效均排在前列。即便第三批次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成立仅半年时间,那些传统经济强市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也表现出了较高的运行绩效。从细分指标看,这些差异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薄弱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具体表现为中西部地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集聚程度不高,跨境网购消费增长不快等。经济发达地区不仅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而且其经济水平较高,进而决定了居民消费水平较高,因此能够拉动跨境电商消费行为,亦反向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及其关联产业的发展。经济发达地区除具有产业优势外,在基础设施建设、商品流通网络、互联网普及与信息技术等方面,也吸引着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集聚,具备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先机;而经济落后地区在这些方面均不具有优势,特别是在人才吸引、企业吸引、资金吸引、技术吸引等方面劣势明显,需要加以改善。

3.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档次差异显著,且与指标差异相关

结合聚类分析与综合排名,35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运行绩效可分为三个档次。第一档次为杭州、上海和深圳,其综合运行绩效指数分别是80.44、77.78、74.53,显著高于其他综合试验区。第二档次是广州、义乌、苏州、郑州、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成都、天津、南京、北京、合肥、无锡,其综合运行绩效指数位于40~70之间。从构成指数的细分指标看,第二档次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之所以落后于第一档次的综合试验区,其主要原因在于基础绩效和服务绩效较弱。但第二档次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具有良好的成长绩效,从发展的角度看,第二档次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具备快速发展的能力。第三档次是重庆、哈尔滨、海口、威海、南昌、珠海、武汉、唐山、西安、贵阳、兰州、长沙、东莞、昆明、南宁、呼和浩特、沈阳和长春,其综合运行绩效指数偏低,均低于40,个别地区甚至低于20。除重庆属于第二批综合试验区外,第三档次其他综合试验区均属于第三批次。这些综合试验区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基础绩效和服务绩效偏弱,成长绩效也存在明显差距,导致综合运行绩效显著低于其他地区。

4.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运行绩效与其获批批次显著相关

截至目前,我国现有的35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是分三次获批设立的。其中,第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设立于2015年,第二批设立于2016年,第三批设立于2018年。由图4可知,无论是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综合运行绩效,还是基础绩效、服务绩效、成长绩效,第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表现均显著优于第二批,第二批的表现又显著优于第三批。由表5可知,在综合运行绩效方面,第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数值为80.44,显著高于第二批的57.05和第三批的31.85。可见,在综合运行绩效方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越早,相比于获批晚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其绩效越高。在基础绩效方面,第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数值为67.37,显著高于第二批的42.31和第三批的22.81;在服务绩效方面,第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数值为78.18,显著高于第二批的44.21和第三批的24.24;在成长绩效方面,第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数值为92.34,略高于第二批的81.75,但显著高于第三批的46.70,且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成长绩效同样显著高于第三批。这主要是因为,不同批次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时间不同,其享受相关红利的时间长短也不同,从而导致这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表现与其所获批次先后顺序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仅有杭州一个,再加之杭州受到阿里巴巴这个跨境电子商务巨头的拉动,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数量众多,带动了杭州乃至浙江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及配套要素的发展,促使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处于领军地位。第二批次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多数表现也比较好,特别是上海、深圳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也处于第一梯队。第三批次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数量较多,且所处地区开始向中西部地区及相对欠发达地区倾斜,加之获批时间较短,其相关红利效应尚未完全显现。

(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现存的共性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尚有待完善

尽管跨境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逐渐受到关注与重视,但当下相关配套要素依然比较匮乏,相关支撑环节建设不足,数据口径尚未统一,监管仍未到位。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所辖政府、商务部门、海关部门、工商税务部门等的职责范围与跨境电子商务实际发展需要仍然存在一些差异,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受自身利益驱使,也未将自己的数据平台与政府监管平台并轨,这些均加大了政策制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源匹配等方面的困难。

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在中西部地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表现更加突出。大部分中西部地区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人均铁路和公路里程、航空吞吐量等方面明显低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在互联网络、信息技术、商贸流通、金融、人才等方面也落后于东部地区。即便近两年国家在中西部地区推动内陆港建设,但与沿海港口码头相比,无论是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方面,还是容量、通航能力方面,均相差较远。这些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严重制约着跨境电子商務综合试验区的发展,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发展阻碍更大。

2.营商环境方面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近几年,尽管我国日益重视营商环境的改善,但营商环境较差、企业服务意识不强的通病依然普遍存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试验也基本集中在营商环境方面,近年来的突破多处于技术层面,破除贸易壁垒、推进自由化贸易制度建设方面的进展也不尽如人意,从某种程度上偏离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设立的初衷。此外,再加之根深蒂固的商业滞后思维的影响,短期内改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营商环境困难仍然比较大。

