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呼唤教师具有更高的心理素质

2019-09-10刘小转

教育界·A 2019年6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信息时代素质教育

刘小转

【摘要】21世纪实施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而心理素质在人的各项素质中处于核心地位。想要使学生具有较高心理素质、健康的人格,教师的心理必须是健康或超健康的,因此,当前的教育需要具有更高心理素质的教师。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素质;信息时代

一、新世纪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教师是塑造年轻一代的心灵工程师,他们的心理是重要的教育工具之一。一位性格活泼、开朗的教师,其所教的学生大都性格比较好;一位性格孤僻、抑郁的教师,很难带给学生快乐。而新世纪由于各行各业竞争带来的压力,使部分教师在心理方面出现诸多不健康的表现,如焦虑、抑郁、暴躁等,有些甚至走向极端。教师这些不健康的心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一位教师,特别是伴随学生学习生涯的教师,他们的心理缺陷会影响到一个班级甚至多个班级的学生。例如,一位中学英语教师不仅负责教授英语课程,还是班主任,平时对学生要求比较严格,有一次,这位教师要求学生互相指出缺点,导致班级学生自此后谨小慎微、互相猜忌。如此怎能培养积极、阳光、互助、友爱的班集体?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状态。

另外,教师的心理健康还会对学生周围的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因素有多方面,如学校环境、家长、生活环境,以及网络、社会等,而学校因素在各种因素中起主导作用。而教师是学校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格魅力、心理状态以及与学生的关系会对学生家长产生一定影响。例如,有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会以教师为榜样,或者借鉴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对学生周围的人产生一定影响。

心理素质在人的各项素质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净化教师的精神生活环境,使教师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

二、教师的心理重负:不容回避的现实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利用,使人们的观念得以更新,同时带来教育技术的进步。这些都给新世纪的教育以巨大的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心理上的局促和慌乱。北师大的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部讲师王文娟认为,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小学教师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他们没有时间和机会去学习新知识,很少为自己留出娱乐和放松时间。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在各行业中,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通偏低,巨大的压力使教师们常常陷入焦虑。长此以往,教师的心理就会“失衡”。

1.疲劳综合征

笔者曾询问过小学教师的工作感受如何?他们大都感叹:“我们太忙,太累!”是啊,教师在学校要承受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监督早读、早操、午休、自习;处理学生间的矛盾;批改堆积如山的作业;参加各种竞赛;备课……回到家中又要操持家务。因此,许多教师患有多种疾病,如失眠、周期性头疼、神经质等疲劳综合征。有人曾做过调查,在教师职业中,患工作疲劳综合征的比例超过55%,严重影响其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

2.人际关系障碍

有心理学者使用SCL-90自评量表调查了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情况,结果发现,在显著高于全国常规的因素中,人际关系高居第二。原因何在?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教师人员增多,但彼此了解、交流的机会比较少。再加上网络的普及,许多工作上的业务往来都通过网络,缺少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因此,许多教师的关系比较冷漠。例如,有的教师不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竞赛,不愿与其他教师交往,遇事常抱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逐渐将自己封闭起来,长此以往就有可能形成疏远、漠视的心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而教师不协调的人际关系势必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话题,而且教师的心理健康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新时期的教育呼唤和需要有更高心理素质的教师。

三、新世纪呼唤教师具有更高的心理素质

新世纪,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教学软件的开发应用,教师在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有一部分将被新的信息技术所替代。这对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灵活驾驭多媒体教学,如何与时俱进,如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结合教学需求如何对大量网络信息作出最好选择,这些都需要教师具有更高的信息组合能力、课件制作能力、多媒体运用能力等。特别是老教师,若没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就无力面对新的挑战。显然,信息时代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培植学习能力,挑战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的到来,也即宣布“一张文凭在手,终身受用无穷”的时代退役,“活到老,学到老”已是人们无法否定的事实。信息爆炸时代,知識更新周期加快,人类已步入学习时代,教师尤其要加强学习,及时为自己“充电”。学习不一定是置身课堂,而是可以随时随地、不受限制而全方位地开展。信息时代已将教师带入一个崭新的认知领域,给教师带来取之不尽、千姿百态的学习资源,因此,教师要学会利用网络来学习,尽情展示自己的创造才华,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

2.尝试创造,消除职业倦怠心理

在新世纪,为适应社会的快捷多变,支持个体发展,教师要具备更高的素质,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是创造性。有人预言,一个人在未来社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掌握三张教育“通行证”,即学术性通行性、职业性通行证、事业心和开拓技能(创造力)的通行证。因此,一个人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仅有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更应有优秀的智力因素,具有创造能力。创造是一个人的全部智力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一种活动,创造的意义不仅在于展示才华、凸显自我价值,还在于个体心理认识水平不断升华、消除职业怠倦,获取积极的情感心理体系,维系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学会创造、尝试创造,消除自己的职业倦怠心理,进而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

3.掌握竞技技能,适应“喧嚣”

当前,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多元化的时代,面对各方面的刺激、冲击、挑战,我们必须要勇敢面对和迎接,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但是,有很少部分的教师选择放弃,因为害怕失败带来的心理压力。令我们欣喜的是,一大部分教师勤于学习、虚心请教,希望能够掌握新技能、新方法,以应对社会需求、教育发展要求。成才路上没有早晚,只要肯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所以,无论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要想跟上时代节拍,首先,要有自信,要有竞争意识,敢于挑战,以最佳精神状态参与竞争;其次,要有方法,努力朝着目标奋斗;最后,不断学习,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意念,以健康的心理努力拼争,终会成为时代的强者。

4.学会心理重塑,体会轻松感觉

超重的工作、繁重的科研、琐碎的管理、无休止的备课、五花八门的作业、永无止境的学习和全方位的竞争……使部分教师身心疲惫。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言:“工作的变化,便是休息。”教师应学会不断进行自我调节,使自己的工作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会休息的人才能更好地工作。社会环境的快速变革和教育工作的复杂多样,使教师周围的“麻烦事”增多,但“麻烦事”的解决关键在教师自身。面对种种压力引起的负面情绪,教师不妨来一个积极的心理重塑,即转换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挫折、烦恼和顾虑,重新评价所经历过的事,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将会呈现新的自我。

总之,社会发展已进入多元化的时代,新世纪的教育环境变得更加丰富。面对种种变化,教师应迎难而上、积极面对,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信息重组能力和社会心理承受能力,以较高的心理素质参与社会、参与竞争,学会创造,展示才智并凸显价值。唯有此,才能更好顺应新世纪素质教育的需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柳友荣.教师心理保健[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

温寒江.論教师的素质[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

徐鑫.新世纪教师心理素质培养初探[J].大学教育科学,2003(01):69-71.

左卫星.从应变到求变——新时期教师心理素质浅谈[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06):51-52.

王春梅.新世纪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1(06):136.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信息时代素质教育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信息时代初中全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信息时代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