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美术课程与学科融合

2019-09-10曾鹭鸶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8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小学教学美术教学

曾鹭鸶

美术课程属于国家课程,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艺术审美意识,获得一些美术绘画技能,引导学生参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西方艺术的交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最终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实现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自我的全面发展。而美术课程是如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通过什么途径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呢?在此,我有以下一些实际教学经验:通过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

关键词:小学教学  美术教学  学科融合

以小学三年级《会动的线条》一课为例。这一课是通过观察、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造型动感,教师以图片的形式,展现线条的动感,培养学生线条造型能力、感知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我使用到了几张图片,山体的切面图片、港珠澳大桥的俯视图、一张通过延时摄影技术拍出的光影图片。从这三张图片中又拓展出学科融合的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一、与地理课程的融合。

山体的切面图片,能直观的让学生看见不同层的沉积物,因地壳板块受力挤压形成的高低起伏,美妙的切面线条。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欣赏线条的过程中,不免会问神奇的大自然是如何形成这样的自然现象。因为他们还没有接触过这样的地理课程。既然学生问到,那么教师就一定要及时对他们的追问作出有效解释,这就是自然而然衍生出的课程融合。

在山体切面的线条欣赏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造山运动”、“板块挤压”等自然现象。什么是“造山运动”?或者说这样的山体是怎么形成的?“板块挤压”是什么意思?

二、与数学课程的融合。

港珠澳大桥俯视图,整座桥从空中俯瞰下去,就是一条优美的流畅的长线条,这一座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是中国人的骄傲,融汇了中国桥梁工程师的众多史无前例的创新,串联起了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让今人不再重复古人的“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望而却步。它的顺利建成,让许多原本对中国此举抱着唏嘘态度的外国人再次瞠目结舌,惊叹不已,竖起大拇指称赞中国“基建狂魔”的桥梁建筑世界领军地位的实力。何为缘故?只因为一组组原本在桥梁界中从未出现过的数据,这一座桥刷新了历史记录。

截至目前,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里程最长的跨海大桥,总程约55KM。世界设计使用寿命最长120年的大桥。世界上最长的15KM全钢结构钢箱梁钢铁大桥。世界上最长的6.7KM海底沉管隧道。720多亿元世界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世界上施工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大桥工程的技术及设备规模创造了400多项科学专利,破世界记录。这一组组之最的数据让港珠澳大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并被外媒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55km”、“120年”、“15km”、“6.7km”、“720亿”“400项”。千米是什么概念?年是什么概念?亿是多少?在这堂课上,教师需要给学生作出数学上的换算,诸如以下:“1km=1000m=10000dm=100000cm=1000000mm”、“1年=12个月=365天”、“一亿=10个一千万=100个一百万=1000个10万=10000个一万=100000个一千=1000000个一百=10000000个一十”,又如“55km相当于137.5个我们沱江路小学的运动场跑道”、“120年相当于我们读20次小学使用的年数”、“720亿元钱相当于全世界约76亿人口,每个人拿约9.5元钱出来,放到一起的总合”。用符合学生在这一阶段实际学情的换算,引导他们充分感受港珠澳大桥的世界魅力。

三、与摄影课程的融合。

延时摄影技术拍出的光影图片或视频,画面具有强烈的线条感,线条多呈流线型。例如过年过节玩耍的燃放的烟花、夜晚马路上运动的车和人流、北极的极光等等场景,通过延时摄影技术呈现出我们现在看见的具有美妙线条感的画面。学生一定会好奇,什么是延时摄影技术?怎么拍摄延时摄影照片?我可以在校园里或者生活的哪些场景中拍出好看的流线延时摄影图片或视频?看着他们好奇的目光,听着一个个追问,教师会忽视这些渴望新知的孩子们的举动吗?不会!既然不会,那我们在美术课上再拓展学习一下摄影课程。

从实际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师讲解地理知识、数学知识、摄影知识都不是强行将各类课程带入美术课堂,而是顺理成章的进行学科间的融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教师实现本堂课的美术教学标。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的活动,需要多学科知识的参与,来帮助他们理解新知,单靠一门学科的知识是很难解决美术课堂新知的。反言之,美术课程内容也同样会在其余学科中出现,作为其它学科的辅助或穿插教学内容,例如:语文读写绘课程中的写绘过程、数学中画一个几何体、英语的听力部分相应答案的图案涂色、体育的各类运动队伍队标设计、音乐课上对校园艺术节中的纸装服装秀的设计、创客课程中的模具制作、计算机课程中的电脑绘画等等。以至于2019年高考数学试卷中的求《断臂维纳斯》的身高,无处不体现着美术学科知识,彰显着學科间的巧妙融合。

但学科融合并不是要教师生拉硬拽的将课程融合,而是在课程教学需要的情况下,以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实现具体目标为前提,切实发挥不同学科资源的效能和作用。不是为了融合而融合,是因为基于一定教学需要进行的有效链接,对科学界限进行模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对跨学科知识似乎只是信手拈来,带入得悄无声息,但又恰到好处,并不喧宾夺主。作为美术教师,若要进行学科融合,既要不局限于提高本学科专业素养,又要广泛涉猎不同门类的学科知识,更要在认知事物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学科融合的尝试和探索,督促自己和学生应用不同门类的学科知识去思考、解决问题,不断培养学科融合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为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探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高萍萍. 学科融合背景下中小学美术课程综合探索课型研究[J]. 文学教育:中, 2017(2):168-168.

[2]丁茹. 在学科综合中拓展教学的内容和方式——美术学科不同学习领域综合的探索[J]. 画刊(学校艺术教育), 2013(3):22-23.

[3]胡琳.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探索[J]. 新课程学习(上), 2015(2):4-5.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小学教学美术教学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让德育之花在课堂中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