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您错过的穴位

2019-09-10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19年3期
关键词:俞穴三角板腰部

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有藏精、主骨生髓、主水液代谢的功能。肾气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体寿命的长短。肾气充盈,则精力充沛,筋骨强健,神思敏捷;肾气亏损则阳气虚弱,人们多会感觉腰膝酸软,易感风寒等。补肾护肾是很多人在调养的时候格外注意的,服用补肾的药方、食疗方更是很多人养生的重要内容。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程凯教授却告诉我们,很多人补肾都陷入了一个误区:补肾但不固肾府。肾府是指哪里?我们又该如何科学地补肾护肾呢?

中医所说的肾虚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需要根据不同症状做不同诊治。肾虚并非一朝而成,而是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补肾时切不可因急于求成而随意使用大补之药,应对症下药,慢慢调理。由于肾喜温,人们可以通过温性食材来补肾,效果有时不比药补逊色。补肾食品一般选择核桃、枸杞、狗肉、羊肉、黑芝麻、龙眼肉等温性食物。

但人们在固肾补肾、护肾强肾的过程中,往往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仅仅补了肾,却忘记要加固肾府。程教授告诉我们,如果加固肾府,使肾府拥有良好的空间结构,肾就会变得更加强健。腰为肾之府,并且在这个部位有一块由三条肌肉组成的“三角板”,按摩“三角板”有助于人们固肾强腰。专家表示,在读者朋友们通过按摩腰部以固肾之前,还需要了解四个与肌肉相关的穴位。

在我们的腰部有三块肌肉,由它们组成了神奇的“肾府三角板”。在这片区域中,分布着许多与肌肉相关的重要穴位,通过按摩这些穴位,能够有效加固肾府,调节腰部肌肉的空间结构,达到既护腰又固肾的目的。

竖脊肌在人体中就像建造房屋时使用的钢筋,由骶尾骨一直连接到头部,是我们背部最重要的肌肉群。它负责撑起脊梁,起到了支撑作用,能够保证人体做到正常的前倾后仰动作。若人们在前倾后仰时感到腰部有疼痛感,可能就是竖脊肌出现了问题。

在中医经脉中,腰部两旁的纵行肌肉群被称之为“膂”。人们常说“膂力过人”中的“膂力”其实就是腰力,由此可见“膂”在人体中的重要性。中医认为,足太阳经脉由腰部两侧膂中的缝隙经过,落肾属膀胱,因此足太阳经脉也被称作膀胱经。膀胱经和肾经互为表里经脉,分别联系着肾和膀胱。

竖脊肌除了能协助人体保持静止的站姿,也能在我们保持坐姿时发挥作用。竖脊肌的主要功能是保护骨骼、脏腑并维持人体的结构稳定,同时参与、协助完成多种动作。这块肌肉夹行在脊柱的两侧,并且附着在脊柱上。当竖脊肌收缩时,能够引发肢体做出反弓的动作;但当它无力的时候,人体就会佝偻驼背。据临床统计发现,多数腰痛、背痛、臀部疼痛,甚至部分严重的头痛头晕都是因竖脊肌劳损引起的。竖脊肌病变会引起相应位置的脊柱活动受限,使后背、后腰变得僵硬,甚至无法翻转身体。中老年人发生无法纠正的驼背、畸形及腰无法直立等问题,都可能与竖脊肌严重损伤有关。

竖脊肌群的健康,与两个穴位密不可分——肾俞穴、次髎穴。肾俞穴归属膀胱经,有补肾助阳、调节生殖功能,缓解腰痛、肾脏病、高血压等作用。坚持按摩肾俞穴,可以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功能,并且揉肾俞穴对治疗腰膝酸软也有一定的效果。次髎穴与肾俞穴同归属足太阳膀胱经,对腰痛、月经不调、痛经、遗精、下肢痿痹等疾病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程教授告诉我们,在针灸时,将针扎到次髎穴的孔里,能够治疗老年人漏尿、排尿没劲、尿频等情况。

