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因子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

2019-09-10江华

教育界·A 2019年6期
关键词:导入环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因子

江华

【摘要】将“动”因子融入教学中,教师不仅能生动把控课堂教学节奏,而且能统观教学全貌和学习效果。教师借助动态内容导入课堂,活跃课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动”牵引教师、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再以动态的习题训练,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状态,从而“盘活”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将“动”因子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动”因子;导入环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习题训练

卡莱尔说:“我们将行动当作反映我们精神面貌的镜子。”我们一旦行动,思想、性格、学识等便无法隐藏,全部通过行动这面镜子反映出来。这便是“动”的奥秘,它与擅长遮蔽、隐藏的“静”截然相反,可以被运用到教学中,使教师反映课堂面貌,学生反映学习面貌,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和学生对课堂进行评价的方法论和依据。尤其是对于更侧重于“动手操作”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来说,“动”因子的渗入意义更加重要。具体而言,教师可从导入环节、教学过程、习题训练三方面探究“动”因子的有效渗入。

一、“动”因子在高中信息技术导入环节中的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进入新课程教学,否则会使学生产生不适感。可以说,科学合理、具有舒适感的导入是对被导入者的尊重。那么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什么样的导入是既科学又合理,既令人产生舒适感又令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呢?无疑是那种渗透了“动”因子的导入方式,如借助图像、声音、动画等包含动态性特点的内容进行导入,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交流欲。这种导入方式与文字导入相比,其主题方向更清晰明了,所营造的课堂氛围更加活泼,能在第一时间打开学生的视野,吸引学生的目光。

以《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为例,教师在导入这一知识点时,可以思考这一内容的生活指向,一般情况下,生活的事例大部分都是动态的。例如,教师可为学生展示几张合成图像,可以是自己与最受学生喜欢的明星的合照,以此展示运用信息技术知识创造的效果。学生通过教师展示出的图片,可以了解到数字化图像合成这一内容的趣味性。强烈的好奇心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加期待接下来的教学。当然,在这里,学生内心萌发的不是很强的求知欲,而是“玩心”,如何将学生这种“无所为”的态度转化为学习动机,需要教师扭转导入的“齿轮”,通过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接下来的知识探索起到铺垫作用。在运转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展现导入環节的动态化特点。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提前录制的关于操作示范的动画或视频,然后让学生按照步骤中教师透露的细节进行图像合成实验。这样能使课堂“动”起来,学生既能在导入环节中感受到该知识的趣味性,又能通过“动”因子渗透导入,实现在导入中学,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帮助其进行认识的过渡。

二、“动”因子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教学过程不仅承担着对教学内容的呈现,也承担着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养成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学过程极为重要,教师不能在不进行权衡的状态下,采取一种只关注知识内容呈现的呆板教学方式,而应综合教学过程承担的全部功能,运用一种具有“动态化”特点的教学方法。“动”因子的渗入,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具魅力,表现出关于信息技术知识的色彩,更能体现教师教学的个性,更能彰显学生的个体特点,更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提前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所以,利用“动”因子的渗入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教师的最佳选择。而教师在进行动态化教学时,不必过多考虑使用何种“动”,是学生,还是自己,抑或知识的呈现方式。这是因为,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知识三者是相互联系的,无论哪一种表现了运动趋势,都会牵引其他对象运动起来,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教师可从一方的“动”切入教学,也可从多角度的“动”入手开展教学。

以高一教材涉及的“信息”为例,它包含了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信息获取的方法、信息获取的工具等知识,这些知识虽是分别阐述的,但在内容上又存在承上启下的微妙关系。例如,要获取信息,就要先了解信息的来源,然后思考信息获取的方法及获取信息要用到的工具,最后才是落实到行动中,进行信息获取。有关信息的知识脉络是清晰、成线索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这些知识的联系性,总结开展一项实践活动,让学生围绕某种信息的获取任务,讨论每个问题,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例如,最近各大网站流传着的关于“流浪大师”沈巍的视频,这些视频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甚至惊动了警察到现场维护治安。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一内容,获取信息,找到关于“流浪大师”的介绍。学生经过分析总结了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一是直接获取信息,如实践活动,包括设身处地地到现场观察这一社会现象;二是间接获取信息,如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获得信息,或通过电子读物,如网络新闻获得,还包括一些客户端视频,如抖音、快手等方式。此外,学生还锁定了自己采用的信息获取方法,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当然,获取信息还要涉及信息获取工具,如录音设备、数码相机、客户端的影像存储功能等。学生经过自主参与实践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动态化效果,通过对信息获取的体验,加深了对信息获取等知识的理解。

三、“动”因子在高中信息技术习题训练中的呈现

练习是任何学科学习不可逃避的一项内容,通过练习所反馈的效果,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学习的程度,并更好地调整心态,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此外,练习也是教师调整教学方式、进行补充教学的参照物。因为有了练习环节,课堂教学才能善始善终,画上圆满的句号。可以说,练习是教师对学生负责的表现,也是学生对自己关于学习的交代。那么何种练习方式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呢?无疑是动态的,因为信息技术知识大多数倾向于实践性,所以,教师要“以动治动”,只有用“动”才能检验“动态”的知识。

以《数字化图像的设计与加工》为例,教师可以引导部分学生登上讲台,运用多媒体进行操作演练。其他学生则根据操作后呈现的图像效果进行评价,或针对操作步骤进行评价或修正,学生在互相评价纠正中获得实践能力的提升。

“动则活”,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教学现象。在动态化导入环节中,学生能感受到接下来所学知识的生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期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动态化学习过程中,学生深入到实践中,进行相关知识的亲历和体验,这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同时,在动态化训练中,学生摆脱了独立学习时的惰性态度,学生之间的互评实现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愿望,更有利于其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吐尔逊·买买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02):87.

猜你喜欢

导入环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因子
一类常微分方程的解法研究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图的齐次因子分解
巧解难题二则
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性观察
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策略
高职英语课堂导入环节策略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