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对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孩子语言沟通能力障碍的探索及对策分析

2019-09-10米艳冰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1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对策

米艳冰

[摘  要:交际能力是人在社会中生存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民族地区的留守孩子是弱势群体中数量较为庞大的一部分,其对外沟通能力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和情感世界的完善,对他们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土家族、苗族聚居地为例,探究了这两个民族地区内留守孩子语言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和具体表现,并提出了有实际意义的对策,旨在提高留守孩子语言沟通能力。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孩子言沟通障碍;对策]

少数民族聚居地大多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很多青年劳动力都选择了外出务工来改善生活条件,由此便产生了众多的留守孩子。这些留守孩子一大部分人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语言沟通能力普遍不高,在与他人的交流活动中常常出现表达不清、情绪消极、冷漠孤僻、自卑怯懦、暴躁易怒等现象,使得正常的人际交往受到阻碍,不利于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发展,也与新时期的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理念相违背,是制约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一大阻力。

1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孩子语言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和具体表现

1.1留守孩子语言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

民族地区的农村留守孩子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在生活中感受不到家人的实质性关爱,开心的事情不能及时和家人分享,不开心的事情也没有家人帮助自己分担,在学校外面犯了错也没有人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监督,久而久之就造成他们性格敏感孤僻、内心隐忍缺爱、行为乖张失范。再加上民族地区留守孩子的监护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他们本身的素质就不高,且对现代教育理念知之甚少,大多遵循的是本民族流传下来的传统教育方式,认为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也不能够对孩子际交往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和个性发展,更无视了孩子与人沟通时存在的问题,让孩子缺乏倾诉对象和情感依靠,阻碍他们的有效交流。

1.2留守孩子言沟通障碍方面的具体表现

1.2.1不愿对监护人和父母倾诉

民族地区的留守孩子不愿意与自己的监护人沟通,因为觉得不被理解,再加上经济落后对外联系不便,孩子在外务工的父母也很少有双向交流。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留守孩子担着繁重的家务,过早失去了童真和童趣,面对家人往往采取自闭、压抑的方式,不愿意主动倾诉内心、表达诉求,宁愿去找不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同龄人聊天,也从不会开口对家人说任何困扰,总是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排斥与家里所有接触。

1.2.2难以与同伴友好相处

民族聚居地大多处在比较偏僻的地方,当地的物资极度匮乏,很多孩子不仅要上学,回家之后还要帮助家里人做事情,常常存在营养不良的现象。在此基础上,留守孩子难有大量时间与同伴玩耍,也可能会因为吃不饱、穿不好等受人嘲笑,在正常接触时总是会产生矛盾,再加上家长不在身边、监护人的漠不关心等,总有孩子会受到其他人的合伙欺负,逐渐变得孤僻、不合群,与同龄人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低效。

1.2.3拒绝与所有的老师沟通

在民族地区的农村幼儿园,很多教师对于留守孩子注度并不高,他们侧重于传授知识、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对孩子心理健康和生活困扰缺乏关注。然而,孩子自卑、任性或是焦虑等情绪,常常不敢或不愿与教师沟通,再加上教学活动的单调性和枯燥性,孩子们往往封闭内心,无论是受了委屈还是学习有困难都会选择压在心底,拒绝寻求教师的帮助。

2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孩子语言沟通能力的具体对策

2.1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的专业素质,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在民族地区,农村教师应当通过外出培训、不断学习等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仅要关心幼儿园内的留守孩子学习状况,也要关心他们的情感世界,并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导,打开他们封闭的内心。教师要尽可能地弥补孩子们缺失的关爱,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课后时间常与他们谈心,解答他们内心的困惑,告诉他们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也可以跟他们一起做游戏,让他们彻底放下防备等。在教师有技巧、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之下,这些孩子在校收获满满的情感体验,更愿意和老师交流,活动回答问题,学习状态也越来越好,个人的语言沟通障碍逐渐得到缓解。

2.2在幼儿园构建良好的家园沟通渠道,方便孩子与家长的联系

由于民族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留守孩子长之间的联系很不方便。基于此,幼儿园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在幼儿园建立一个完善的家园沟通渠道,记录下每一孩子家长的联系方式,定期让孩子跟家长通话,互相问候近况,听听孩子压在内心的话等,让孩子不再感觉没有父母关爱,也讓家长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孩子逐渐变得活泼开朗,在与家人的有效沟通中培养健全的人格。

2.3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活动,丰富留守孩子的生活

丰富的特色活动可以为留守孩子提供更多与人交流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在民族地区,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本地的特色,带领孩子们外出踏青、野餐等,并在实践过程中设置一些集体游戏的环节,引导孩子参与活动,与其他同伴互相帮助、积极交流,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并训练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

3结束语

良好的语言沟通和表达能力是促进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培养其完善人格的关键因素。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农村地区,幼儿园、老师、家长和相关部门都要投入更多精力来关注孩子们生长和发展,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使其克服物质贫乏带来的困难,不断完善自身的性格、品质,提高个人的语言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家玉.农村留守儿童语言沟通能力障碍分析及小学语文教学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

[2]王美琦.对农村留守儿童语言沟通能力障碍的分析及改进措施[J].新课程(小学),2015(11).

[3]刘苗.媒介接触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析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