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观性视角下的行为金融学研究

2019-09-10段婷婷

环球市场 2019年33期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主观性

段婷婷

摘要:当代金融学正发生着一次“行为学转向”,其表现在行为金融学的崛起。由于传统主流金融学的强大,这种“转向”也并非彻底。行为金融学认为人的行为受心理活动的支配,不完全是主观意志的产物,因此存在非理性行为。而奥地利学派认为人的行为是人的意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是理性的,行为和理性具有相同的概念。从奥地利学派的观点出发,探究主观性视角下的行为金融学可以借鉴之处,并对行为金融学做出评论与补充,以此促进行为金融学的发展。

关键词:主观性;行为金融学;奥地利学派;规则与秩序

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对立面,不同的理论对同一金融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可以使我们从不同层面深入理解金融学发展。“有效市场理论”强调的是市场的有效性,即金融市场上所有证券的定价都是永远正确的,从而也不存在超额回报的机会。但行为金融学派认为事实并非如此,金融市场上不仅存在着拦阻投资者及时充分完整的对新信息作出反应的各种障碍,而且市场上还存在着错误定价和赚取超额利润的机会。有效市场理论将市场视为一个均衡静态的状况,而行为金融学派认为市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行为金融学派认为传统金融学理论的模型缺乏经济学理论的支撑,不能解释金融市场中的所有异象。行为金融学创建一套独特的模型已经迫在眉睫,而新的模型又必须跳出新古典经济学和心理学理论的束缚。本文基于奥地利学派视角,分别从方法论、经济人、效用性三方面对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作出评论,并试图从两者的异同中探索行为金融学发展的新路径。

一、探析行为金融学方法论

方法论是根本问题,其论争对金融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传统金融学的内容和模型的基本内涵上来看,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基础和新古典方法论基础之上的。将数学方法运用在金融学中,但并没有建立出完美的金融模型。反而这种方法存在诸多缺陷,不能解释金融市场中的诸多异象。因此,行为金融理论应运而生,开始将心理学理论融入金融问题中,以补充和修正传统金融理论。

相较于传统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揭示了人们心理因素对市场决策的影响。但目前这一阶段,行为金融理论的理论基础还不够完善,并且行为金融理论还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检验。从研究方法来看,行为金融研究大部分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对相关因素的分析采用传统分析方法。但这些研究体系相对分散,既无独立性,也谈不上方法论。针对证券市场普遍规律的研究不能以某些特殊的心理学现象作为基础,其研究方法忽视了金融市场中人的行为目的和意义。行为金融学的发展面临方法论上的困境,而奥地利学派的主观主义理论对此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基于主观主义、市场过程和企业家理论,奥地利学派认为不仅要从经验中寻求市场规律,将实验的科学方法应用到人的行为现象的研究中,还要从人的行为本身出发才能诠释市场现象。主观主义方法论使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有了根本区别,而且也构建了行为经济理论的整个结构体系。运用主观主义方法论可以更容易洞察金融现象。行为金融学可以借鉴奥地利学派主观主义方法论,促进其发展。

二、探析理性及非理性行为

对“理性”的不同认知和界定,构成了主观主义方法论与其他方法论的主要区别。市场有效论的核心问题表面上是对市场证券价格决定机制的问题,但本质上是对人的“理性”的不同解读。有效资本市场理论认为证券市场是由“完全理性”的人所组成的,投资者可以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但是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受心理偏差和个人好恶的影响,使其投资决策不符合预期。对于这种争议,可以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行为理性”角度加以分析。市场上投资人虽不能掌控整个市场行为,但却能够依据其有限的知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安排,能根据自己主观的愿望判断其行为结果,并无论好坏都能对其结果负起全责。“行为理性”认为人的行为由目的决定,而非其他因素。所以投资人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不能代表其行为就是非理性的。无论是市场的繁荣还是投资人的失败,都不能简单的归咎为人的“非理性”。

