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中有“人” 读中有“人”

2019-09-10张小柳

教育界·A 2019年6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核心素养

张小柳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小学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而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从重要性和专业知识涵盖的角度来说,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必不可少的。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对国语知识的认知程度,而阅读作为小学语文的核心知识模块之一,对学生语文学科成绩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朗读教学成为目前的主要难题。

【关键词】朗读教学;核心素养;发展案例

小学教学已经不能单以教授学生基本的概念性知识为课堂的主要教学目标,而是要贯彻新课程改革下的新型培养精神,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己任,深化课程改革和发展。综合素养对现阶段教师的要求不仅仅是对于一门学科的要求,更是对于所有学科的协调发展的要求,对于教书育人的全部手段进行创新的要求。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关注其综合素养的发展对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以及对学科主动性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一、以人为本的小学朗读教学模式简析

1.读中有“人的目标”

以人为本的教育出发点,是为发展学生的能力而服务的。在小学朗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以认知课文培养他们朗读能力为一个简略的目标,而是要从一个人性化的角度,从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从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核心素养入手,对学生的朗读课程进行一次全面的改革。例如,在阅读《坐井观天》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变朗读目标,朗读的目标不仅是要读准,更重要的是读懂、读深,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作者所蕴含的内核思想、人文情感。

2.读中有“人的感悟”

在小学朗读课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训练,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学生朗读感情的引导和培养。例如,在阅读《海伦凯勒》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抓住海伦刻苦学习盲文和说话的两节内容,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精妙的构思,体会作者语言的曼妙,披文入境地感受海伦在刻苦学习中所展示出的坚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信心。朗读教学不单是一次阅读的训练,而是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真正地影响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塑造自身的良好品格。

例如,在朗读文中“我每天坚持练习、练习、练习”这一句中,通过三个“练习”的不断重复,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海伦对盲文练习的坚定意志。通过课堂朗读,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想象,想象出海伦高声朗读的情形,想象出海伦伏案学习盲文的情形,想象出海伦刻苦背诵词汇的情形。在朗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通过提出“在海伦面对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进行学习时,她内心的想法是什么呢”这一问题,来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朗读课程教学中,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3.读中有“人的表现”

在朗读课程中,学生除了要将作者所蕴含的感情融会贯通外,还要在朗读过程中融入自身的感情,将“人的表现”融入朗读课程中,将内心人的素质融入语文课程中,从而更好地展示课堂、参与课堂。例如,在阅读《难忘的泼水节》这一文章时,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不同段落上的阅读方式。在介绍泼水节盛大的场景时,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齐读的方式,提升了整个课堂的气氛。齐读是一种能将自身感情融入语句中的朗读方式,在整体塑造朗读课程氛围上有很大的帮助,但是齐读不利于学生自由思考,所以在文章的下半段,教师引导学生以自由读的方式进行阅读,然后对学生进行观察。教师发现每位学生的朗读姿势、朗读神态和朗读语调都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与学生的主体状态有着直接关系,学生将自身内心的感悟和感情充分地融入朗读课程中,正是因为读得投入,读得有感情,将自身“人的表现”融入朗读中,才会出现课堂上朗读姿态迥异的情形。

二、提升小学朗读课堂质量的举措

1.丰富朗读情景,构建教学舞台

在传统朗读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单一的灌输教学模式,使课文中的场景只能通过丰富的想象力重现,导致大部分小学生由于心理年龄和知识积累的限制对其产生了厌学心理。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等方法来加深课堂的体验效果,利用声音、图像、视频与文字相结合,将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到学生的面前,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分角色地将故事性强的课文在课堂中以一种更为活泼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锻炼学生语言构建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例如,在学习古代名篇《大禹治水》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学生分角色地进行课文朗读,以此提高他们的语言构建能力,加深他们对课文的印象,让学生在感受快乐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

2.丰富教学环境、强化朗读体验

传统的朗读课程教学模式單一,由教师进行领导阅读或是单纯地阅读有关书目,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对朗读课程的兴趣。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学会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来丰富朗读课程的教学环境。朗读课程是涉及许多知名文章,涵盖着多种学科知识点的综合人文课程,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适当地播放和展示一些关于阅读课文的视频,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课程、理解课程。通过多媒体来塑造一个更适宜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在奋笔疾书时的心情,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朗读体验,让朗读课程保持永恒进步般的生命力。

3.利用文化情感,培养人文品格

没有感情投入的朗读课程是不完整的,在朗读课堂中,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感情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朗读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利用文章的情感来向学生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通过文化情感来帮助学生塑造人格意识,让朗读真正成为可以培养他们完整人格的课程,让心中有人、读中有人成为他们的课堂学习目标。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课程改革来帮助学生塑造独立的文化品格,避免传统式的“填鸭式”教育。例如,在阅读《雪孩子》时,教师可以转变自身的课堂角色,引导学生独立地选择符合自身发展规范的文化之路,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朗读与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去寻找、去发现属于自己的人文精神。

总的来说,心中有人,读中有人,培养的是一个完整的人,培养的是学生完整的人格。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关心学生学科知识、读写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坐姿、情感以及学习状态,以此来全面推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顾善海.心中有“人”,读中有“人”——朗读教学中核心素养发展案例解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8(10):55-56.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核心素养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