3.区域开放合作协同创新面临较多问题

我国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目的在于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开放引领效果,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验内容与制度创新需求也来源于区域开放实际问题。然而,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区域开放合作协同创新方面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一是在认识与理念方面,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视为升级版开发区,相对忽视了“开放引领”的本质目标;中西部地区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开放理念不强,开放力度不够,开放发展相对落后;尽管比较重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对外开放,但相对忽视了区域的对内开放。二是在考核导向方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考核中注重自身绩效,相对忽视了对区域开放的影响,更缺乏对区域开放合作协同创新的考核内容。三是在协同基础方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具有发展优势的区域与区外区域在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制度创新、人力资本等方面存在差距,协同创新基础薄弱。

4.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同质竞争较严重

通过三批次的设立,我国现有35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尽管分布于全国各地,但有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地域临近,加之跨境电子商务跨越空间限制的特征,这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存在竞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大多从自身利益出发,普遍存在同质化竞争的问题,而基于利己主义思维,为谋求自身发展,会进一步加剧同质化竞争,甚至导致恶性竞争。以中欧班列为例,对重庆、成都、郑州、西安、兰州等地而言,开往欧洲的班列已如同鸡肋,并非所有欧洲班列都能实现持续性赢利。赢利的关键在于突破运价和货源的双重困境,基于此,各地方政府均会为本地中欧班列的发展进行财政补贴,以降低运费成本,吸引货源,带动本地经济发展,结果却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产品同质化恶性竞争和无序发展。

五、推动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的建议

(一)基于不同档次层面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建议

1.第一档次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建议

针对第一档次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深圳综合试验区服务绩效偏弱,应重点考虑优化跨境支付、跨境物流、通关等方面的服务支持体系,加快盐田、福田等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建设,形成完整的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杭州和上海地区应重点关注如何进一步创新,加快持续增长。

2.第二档次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建议

第二档次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大多表现为基础绩效与服务绩效不高,但成长绩效相对较好。对这些地区而言,既需要重点借鉴第一档次先进经验,继续保持稳健成长,也需要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增长难点,结合自身优势,在发展中探索可持续的新模式。

3.第三档次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建议

第三档次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基础绩效与服务绩效显著较低,成长绩效尚可。这些地区应充分借鉴杭州综合试验区成功经验,从企业对消费者(B2C)进口起步,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结合中西部地区区位优势与特色产业,充分响应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政府还应制定相关政策,完善对跨境电子商务所需人才的吸引和激励,夯实政府服务措施,发挥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

第三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应积极吸取第一批和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充分利用相关红利,加快推动各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缩减与前面两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差距。这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还应结合自身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等,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模式,而不是一味模仿照搬其他综合试验区的发展思路和模式。

(二)基于整体层面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建议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夯实综合试验区发展基础条件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需要物流、资金、税收、通关、法律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体系的完善。在这些方面,需要政府机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管理部门、跨境电子商务相关企业等多管齐下,补齐短板,为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奠定基础。各地区以跨境电子商务为突破口,大力支持综合试验区大胆探索、创新发展,在物流、仓储、通关等方面进一步简化流程,精简审批,完善通关一体化、信息共享等配套政策,推动包容、审慎、有效的监管创新,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与业态创新。

2.改善营商环境,优化综合试验区发展环境

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为基础,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体系,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强调政府职能转变,简化工作流程,实现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与转型等。此外,还要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强调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营造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实现收入分配的环境。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协同监管与优化服务的有机统一,进而改善和提升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营商环境。

3.注重制度创新,实现与区域开发合作协同

尝试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协同创新先行区,鼓励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所在行政区域内,选择具有体制机制优势与平台功能优势的国家级开发区、产业合作园区等参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协同改革,实现协同创新。定期召开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与区域开放合作协同创新协调会议,建立综合试验区与先行区互动交流机制。建立相应的组织职能,特别注重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区域机构中设立相应的组织或职能。此外,还要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绩效考评导向与区域政绩考评导向的协同。

4.立足自身特点,形成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联动效应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并非独立的地域概念,其设立的目标在于,通过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拉动地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不能闭门造车,盲目发展,而是要与国家战略如中部崛起、“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东北振兴等实现联动;要与省内经济实现联动,通过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呼应自由贸易区、综合保税区、开发区等建设,进而实现经济结构转型,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要与其他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现联动,减少同质化竞争,实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

注释:

①2018年8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在北京等2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国函〔2018〕93号),同意在北京、呼和浩特、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南昌、武汉、长沙、南宁、海口、贵阳、昆明、西安、兰州、厦门、唐山、无锡、威海、珠海、东莞、义乌等2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

参考文献:

[1]王惠敏.跨境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转型升级[J].世界经济与贸易,2014(10):60-62.