三、效用最大化与规则最大化

人的行为既不是机械的完全理性,也并非动物般的非理性。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都在研究方法上也都把效用最大化作为追求目标。追求经济效用最大化无疑是重要的,但也应该遵循市场规则。“规则最大化”是指充分完善和充分遵守在市场中既保证个人利益又能促进整体利益的规则体系。金融市场的公平与效率一直是人们竭力追求与平衡的两大目标。然而,随着金融市场波动性与复杂性的加剧以及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出现,难免出现对证券市场的监管不全面的现象。不断设计与完善各种规则并引导投资者在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同时也遵循规则最大化是各国证券管理机构普遍考虑的重大问题之一。物欲的增长所带来的市场繁荣必然是一种“非理性繁荣”,而这种“繁荣”给市场带来了深远的危害,比如欧美国家的金融海啸。因此,投资人应以不断求索创新的精神去追求利益的同时,也应从遵循市场惯例和规则。就深层次方面来看,追求利益与追求利益同时兼顾规则所产生的效果有很大差别。主要体现在对法治的尊重与捍卫,法治是规则的最高体现。以获利为首要目的投资行为,极易出现只要有机会随时破坏法治的现象。市场可能出现的失效现象决定了法治对于金融市场的必要性,尤其是新兴市场更是如此,例如非理性的情绪导致资产价格泡沫或恐慌拋售等。因此,针对如何自觉遵守市场的各种规则和制度的问题,维护“法治”精神是决定性因素关键路径。“企业家精神”不仅具有通常所说的创造物质财富的创新精神,而为了使其创新成果得以传播、扩散和延续,“企业家精神”还包含着遵循规则、捍卫法治的内涵,传播正义和道德的同时也推动着市场制度和秩序的不断完善。企业家们应深刻意识到市场中大多数行为规则都具有同一个属性,即给予那些遵循它们的群体以更具优势的力量。中国金融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要将追求效用最大化与追求规则的最大化相结合。当然这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因为这意味着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的根本性改变,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行为金融学无疑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四、总结

较对于主流金融学来说,行为金融学重新将“人”放于研究的视野之中,对金融学基本假设和前提进行了一番检讨和反思,总结出其缺陷并加以补充。行为金融学认为人的行为表现主要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不完全是主观意志的产物,因此其研究对象为人的“非理性”行为。但是行为金融学的理论缺是以理性为基础的逻辑系统,这就造成了行为金融学通常为学者诟病为无法构建逻辑的理论体系的现象。由于不具备完善的理论体系,在金融市场上也仅仅只是作为一种“工具”被投资人在使用。如何打破行为金融学理论的发展瓶颈,改变现有的“工具论”印象,从而提升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质量,成为行为金融学经济学家们必须面临的问题。尝试运用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开辟一条可能的路径不失为一种良方。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属于“人的行为学”的一部分,但对“行为”的理解与行为金融学有很大区别。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认为人的行为是人的意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是理性的,行为和理性属同一概念不可分割,不能说人的行为没有达到目的就说明其行为的非理性。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能完善行为金融学理论,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延续了经济学重视“人”的传统,并且认定人的行为都是具有主观意义下有目的、有企图的理性行为,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有别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当代金融学正在向行为学方向转变,但是由于主流金融学的强大影响,行为金融学仍没有摆脱新古典经济学的束缚,再加之其本身不可忽视的缺陷,这种行为学方向的转向并不彻底。因此,接下来应更加深入的研究分析行为金融学能否借鉴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思想,怎样借鉴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理论,以促进行为金融学理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明.主观性视角下的行为金融学研究——基于奥地利学派的观点[J]经济评论,2015 (5)

[2]夏明.主观性视角下的行为金融学研究——基于奥地利学派的观点[J].经济评论,2015 (5):154-160

[3]彭旺贤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偏好的演化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7

[4]邹琳.基于投资者情绪的上市公司高管减持行为研究[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16.

[5]李晓晓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的内部评估研究——以安徽省为例[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2016

[6]吴艳琴.上市公司业绩波动研究——基于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的视角[D].北京:中央財经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行为金融学主观性
基于科创节平台的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
国家利益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分析
行为金融学背景下的市场噪声理论浅析
投资者个体与群体行为特征研究综述
基于行为金融学下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融资融券投资者投资行为探究
论色彩在影视动画艺术中的运用
浅析后印象派绘画色彩
噪声交易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影响的分析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证券投资行为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