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19-09-10张家梓

教育界·A 2019年6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张家梓

【摘要】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积极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将比较教学法等全新的教学方式应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此,本文阐述了比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原则。在这一基础上,以横向比较、纵向比较、自身比较为切入点,提出几点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比较教学法的路径,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比较教學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比较教学法的本质就是对阅读内容进行比较,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与理解文章内容,实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标。因此,将比较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同时拓宽初中生在知识方面的视野,进而使学生可以积累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其日后学习、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比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1.循序渐进性原则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比较教学法时,教师应遵守循序渐进性原则,以为课程的稳步推进提供基本保障。教师应以学生身心发展的视角进行分析,在不同的阶段中,学生会对阅读教学有着不同的认识、理解,同时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课程计划、课程方案,保证阅读教学能够按部就班地进行。比较教学法的应用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不会立刻产生相应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应用比较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循序渐进的路线,进而充分发挥比较教学法的作用,提高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的能力。

2.因材施教性原则

将比较教学法应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摒弃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方式,遵循因材施教性的原则,对不同能力、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对于广大初中学生来说,其身心发展、能力水平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对阅读教学知识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也会出现显著的不同,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一刀切”方式,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后进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在采用比较教学法的过程中,就应该结合学生的能力差异、性格差异等对其因材施教,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在应用比较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依据学生的能力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以此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践行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

二、比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路径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比较教学法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横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法、自身比较法。实际上,教师应该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目标等选择对应的方式,进而充分调动初中生的积极性,并以此来发挥比较教学法的作用。基于此,笔者对比较教学法的应用方式做出了如下分析。

1.阅读教学中的横向比较法

我国历史文化非常深厚,不同的历史时期诞生了很多文人墨客,为后人的学习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产,这些成为初中语文阅读的重要内容。对此,教师可以采用横向比较的方式对语文阅读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即根据作者的相关事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文章的内容与“酒”有关,而历史上又有很多借酒抒发情感的诗词歌赋,所以教师可以将“酒”作为主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与“酒”有关的文章。此时,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包括《游山西村》(陆游)《送元二使安西》(王维)《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关诗词进行横向比较:虽然上述诗词的诗名(词牌名)与本次“酒”的主题有关,但是每一篇诗词的情感有着本质的区别。

再如,教师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时,可以穿插着张晓风的《春之怀古》,并将这两篇文章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两篇文章不同的表达手法,探寻两位作者所表述的春天有何区别,表述的侧重点是什么,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这样学生会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在对比的作用下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上述诗词的情感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横向比较,使学生掌握其中的共同点、不同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分析问题、情感的过程中,加深对诗词的认识、了解,同时在教师的鼓励下,增强学习自信心,并在后续应用比较教学法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展现出更多积极性、好奇性。

2.阅读教学中的纵向比较法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忽略讲解作者的事迹、生平,导致学生很难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文章的内涵。实际上,作者的经历是影响文章内容、情感、风格的关键因素,能加深学生对写作背景、思想情感的认识,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纵向比较的方式,对文章作者的生平经历进行讲解,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认识与理解。

例如,在教学《武陵春·春晚》这一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对词人李清照的生平经历进行讲解,以加深学生对《武陵春·春晚》的理解。实际上,《武陵春·春晚》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其早期的作品如《如梦令》进行比较分析,加之《如梦令》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宋词,所以便于开展纵向比较教学。通过对《武陵春·春晚》和《如梦令》的比较,学生能发现前者是李清照在避难时所作,其孑然一身(丈夫病逝)在战争中漂泊,所以有了“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比喻;而后者则是李清照早年的作品,可以看出整篇诗词饱含欢乐、愉悦的心情,因为当时的李清照还是一名少女,在美好景色中游玩故有欢乐的心情。这样的纵向比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经历、情感的变化,从而加深学生对《武陵春·春晚》的情感的理解。

3.阅读教学中的自身比较法

在应用比较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自身比较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具体来说,自身比较法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与文章自身进行比较,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来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掌握文章情感后,对断句的方式进行改变、创新,或者将古诗词中的个别字进行替换,然后与古诗词的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以此来实现阅读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题李凝幽居》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具有代表性的“推敲”案例融入阅读教学中。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对贾岛的“推敲”典故进行讲述,然后鼓励学生对“僧敲月下门”“僧推月下门”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其对不同用字情感的变化进行探究。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注重细节,在感受不同文字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形成“推敲”的好习惯,进而提高综合能力,发挥了比较教学法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比较教学法的作用,教师必须遵守其原则,合理运用比较教学法,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初中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同时掌握更多语文知识,拓宽自身的文化视野,从而切实实现比较教学法的价值。因此,结合本文的分析可知,将比较教学法应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段华明.初中语文主题式单元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刘爽.尝试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索[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