[2]崔雁冰,姜晶.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5(8):65-67.

[3]GOMEZ- HERRERA E,MARTENS B,TURLEA G.The drivers and impediments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the EU[J].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2014,28(1):83-96.

[4]FALK M,HAGSTEN E.E- commerce trends and impacts across Europ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 ics,2015,170(Part A):357-369.

[5]MELTZER J P.The internet,cross-border data flows and in? ternational trade[J].Asia & the Pacific policy studies,2015,2(1):90-102.

[6]余益民,陳韬伟,赵昆.中国与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及对策——基于贸易便利化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8(4):128-136.

[7]MA S,CHAI Y,ZHANG H.Rise of cross-border e-com? merce exports in China[J].China & world economy,2018,26(3):63-87.

[8]来有为,王开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形态、障碍性因素及其下一步[J].改革,2014(5):68-74.

[9]孙蕾,王芳.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5(3):38-41.

[10]张夏恒,马天山.中国跨境电商物流困境及对策建议[J].当代经济管理,2015,37(5):51-54.

[11]谌楠.政府扶持性政策在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有效性研究——基于复杂网络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6(10):88-94.

[12]汪旭晖,李璐琳.新常态下跨境电商的商业模式创新与政策体系设计[J].当代经济管理,2018,40(7):28-33.

[13]温珺,阎志军.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新特点、新问题和新趋势[J].国际经济合作,2017(11):29-35.

[14]王林,杨坚争.跨境电子商务规则需求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4,36(9):18-23.

[15]KIM T Y,DEKKER R,HEIJ C.Cross-border electronic commerce:distance effects and express delivery in Europe? an Union marke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 merce,2017,21(2):184-218.

[16]杨坚争,于露.我国外贸企业跨境电子商务的应用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4(6):58-63.

[17]赵志田,杨坚争.中小制造企业跨境电子商务能力识别、检验与综合评价[J].系统工程,2014(10):53-62.

[18]熊励,杨璐.上海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动力机制及策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6(13):159-163.

[19]王香怡,杨菂.中国跨境电商试验区发展现状与经验——以广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为例[J].对外经贸,2017(9):91-92.

[20]郭建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路径研究——以杭州综合试验区为例[J].中国市场,2016(10):129-130.

[21]甘雨娇.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发展效应——基于对上海自贸区的效应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6,34(4):139-144.

[22]赵峥嵘,林斌,白宇航,等.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互联网金融支持研究[J].浙江金融,2016(3):10-16.

[23]苏为华,王玉颖.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水平的统计测度[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7(6):14-23.

[24]马述忠,陈丽,张洪胜.中国跨境电商上市企业综合绩效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18(2):48-66.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Integrated Pilot Zones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

ZHANG Xia-heng1,2and CHEN Yi-xin3

(1.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s and Law,Xi’an,Shaanxi 710122,China;2.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27,China;3.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Shaanxi710049,China)

Abstract:As the pilot policy for the promotion of China’s cross-border e-commerce,th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grated pilot zones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 has been developed during the past several years and som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there is still no systemat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at,which will influence the experience summary and the analysis of related problems. To evaluate th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the integrated pilot zones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grated pilot zones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the authors establish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cluding 3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nd 11 third-level indicators based on such three dimensions as basic performance,service performance,and growth performance. And combined with Delphi method and AHP method,the authors give different weight to different indicators,establish an evaluation model for th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and evaluate th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35 integrated pilot zones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2018. It is found that th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the 35 zones is quite different,which can be divided as three levels. Generally speaking,the performance demonstrates regional difference,which decreasing from east to west;the performance has relation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performance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zones are significant,which related to the different indicators;and the performance of new ones will be worse than that of the earlier ones. In terms of specific indicator,basic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d service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re the main factors having impact on th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the pilot zones.

Key words:integrated pilot zones for cross-border e-commerce;operational performance;basic performance;service performance;growth performance

收稿日期:2019-07-22

基金項目: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资助项目“我省跨境电子商务全产业链集聚创新发展研究”(2019KRZ005);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研究项目“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北民族地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研究”(2018-GMD-021);西北政法大学青年学术创新团队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张夏恒(1982—),男,山东省济宁市人,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跨境电子商务;陈怡欣(1991—),男,陕西省西安市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与企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