肾俞穴

【定位】在第2腰椎棘突旁开1.5寸(约2指宽)处。

【取穴】 取穴时先找到肋骨的下缘(第12肋),从这个位置水平向后画一条水平线,交叉与腰背的两竖肌肉(腰肌)交叉处就是肾俞穴。

【按揉方法】 以揉面的力度做弹拨的动作即可。也可将掌心搓热后,用两手手心放在肾俞穴上来回摩擦至出现热感。

次髎穴

【定位】髎穴位于骶部,在第2骶后孔中,髂后上棘与骶正中线之中点。

【取穴】取穴时,先在腰背部平时系腰带的地方找到对称的两个凹陷部位,在凹陷部位的斜内下方,能摸到一个骨窝,这就是次髎穴的位置。

【按揉方法】将手掌的掌根放于腰部,沿竖脊肌往下按摩梳捋到次髎穴位置。

抖罐按摩法

豎脊肌止于骶骨下方,通过刺激骶骨附近,可以松解肌肉,强腰固肾。可以使用抖罐的手法,扣拔罐后沿肌肉垂直方向抖动,每次抖50下,左右侧各1次。

【作用】通经活络,通畅经脉气血,放松竖脊肌,强腰固肾。

【注意事项】

1.拔罐的地方不是腰的两侧而是偏骶骨的位置,肌肉附着的根部。

2.体位要保持稳定,注意不要烫伤。

3.酒精烧的时候注意安全,扣罐的时候动作要快。

程教授告诉我们,在针灸时,将针扎到次髎穴的孔里,能够治疗老年人漏尿、排尿没劲、尿频等情况。

【温馨提示】专业操作,请注意安全,如有需要,请专业医生给您操作。

腰方肌主要功能是保持骨盆和腰椎的平衡,并且负责身体的侧弯及旋转。当人们感觉左右转腰或是侧弯时出现腰部不适,往往是由于腰方肌出了问题,腰方肌就像肾府的水泥砖,是肾府三角板的斜边。腰方肌很厚很宽,对于纵行的肌肉起到支撑的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调节腰宜穴和腰眼穴来缓解腰方肌的不适症状,强腰固肾。

腰宜穴和腰眼穴

【定位】腰宜穴位于腰部,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腰眼穴则位于腰部第4腰椎棘突左右3.5寸的凹陷处。

【取穴】双手叉腰时,大拇指能摸到一块骨头,是我们的髂骨上缘,腰眼穴就在髂骨上缘的外侧顶点,而腰宜穴就在内侧顶点。

【按揉方法】这一块都是肌肉的附着点,用拇指指尖沿着髂骨上缘从内到外点揉,来调节这2个穴位,缓解腰部不适。

家中自我锻炼法

【步骤】

1.手扶住椅子,单腿向后抬起,伸直并保持平衡,坚持10秒钟后放下,随后换边,依次交替;

2.在第一步的前提下,多一个往外伸展的动作,加深难度。

【时间频率】 一天做3次,每次做5~10遍(左右交替1次为1遍),以做完后额头微微冒汗为宜。

肾府三角板的最后一条边叫作梨状肌,它的作用就如同房子最重要的地基部分。在老年人和司机群体中常见由梨状肌损伤而引起的假性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是臀肌中较小的肌肉,位于臀区中部,位置较深,能够帮助人体脏器保持稳定。很多人久坐后会出现疼痛的症状,若在活动后疼痛减轻,很可能是梨状肌出现了问题。梨状肌在臀部,和骶骨相连,外面附着在股骨上,起到支撑、稳定的作用。

梨状肌损伤是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病因。由于坐骨神经紧临梨狀肌下方,当肌肉绷紧后就会刺激到坐骨神经,出现腰、臀、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若肾府梨状肌出现损伤,可以通过刺激胞肓穴来调节梨状肌。

胞肓穴

【定位】在臀部,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取穴】先找到两臀的纹端,往外数4指,往上可以摸到骶骨边缘,就是胞肓穴的位置。

【按揉方法】 把拇指放在胞肓穴,点按穴位,出现酸胀的感觉后拨动穴位,一次拨200~300下。

正是竖脊肌、腰方肌和梨状肌这三条肌肉构成了人体重要的“肾府三角板”。通过刺激三角板区域的次髎穴,可使竖脊肌得到放松;按揉腰宜穴和腰眼穴,能够调节腰方肌状态;弹拨胞肓穴,可以舒缓紧张的梨状肌,从而缓解腰部相关的不适症状。坚持按摩,肾府便能得到强健,同时再选取合适的方法调肾补肾,自然可以事半功倍了。

(编辑    车    翀)

猜你喜欢

俞穴三角板腰部
拔罐治疗脂肪肝
一副三角板的魔法
一套动作 缓解腰痛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敦煌本《新集备急灸经》研究
三角板“牵手”直尺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腰部锻炼瑜伽八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